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8)
2023(5182)
2022(4427)
2021(4178)
2020(3540)
2019(8158)
2018(7929)
2017(14943)
2016(8350)
2015(9061)
2014(9240)
2013(8953)
2012(8094)
2011(7366)
2010(7460)
2009(6763)
2008(6706)
2007(5934)
2006(5114)
2005(4644)
作者
(26522)
(22288)
(22013)
(20903)
(13735)
(10931)
(9998)
(8724)
(8248)
(8037)
(7671)
(7511)
(7325)
(6990)
(6984)
(6877)
(6668)
(6456)
(6207)
(6204)
(5688)
(5466)
(5307)
(5017)
(4990)
(4962)
(4840)
(4813)
(4673)
(4456)
学科
(32462)
经济(32434)
管理(23354)
(20127)
(16086)
企业(16086)
方法(14481)
数学(12573)
数学方法(12358)
地方(10183)
(10077)
环境(9814)
(8688)
(7236)
中国(7208)
生态(6827)
业经(6341)
(6058)
农业(6045)
(5818)
技术(5471)
资源(5435)
(5232)
地方经济(5051)
理论(4948)
(4856)
财务(4839)
财务管理(4827)
企业财务(4631)
(4561)
机构
学院(117027)
大学(116951)
研究(44200)
管理(43005)
(41946)
经济(40889)
理学(36991)
理学院(36430)
管理学(35554)
管理学院(35354)
科学(32050)
中国(31931)
(29357)
(25578)
(23784)
业大(22835)
研究所(22221)
农业(20217)
中心(19967)
北京(19231)
(18287)
(17077)
(16709)
(15902)
师范(15678)
财经(14752)
科学院(14546)
(14420)
(14100)
(13338)
基金
项目(87080)
科学(67475)
基金(62409)
研究(57522)
(57247)
国家(56856)
科学基金(47425)
社会(35430)
(34250)
基金项目(33681)
社会科(33622)
社会科学(33609)
自然(33246)
自然科(32331)
自然科学(32316)
自然科学基金(31670)
(30450)
资助(25653)
教育(25108)
编号(21121)
重点(20576)
(19169)
计划(18913)
(17736)
(17373)
科技(17351)
科研(16943)
创新(16421)
成果(16100)
课题(15866)
期刊
(45187)
经济(45187)
研究(29870)
学报(25293)
中国(23698)
科学(21812)
(21683)
大学(18098)
学学(17169)
农业(15184)
管理(14381)
(13986)
教育(10157)
技术(10129)
资源(9078)
(8918)
(8105)
金融(8105)
林业(7358)
业经(7247)
业大(7220)
科技(7067)
(6769)
财经(6612)
经济研究(6516)
统计(6017)
问题(5861)
(5859)
(5692)
技术经济(5590)
共检索到167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义  周宪龙  张海林  陈阜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王学山  杨艳昭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作物水分亏缺风险指数,对汉江流域上游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就全生育期而言,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水分亏缺是汉江流域上游区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就不同作物来讲,水稻多年平均水分亏缺风险指数达23.26%,是全流域生态适应性最差的作物,麻类、薯类生态适应性较强;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段,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较大,春旱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职微微  李平春  李梦娜  祁云蛟  陈阜  雷永登  
为探究山西省典型粮食作物水分供需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2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玉米、谷子和马铃薯3种粮食作物生育期内的水分供需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作物的水分亏缺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3种作物的需水量与自然降水有较好的耦合度,但自然降水仍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马铃薯,灌溉需水量高达248.96mm,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高于玉米和谷子;2)晋南和晋东南地区马铃薯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分别为0.85和0.78,其他地区表现为玉米最高,为0.76,谷子最低,为0.75;3)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由高到低表现为谷子(1.22)>玉米(1.07)>马铃薯(0.77)。谷子的灌溉需水量和水分亏缺指数最小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高,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分析,山西省应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范围,适当增加谷子的播种面积,同时应控制严重缺水地区马铃薯的种植规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张洁瑕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玲  徐长春  尹小刚  遆晋松  陈阜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研究以沧州市吴桥县为例,分析该地区1981—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各项气象因素变化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模拟冬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提出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重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35年来,气温是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气象因素,其中最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41℃/10a,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27℃/10a;其次是降雨量的变化,冬小麦生育期内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洪  褚天铎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生物耗竭试验和连续流动交换试验 ,研究了昌平、大兴两处潮土中镁释放特点。尽管两处土壤中交换态镁含量较高 ,但随种植茬数增加 ,交换态镁含量下降 ,六茬植物镁的总吸收量中 ,非交换态镁的贡献率将近 50 %。大兴处土壤镁释放能力好于昌平处土壤 ,释放量高。 6 0 0min内用 0 5mol/L中性NH4 AC连续流动交换镁释放过程 ,以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霞霞  李扬  王靖  黄明霞  白蕤  宋扬  胡琦  张佳莹  陈仁伟  
【目的】探究内蒙古四大生态区(黄土高原、阴山北麓、燕山丘陵和大兴安岭)不同降水年型下主要作物(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和食葵)的适应性,为优化内蒙古主要作物布局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4个生态区的典型站点,应用验证后的APSIM模型定量6种作物的潜在产量、雨养产量和产量差,以此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减产率,评估其适应性并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解析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结果】(1)6种作物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0.1 d、8.9 d和1 322.4 kg·hm~(-2),NRMSE分别为14.6%、19.2%和22.6%,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区域各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2)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潜在干重产量分别为12 024±4 874、7 315±806、6 611±906、2 424±326、2 721±205、4 905±428 kg·hm~(-2),莜麦与食葵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阴山北麓,其他4种作物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黄土高原。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雨养干重产量分别为3 056±2 902、3 337±1 608、2 974±1 677、912±511、869±618、1 508±984 kg·hm~(-2),6种作物的雨养产量自西向东递增,在大兴安岭达到最大值。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产量差分别为8 968±5 844、3 978±2 358、3 637±2 122、1 512±832、1 852±749、3 397±1 328 kg·hm~(-2),除玉米与莜麦外的4种作物产量差自西向东递减,在大兴安岭达到最低值。(3)以雨养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减产率为干旱指标,并参考雨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在雨养条件下,黄土高原区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阴山北麓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丰水年则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燕山丘陵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与莜麦,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大兴安岭区枯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油菜与食葵,平水年与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4)6种作物的相对蒸散与相对产量的线性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食葵>玉米>莜麦>油菜>马铃薯。【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四大生态区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的适应性,6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雨养条件下,马铃薯在阴山北麓与燕山丘陵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莜麦在阴山北麓的丰水年型、燕山丘陵的平水和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油菜与食葵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而玉米与油葵仅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下适宜种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文化  
由于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京郊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513384.07×104元下降到2002年的3426990.22×104元,减少1086393.85×104元。其中粮食作物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在逐年降低,其它作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年间农业总服务价值平均值大约是其农业增加值的8倍,相当于8元服务价值产出1元经济生产力。6年间接价值平均为3461605.08×104元,大约为直接价值的6倍。农民承担了保护耕地资源的责任,却没有获得相应收益。从构成来看,在京郊现有耕作制度下,提供农产品份额为12.41%;调节大气成分和净化环境价值占据绝对主体,两者之和占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李春平  范秀珍  赵廷宁  陈建刚  孙保平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副林带过宽 ;组成林带的物种类型单一 ;整个景观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经过分析论证 ,对该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向提出了建议 :应适当增加主林带的宽度 ,减少副林带的宽度 ,重视混交林的营造 ,中间乔木树种两侧辅以灌木的乔灌混交形式较适合 ,林带透光疏透度应保持在 0 .3~ 0 .4 ,闭合林网数应达到 1 3个 km2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伟  任亮  刘璐  治丹丹  
对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缓和区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及响应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法、自然断点法、聚类分析、协整检验对2011—2020年涵养区23个县域单元进行实证分析。各研究单元的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指数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差异特征显著。2011—2020年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缓慢上升,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张家口市区为高适应性、承德市区等为较高适应性、崇礼区等为中适应性、下花园区等为低适应性。旅游发展外向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理力度、旅游地建设水平是影响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正向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伟  任亮  刘璐  治丹丹  
对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缓和区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及响应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法、自然断点法、聚类分析、协整检验对2011—2020年涵养区23个县域单元进行实证分析。各研究单元的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指数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差异特征显著。2011—2020年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缓慢上升,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张家口市区为高适应性、承德市区等为较高适应性、崇礼区等为中适应性、下花园区等为低适应性。旅游发展外向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理力度、旅游地建设水平是影响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正向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丽  郭自军  王立臣  石春梅  周吉红  周继华  王俊英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琳琪  陈源泉  
利用能值理论和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北京郊区农户常规种植、企业常规种植和企业有机种植3种大棚蔬菜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能值评价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能值年总投入为6.81×10~(16)sej/hm~2,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1.19×10~(17)sej/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8.53×10~(16)sej/hm~2);能值投资率为44.20,分别是农户常规种植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2.41和3.81;环境负载率为2.14,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76)与企业常规种植模式(6.29);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8,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的0.28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0.19。在经济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的利润(1.45×10~6元/hm~2)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34×10~5元/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负利润)。综合能值与经济2个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是京郊大棚蔬菜的3种模式中生态经济可持续性最优的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坚  
滇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地城市形态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要求在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上,体现出整体景观、边缘景观、重点景观的优化组合。通过对滇西地区的景观环境体系、绿化网络等建设实践的分析,为该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陶格斯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镶黄旗转移到呼和浩特市郊区的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影响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据此提出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