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9)
2023(4365)
2022(3649)
2021(3362)
2020(2854)
2019(6595)
2018(6753)
2017(11656)
2016(7075)
2015(8151)
2014(8336)
2013(7505)
2012(6859)
2011(6194)
2010(6568)
2009(5717)
2008(5580)
2007(5134)
2006(4452)
2005(3964)
作者
(21806)
(18206)
(17943)
(17086)
(11121)
(8559)
(8195)
(7167)
(6962)
(6597)
(6059)
(6046)
(5919)
(5904)
(5876)
(5570)
(5555)
(5403)
(5295)
(5113)
(4819)
(4750)
(4473)
(4214)
(4118)
(4106)
(4064)
(3960)
(3846)
(3819)
学科
(18180)
经济(18147)
管理(15408)
(11940)
(9194)
企业(9194)
中国(7310)
理论(7070)
(6981)
(6854)
(6467)
教育(6463)
教学(6015)
(5802)
地方(5577)
方法(5412)
(4879)
数学(4430)
数学方法(4243)
学法(4159)
教学法(4159)
(4118)
业经(4086)
银行(4083)
(3966)
(3957)
金融(3950)
农业(3896)
(3841)
贸易(3841)
机构
学院(91206)
大学(88811)
研究(35716)
(27335)
管理(27165)
经济(26387)
中国(25559)
科学(25211)
(24106)
(22823)
理学(22146)
理学院(21777)
管理学(20997)
管理学院(20853)
(20007)
研究所(18319)
农业(18229)
业大(18179)
技术(16044)
北京(16018)
(15688)
中心(15551)
(14042)
(13580)
(13413)
(13400)
师范(13168)
(12173)
(11588)
农业大学(11545)
基金
项目(61408)
科学(45095)
研究(43913)
基金(39226)
(36274)
国家(35937)
科学基金(28613)
(26576)
(22964)
社会(22924)
教育(22138)
社会科(21413)
社会科学(21406)
基金项目(20231)
自然(19522)
编号(19334)
自然科(19039)
自然科学(19028)
自然科学基金(18635)
资助(16800)
成果(16546)
课题(15930)
重点(14590)
(13639)
计划(13335)
(12965)
(12805)
科技(12717)
(12240)
创新(11913)
期刊
(34983)
经济(34983)
研究(27654)
中国(27449)
学报(22280)
教育(21551)
(21491)
科学(16628)
大学(16157)
学学(15034)
农业(14446)
(11316)
管理(11150)
技术(10695)
职业(7744)
(7604)
(7160)
金融(7160)
业大(6973)
业经(6426)
(6154)
农业大学(5599)
经济研究(5554)
林业(5139)
科技(4986)
技术教育(4984)
职业技术(4984)
职业技术教育(4984)
图书(4881)
财经(4864)
共检索到14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蕾  苏晓华  张冰玉  黄秦军  张香华  李义良  
以京2杨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影响其组培苗生长的关键因子及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为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京2杨组织培养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NAA 0.08 mg.L-1+IBA 0.08 mg.L-1;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不利于京2杨生长;光周期对京2杨的生长影响较小,但光照强度和继代培养基pH值对其生长影响显著,最适光照强度为2 500 lx,最适pH值为6.5;无菌苗叶片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1+NAA 0.1 mg.L-1,叶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1+N...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旭东  苏晓华  张冰玉  褚延广  黄秦军  张伟溪  刘勃洋  
与白杨派树种相比,黑杨派树种一直因组培再生困难而限制了其在林木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欧美杨优良新品种———渤丰1号为试验材料,以其再生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铜离子浓度、光照强度、卡那霉素选择压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建立了渤丰1号杨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使用该再生体系时,外植体的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100%,叶片的平均分化芽数多达20个以上,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8%,4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叶片的诱导与分化,2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不定芽的生根;同时发现铜(Cu)元素是渤丰1号杨外植体分化再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Cu2+浓度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的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聪  张晨星  赵汗青  刘欣茹  庞晓明  李颖岳  
【目的】以四倍体酸枣组培苗为材料,优化其组织培养体系并构建适宜的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种质的保存、推广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酸枣同源四倍体种质为材料,设计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对于四倍体酸枣的增殖、生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情况;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1)当四倍体酸枣以带顶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TDZ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8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成活率可达93.33%。(2)诱导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 1.0 mg/L+IBA 0.3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可通过直接再生途径再生出不定芽。(3)再生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叶脉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在预培养8~12 d时,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最强且未出现分化现象。【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四倍体酸枣组培体系,并成功建立了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同时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过程进行组织学研究,为酸枣多倍体培养体系完善以及后续多倍体种质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中一   闻家乐   刘泽远   张馨予   胡碧春   范芝蕊   关长飞   杨勇  
【目的】建立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优化,为君迁子组培苗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污染率、褐化率、成活率为考察指标,设置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20,30 min和体积分数2%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 min 4个处理,筛选君迁子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以君迁子萌动芽、春梢、腋芽和休眠芽作为外植体,筛选最合适的外植体材料;分析DKW、(1/2N)MS、1/2MS、MS培养基对组培苗启动培养的影响,筛选组培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增殖培养中,激素ZT、6-BA均设0,1.0,2.0,3.0,4.0 mg/L 5个水平,IAA设0.05,0.1,0.2 mg/L 3个水平,筛选组培苗继代增殖最适激素配比;最后分析不同质量浓度IBA(0,1.0,2.0,3.0 mg/L)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君迁子外植体最适的消毒方法为体积分数2%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 min;最佳外植体材料为萌动芽,其成活率可达60.00%;在(1/2N)MS培养基上组培苗生长更加健壮,启动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培养最佳的激素配比为3.0 mg/L ZT+0.1mg/L IAA,在此处理下,组培苗2级愈伤占比79.00%,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级和3级株高占比分别为55.33%和44.67%,长势均匀且主茎粗壮,其增殖系数达5.83;君迁子生根培养较为适宜的IBA质量浓度为1.0 mg/L,生根率可达83.33%。【结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君迁子组培体系,有助于柿砧木无性系产业化扩繁的推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成华  沈宝仙  
以水培I-72杨(Populus euramericanaSan Martino)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I-72杨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I-72杨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7.0%,不定芽分化率为91.1%;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Vc(150 mg/L)能有效地抑制叶片的褐变,褐变降低率达25.0%;不定芽在MS+BA 0.3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中继代增殖系数为6.3;添加0.8 mg/L GA3对继代培养中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有显著效果;在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0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琳   纵丹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图5表5参2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丽芳  殷绪明  陈智勇  肖亮  易自力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的幼穗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芒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芒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4.0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Cu SO4,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99.33%;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1.0mg/L 6–BA+0.4 mg/L NAA+0.4 mg/L IAA和MS+3.0 mg/L 6–BA+1.5 mg/L PP333+1.0 mg/L CCC,分化率为96%,增殖系数为9.1;生根培养基选用MS+0.5 mg/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红英  辛全伟  马志慧  兰思仁  
以中红杨组培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1)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的组合为0.5 mg·L~(-1) 6-BA+0.2 mg·L~(-1) NAA+30 g·L~(-1)蔗糖;2)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光照16 h·d~(-1)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形成率可达83.3%;3)将叶片再生植株转接到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在1/2 MS+0.2 mg·L~(-1) IBA+20 g·L~(-1)蔗糖+6.5 g·L~(-1)琼脂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96.4%,生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86.8%。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庆飞  韦鑫  陈锡  陈光洁  马培杰  吴佳海  王小利  
对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L.perenne‘Four seasons’)的成熟种子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剥去成熟种子的颖壳,切除1/3胚乳端,将特高接种于CC+7mg·L(-1) 2,4-D+0.5mg·L(-1) 6-BA、四季接种于CC+5mg·L(-1) 2,4-D+0.5 mg·L(-1) 6-BA的培养基中,在明显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科友  樊军锋  赵忠  周永学  高建社  
为了优化84 K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84 K杨树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芽和芽苗生根的影响,并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苗频率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84 K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4 K杨叶片最适的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芽苗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 MS+NAA 0.05 mg/L+IBA 0.05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体系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 min,共培养4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莹  王雁  李振坚  
以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报春石斛Dendrobium primulinum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愈合组织诱导以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5.0mg·L-16-苄氨基嘌呤(6-BA)+1.5mg·L-12,4-D为最优,诱导率达33.33%;分化和增殖培养基均以MS+1.0mg·L-16-BA+0.1mg·L-1萘乙酸(NAA)+体积分数10%椰子水为佳,分化率最高可达83.20%,增殖倍数达3.82,外源物质椰子水可促进不定芽的形成及增殖。形成的无根苗转移到1/2MS+0.5mg·L-16-BA+1.0mg·L-1NAA+0.5g·L-1活性炭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  薄文浩  李颖岳  曹明  庞晓明  
【目的】‘京枣39’是一种优质的枣鲜食新品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影响了自根苗的培育和苗木纯度。为了解决枣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探究了枣叶片再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京枣39’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离体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的接种方式再生率远高于叶片反放,是‘京枣39’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放置方式;基本培养基对‘京枣39’叶片再生的影响要大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最优培养基为1/2 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细胞分裂素6-BA,本研究确立的‘京枣39’组培苗叶片再生的最优体系为1/2 MS+1 mg/L噻苯隆+0.5 mg/L 6-BA+0.2 mg/L NAA+30 g/L麦芽糖+6 g/L琼脂,再生率可达79.17%,平均每叶片再生不定芽能达到4.67个。进而初探并建立了‘京枣39’组培苗的最佳扩繁体系为:MS+20 g/L麦芽糖+6 g/L琼脂+3 mg/L 6-BA+0.1 mg/L NAA,分枝率高达88%,平均分枝数达2.76枝;以及最适生根体系为:1/2MS+20 g/L蔗糖+8 g/L琼脂+1.5 mg/L IBA+0.3 mg/L NAA,生根率达90.91%,平均根长达4.08 cm。【结论】‘京枣39’叶片再生效率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尤其是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方式,且每个因素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本研究为之后以‘京枣39’叶片为转基因材料进行枣相关基因功能验证建立了完整的培育体系,同时为加快枣的相关研究进程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娜  薛婉钰  陈盼盼  张婷婷  李娟  陈书霞  
[目的]筛选适宜于黄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培养条件,为完善黄瓜胚状体再生途径及建立黄瓜优良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8份不同基因型黄瓜种质Q24、Q16、9930、No.26、Gy14、No.14、S63和16F7-2-8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胚状体诱导率及成苗率为考察指标,以Gy14和9930为材料,探讨苗态(子叶未展开,子叶即将展开,子叶展开)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Gy14为材料,从子叶切割方式(不保留下胚轴及保留约1,2 mm下胚轴)、无菌苗培养阶段光照与否、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的质量浓度(0.75,1.00,1.50,2.00 mg/L)以及胚性愈伤的诱导时长(20,30和60 d)等方面,对黄瓜胚状体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基因型选择结果显示,Gy14和9930比其他基因型黄瓜种质更易诱导出较明显的胚状体。与子叶即将展开和子叶已展开2种苗态相比,子叶未展开时,Gy14和9930的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分别可达39.3%和38.7%。子叶节保留约1 mm下胚轴处理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可达85.2%。无菌苗培养阶段每天进行16 h光照和全天暗处理2种方式,对于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适宜胚状体诱导的2,4-D质量浓度为1.00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31.6%。与诱导20和60 d相比,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30 d的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和成苗率较高,分别为39.6%和65.6%。[结论]黄瓜Gy14的无菌苗处于子叶未展开、仍呈抱合状态时,对其采取保留约1 mm下胚轴的切割方式,置于含1.0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可较为高效地产生胚状体,并获得完整的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莹  冷平  王福军  马斌  修莉莉  
以京玉1号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不同部位、苗龄、激素组合等因素对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甜瓜子叶生长6 d时最佳,用MS+6-BA 2.0 mg/L诱导分化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可达88.67%;诱导不定芽伸长生长以MS+GA32 mg/L+KT 2 mg/L为最佳,伸长率达83.33%;伸长的不定芽在MS+IBA 0.5 mg/L上生根良好,外植体生根率达91.6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地周  高捍东  顾美影  朱俊义  姜云天  
以笃斯越桔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2-ip 2.75 mg.L-1+IAA0.10 mg.L-1,诱导率为99%;生根培养基:MS(改良)+IAA1.00 mg.L-1+Kt0.30 mg.L-1,生根率达98%;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25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平均达40以上,快繁培养基:MS(改良)+IAA 0.50~1.00 mg.L-1+Kt0.30 mg.L-1+GA30.20 mg.L-1。建立了笃斯越桔的植株再生和快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