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1)
2023(10090)
2022(8268)
2021(8075)
2020(6439)
2019(14732)
2018(14262)
2017(27246)
2016(14465)
2015(16000)
2014(15642)
2013(15790)
2012(14811)
2011(13585)
2010(13669)
2009(12603)
2008(12728)
2007(11245)
2006(10070)
2005(9126)
作者
(41069)
(35303)
(34411)
(32916)
(21943)
(16953)
(15381)
(13604)
(13198)
(12237)
(12179)
(11535)
(11105)
(11081)
(11035)
(10367)
(9983)
(9914)
(9892)
(9776)
(8795)
(8590)
(8494)
(8036)
(7883)
(7829)
(7727)
(7547)
(7066)
(7060)
学科
(67354)
经济(67282)
(49541)
(47278)
农业(32950)
管理(32184)
方法(25155)
(24585)
企业(24585)
数学(23048)
数学方法(22905)
中国(20945)
业经(18863)
(14658)
(14087)
(13709)
贸易(13701)
(13537)
(12433)
农业经济(12419)
(11709)
银行(11700)
地方(11551)
(11360)
(11275)
(10836)
金融(10836)
(10772)
(10485)
发展(10419)
机构
学院(210594)
大学(208897)
(100519)
经济(99015)
研究(80008)
管理(78814)
理学(68159)
理学院(67435)
管理学(66507)
管理学院(66117)
中国(64019)
(55878)
科学(45685)
(43597)
(43059)
农业(42498)
(40454)
研究所(36838)
中心(36387)
业大(36211)
财经(34450)
经济学(31957)
(31837)
(29840)
经济学院(28842)
北京(27557)
(27211)
(26467)
师范(26248)
科学院(25897)
基金
项目(141682)
科学(113037)
基金(107038)
研究(105171)
(95141)
国家(93948)
科学基金(79074)
社会(71385)
社会科(67442)
社会科学(67424)
基金项目(55793)
(52321)
自然(48243)
自然科(47068)
自然科学(47055)
自然科学基金(46291)
教育(45413)
(44177)
资助(43054)
编号(40561)
(33869)
成果(32949)
(32518)
(32075)
重点(31936)
国家社会(31640)
(29361)
(29328)
中国(28964)
教育部(28755)
期刊
(114399)
经济(114399)
研究(64541)
(62021)
中国(44434)
农业(42397)
学报(35181)
科学(34156)
(30835)
大学(27869)
学学(26832)
(25235)
金融(25235)
管理(24874)
业经(23398)
(20126)
财经(17394)
经济研究(17301)
问题(16670)
教育(15857)
世界(15696)
(15091)
农业经济(14732)
技术(14483)
农村(14430)
(14430)
(13041)
(12426)
经济问题(11685)
社会(11071)
共检索到320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陈志英  李思明  
采用中国农村200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家庭父母的"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亲子利他性能够影响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行为,同时对选择储蓄、投资、保险、住房、借贷五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差异,亲子利他性会显著增加农村家庭的储蓄规模,会减少自身住房需求的支出,以保障子女未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教育等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先天的亲子利他性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这表明"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边恕  冯梦龙  孙雅娜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14年3期农村样本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水平与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收入贫困发生率持续走低的同时,资产贫困发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半数以上的农村家庭处于金融资产贫困状态。(2)3期数据中的收入贫困缺口率维持在11%的稳定水平,而资产贫困缺口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3)资产贫困发生率存在户主及家庭特征的差异,房屋自有权对金融资产贫困的影响与其他两类资产有所差别。(4)中国农村家庭的资产动态为单一均衡,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5)两期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结构性贫困为主,两期非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随机性非贫困为主,发生贫困转移的家庭主要为随机性流动。(6)健康冲击、政府补助对农村家庭的资产积累具有负向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将"个人发展账户"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推动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促进政府补助政策向资产积累方向转型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哲  谢家智  
农村家庭资产配置问题成为新时期制约农村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以及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按地区、收入分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教育程度和风险态度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收入越高、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居民更倾向于持有非金融资产而非金融资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农村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收入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与风险态度的影响,而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是否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则明显地受到身体健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伟  侯升万  符大海  
文章将时间概念引入贫困分析,进而发掘农村家庭的脱贫速度及脱贫稳定性,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拟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与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1)农村家庭脱贫存在久期相依性,37.2%的贫困人口在持续1年后可快速脱离贫困,但随时间延长,持续5年后能够脱贫的人口占比下降至8.6%。(2)多数家庭在脱贫后人均收入会增长到同期贫困标准的2倍以上,但也有近15%的脱贫人口在间隔3~5年后会出现返贫现象。(3)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或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提高自有土地资产价值,可提高家庭快速脱贫的概率,也会提高家庭在脱贫后持续获取更高收入增幅的概率,但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脱贫速度更慢,脱贫后的收入增幅更低。(4)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的收入补助在帮扶脱贫、抑制返贫中的作用不显著,还会降低家庭在脱贫后赚取更高收入的概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基于2010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检验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有“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无“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相较“父亲缺位”,“母亲缺位”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结构会通过成年后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存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中低收入群体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家庭结构不仅影响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关系着成年后经济地位和社会表现。因此,在关注家庭结构给农村儿童短期影响的同时,其长期影响也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奥百宁  张帆  
[目的]全面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现状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和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选取合理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财产性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投保档次的制约因素,作以存量财富为基础的财产性收入要比流量形式存在的财富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财产性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表现出异质性影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性等日常性支出、文体消费支出水平明显要高于对医疗消费支出水平。[结论]国家要加大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和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村家庭能够真正了解这项政策的意图。同时,要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性障碍,让更多农村家庭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待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秦昌才  
本文利用2010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两期数据构成微观面板,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考虑的倍差法研究发现,"参保"使农村家庭消费显著增加;基于政策异质性考虑的分位数回归发现,消费支出越低的家庭,"参保"的消费效应越显著,且"参保"缩小了家庭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低收入家庭中"新农保"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王姮  王萍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OLS和Logistic模型)来识别与农户贫困和家庭福利状况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我们发现,无论是OLS模型还是Logistic模型,都可以准确预测50%以上的贫困家庭。Logistic模型在准确预测贫困家庭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在选择合适的概率切割点后,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我们还发现,要准确预测极端贫困人口是十分困难的。在实践中,较高的贫困线有利于提高预测和瞄准的准确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俞德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瑛  林齐根  宋崇振  林乐  邹振华  陈浩  李娟  
灾后恢复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为巨灾案例,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为中小型灾害案例,对农村灾区家庭进行随机入户调查。基于1094份有效问卷,运用恢复曲线,研究受灾家庭的生活恢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不同灾害强度对恢复重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恢复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恢复速率的变化,可分为应急期、恢复前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巨灾和中小型灾害在恢复历时、恢复过程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中小型灾害生活恢复的过程相对较短,绝大多数重损家庭在灾后20个月完成恢复,中损家庭为18个月,二者相差较小;巨型灾害恢复过程整体历时较长,大多数中损家庭在灾后68个月才完成恢复,重损家庭的生活恢复整体滞后于中损家庭1年以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灾程度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