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8)
- 2023(10201)
- 2022(9206)
- 2021(8890)
- 2020(7408)
- 2019(17135)
- 2018(17206)
- 2017(33123)
- 2016(18203)
- 2015(20640)
- 2014(20541)
- 2013(20308)
- 2012(18812)
- 2011(16921)
- 2010(16750)
- 2009(15306)
- 2008(14979)
- 2007(13207)
- 2006(11419)
- 2005(9951)
- 学科
- 济(69458)
- 经济(69370)
- 管理(53547)
- 业(49372)
- 企(42476)
- 企业(42476)
- 方法(33960)
- 数学(28741)
- 数学方法(28329)
- 农(17922)
- 财(17370)
- 中国(17352)
- 学(17338)
- 业经(15424)
- 理论(13638)
- 地方(13594)
- 贸(12241)
- 贸易(12234)
- 和(12146)
- 制(12122)
- 农业(11868)
- 易(11851)
- 务(11586)
- 财务(11521)
- 财务管理(11498)
- 技术(11111)
- 企业财务(10913)
- 教育(10741)
- 环境(10681)
- 划(10204)
- 机构
- 大学(260079)
- 学院(255484)
- 管理(104650)
- 济(95353)
- 经济(93042)
- 理学(91364)
- 理学院(90325)
- 管理学(88634)
- 管理学院(88187)
- 研究(83089)
- 中国(60784)
- 京(56119)
- 科学(53705)
- 财(42994)
- 所(41875)
- 农(40298)
- 业大(39371)
- 研究所(38264)
- 中心(37612)
- 江(36086)
- 北京(35550)
- 范(35235)
- 财经(35054)
- 师范(34920)
- 经(31860)
- 农业(31617)
- 院(30031)
- 州(29908)
- 师范大学(28414)
- 技术(27055)
- 基金
- 项目(176516)
- 科学(138017)
- 研究(128661)
- 基金(127766)
- 家(111017)
- 国家(110060)
- 科学基金(94686)
- 社会(78650)
- 社会科(74310)
- 社会科学(74290)
- 基金项目(68751)
- 省(68285)
- 自然(63219)
- 自然科(61766)
- 自然科学(61752)
- 自然科学基金(60634)
- 教育(59125)
- 划(57877)
- 编号(53615)
- 资助(52997)
- 成果(43734)
- 部(38635)
- 重点(38603)
- 创(36201)
- 发(36167)
- 课题(35826)
- 科研(33865)
- 项目编号(33649)
- 创新(33627)
- 大学(33250)
- 期刊
- 济(104318)
- 经济(104318)
- 研究(75048)
- 中国(46346)
- 学报(42786)
- 科学(38603)
- 管理(38361)
- 农(36362)
- 大学(32299)
- 财(31726)
- 教育(31609)
- 学学(29931)
- 农业(25682)
- 技术(21957)
- 融(18788)
- 金融(18788)
- 图书(17982)
- 业经(16663)
- 财经(16597)
- 经济研究(15661)
- 经(14022)
- 理论(13866)
- 科技(13256)
- 问题(13073)
- 实践(12810)
- 践(12810)
- 业(12734)
- 技术经济(12280)
- 版(12233)
- 书馆(12090)
共检索到367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轶娟 李甦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作为重要的互动因素对亲子共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近期文献的梳理,对亲子共读中的父母行为对儿童语言能力(口语及读写萌发)的影响、影响父母共读行为的因素以及优化父母行为以提升共读质量等内容进行综述。本文内容对于亲子共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亲子共读 父母行为 语言发展 对话式阅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颖
与出生在听人家庭的聋儿相比,出生在聋人家庭的聋儿拥有更多与父母共同阅读的经验和更强的书面阅读能力。聋人父母在参与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一些策略,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支持条件和具体策略两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聋儿早期干预研究者、聋儿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者及聋儿听人父母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聋人父母 共同阅读 早期阅读 阅读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竹贤 张骁鸣
文章以亲子旅游中围绕“乖小孩”展开的社会话语为切入点,以亲子互动过程为考察重心,探究亲子旅游体验与教育之间的实际关联。文章借鉴了教育现象学理论,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和焦点访谈的调研方法,结合儿童绘画和作文、照片以及父母提供的朋友圈图文等材料,将亲子旅游中的基本行为互动结构梳理为:“好父母”的“轻学校”“见世面”“尊喜好”等行动以及“乖小孩”的“不乱跑”“敞开玩”“玩中学”“好状态”“给面子”等表现。由此进一步指出,亲子旅游中围绕儿童教育的核心互动形式——“双向性”情感互动,它既是实现儿童教育目标的手段,也理应成为教育目标之一。这种亲子旅游中“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首先在于,“乖小孩”与“好父母”在旅游语境中有机会更充分地表达差异化的诉求,突破日常生活互动中的惯例化与模糊性。其次,亲子间“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以共同成长为要义的亲子教育的实质内涵。研究从“乖小孩”这一日常话语作为切入点的方法路径选择,有利于凸显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表象背后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意义;而对亲子旅游互动的“双向性”特征的强调,有利于将亲子旅游从一般性的“儿童教育”推进到富含情感意蕴的“亲子教育”,并为亲子旅游与教育的结合发展提供明确的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琛琳 郑晓明 李丽源
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想法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共情对组织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中的共情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整理归纳了共情的定义,厘清了组织管理中共情的概念。从团队层面的群体共情和个体层面的个体共情入手,本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厘清共情在不同层面上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形成组织管理中共情的多视角多层面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组织管理中的两个重要行为主体(即,领导和员工),对领导共情与员工共情的研究进行细分;基于横向视角,关注领导特质对领导共情的影响;基于纵向视角,关注领导共情对员工共情的垂滴效应,以及员工个体共情对群体共情的影响;探索组织中共情的负面作用及其边界条件;优化相关研究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埃蒙·凯伦 孙兰芝
“大球理论”是在“自由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大球理论”认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希望和理想并不意味着要为子女规定固定的成长模式。父母拥有选择子女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但同时,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自主权。关于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权利,应该既反对压制子女,同时也要公正地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和他们为抚养子女做出的牺牲;关于子女受教育的自主权,应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之懂得追求心灵的自由。
关键词:
大球理论 选择权 自主权 自主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雪龙 童辉杰
共依附(Codependency)的概念起源于1940年代对酒瘾的家庭治疗。酒瘾者家属沉溺于失调关系中的临床特征,被学者们称之为共依附。文章主要介绍了共依附的概念界定、测量和相关研究,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共依附 人际控制 情感压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延波 吴艾凌 刘亦雪 贾广美
家庭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但家庭成员在旅游中的互动并非总是创造价值,还可能导致价值共毁。文章聚焦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探究家庭旅游价值共毁如何被恢复这一问题。通过3个情景实验发现,首先,成年子女对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影响其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负债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可控性归因则起调节作用,在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比父母引发共毁导致更强的负债感,进而引发更高水平的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反之,在不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和父母引发共毁导致的负债感水平差异降低,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差异相对减小。其次,自我牺牲意愿调节了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对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家庭旅游中价值共毁向共创转化的机制,丰富了家庭旅游的研究体系,为家庭旅游中的价值共毁预防与恢复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林园 方晓义 阎静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云森 王军辉 罗良
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本文全面研究了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此评估留守的福利成本。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一方面,父母仅一方外出对孩子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父母都外出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初中女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具有以下特征的孩子的主观幸福感更容易受到父母外出的影响:来自落后地区、父母外出时间至少一年以上以及低学历抚养人。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则表明,父母都外出显著改变了女孩家庭环境并恶化了其亲子关系。
关键词:
父母外出 留守儿童 主观幸福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许睿 方晓义
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探讨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重庆、石家庄三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亲子三角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父母冲突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冲突解决越差,青少年就会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也更高;(3)亲子三角
关键词:
父母冲突 应对方式 亲子三角关系 青少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本文对保定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较儿子和女儿在养老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妇女生育意愿中性别偏好的内涵。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儿子与女儿的支持比例接近,但儿子的人均支持量、支持总量及父母的人均获得量均明显高于女儿。在日常生活方面,儿子对父母的帮助也较女儿多。结果表明,养老功能向儿子倾斜。研究还表明,家庭的养老功能与子女数有关。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最重,其中儿子比女儿更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于志涛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 进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钟奇 刘国雄 王鸢清
采用鲍姆林德教养方式调查表、班杜拉道德推脱问卷和Zoll共情问卷探讨了512名普通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共情水平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初中升入高中,中学生报告的父母要求、关怀程度都出现显著下降,而道德推脱水平则显著上升,其认知共情有明显提高、情感共情并无变化。中介作用分析显示,父母对青少年的关怀程度以青少年的情感共情为部分中介,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推脱。这些结果充分显示出情感与关怀、而非认知与要求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道德推脱 教养方式 共情 青少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美贞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弱智儿童认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弱智儿童(MRC)父母对儿童认知行为问题的评价都显著高于正常儿童(NC)的父母,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在弱智儿童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弱智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弱智儿童父亲的心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受儿童交往障碍的显著影响,而弱智儿童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其母亲心理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儿童的认知问题是正常儿童母亲社会功能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弱智儿童父母 生活质量 儿童认知行为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小平 田喜洲 郭小东
不同于亲组织行为、利他行为和主动性行为,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个人为促进或保护他人、团队、组织福祉所采取的行为,具体包括亲社会组织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指导、知识共享等。基于量表与实验测量的独立研究和多样本元分析发现: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员工职业成功,改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而且还能促进组织创新、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组织有效性;而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则有个人特质、领导风格、同事因素、工作设计等。本文构建了亲社会行为循环管理机制,并提出未来理论研究应侧重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工具、影响机制、非线性影响、本土研究;而管理实践应重点关注亲社会行为的识别、评估与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