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6)
- 2023(11125)
- 2022(9572)
- 2021(8731)
- 2020(7463)
- 2019(17094)
- 2018(16804)
- 2017(32561)
- 2016(18044)
- 2015(19985)
- 2014(19763)
- 2013(19616)
- 2012(18313)
- 2011(16616)
- 2010(16776)
- 2009(15748)
- 2008(15841)
- 2007(14596)
- 2006(12721)
- 2005(11123)
- 学科
- 济(76696)
- 经济(76618)
- 业(55800)
- 管理(47603)
- 农(46598)
- 企(34436)
- 企业(34436)
- 方法(32879)
- 农业(30588)
- 数学(29493)
- 数学方法(29269)
- 业经(19855)
- 财(18443)
- 中国(18208)
- 学(16490)
- 地方(16167)
- 贸(15663)
- 贸易(15662)
- 易(15229)
- 环境(15041)
- 制(14613)
- 发(11771)
- 技术(11171)
- 务(11011)
- 财务(10997)
- 划(10970)
- 财务管理(10968)
- 银(10844)
- 银行(10791)
- 策(10459)
- 机构
- 学院(264477)
- 大学(260799)
- 济(109262)
- 经济(107181)
- 管理(99710)
- 研究(90426)
- 理学(87248)
- 理学院(86242)
- 管理学(84749)
- 管理学院(84297)
- 农(73582)
- 中国(68715)
- 科学(59974)
- 农业(57634)
- 京(56514)
- 业大(52369)
- 所(48275)
- 财(45840)
- 研究所(44332)
- 中心(42875)
- 江(39520)
- 财经(37052)
- 农业大学(36272)
- 北京(34997)
- 经(33750)
- 范(32748)
- 经济学(32687)
- 师范(32294)
- 院(30854)
- 省(30800)
- 基金
- 项目(181971)
- 科学(141046)
- 基金(131561)
- 研究(126296)
- 家(117512)
- 国家(116449)
- 科学基金(97800)
- 社会(80874)
- 社会科(76289)
- 社会科学(76261)
- 省(72838)
- 基金项目(71355)
- 自然(64819)
- 自然科(63243)
- 自然科学(63218)
- 自然科学基金(62095)
- 划(61123)
- 教育(55556)
- 资助(52141)
- 编号(50722)
- 重点(41003)
- 发(40596)
- 部(39685)
- 农(39635)
- 成果(39258)
- 创(37884)
- 计划(35980)
- 科研(35919)
- 创新(35493)
- 业(35184)
- 期刊
- 济(120864)
- 经济(120864)
- 农(74667)
- 研究(68468)
- 学报(51908)
- 农业(50241)
- 中国(48856)
- 科学(44333)
- 大学(38091)
- 学学(36662)
- 财(34527)
- 管理(29025)
- 业经(26598)
- 业(24653)
- 融(24175)
- 金融(24175)
- 技术(19571)
- 教育(18774)
- 问题(18115)
- 经济研究(17617)
- 财经(17584)
- 版(16632)
- 业大(15188)
- 经(14985)
- 农村(14254)
- 村(14254)
- 农业经济(13890)
- 资源(13670)
- 世界(13451)
- 技术经济(13352)
共检索到377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冯圣东
本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法、工程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机会成本法、修正的人力资本法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农田土壤、地下水和作物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市污水灌溉造成的环境污染总经济损失为为1.39亿元,占2002年农业增加值的2.8%,其中粮食减产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46.5%,品质下降损失占2.2%,土壤污染占30.3%,人体健康损失占15.7%,而地下水污染占5.2%。同时污灌所产生的外部环境边际成本大约为888.55元/(hm2.a),其外部环境成本范围大约界于4 163.17~10 053.78万元/a,即说明社会每年要为其负担4 16...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环境影响 经济损失 评估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袁学国
本文对京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运营模式和运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权化运营模式下的制度安排成本较高;私人运营模式中技术设施投入较高和技术适应性差等导致私人的技术采用意愿不足;虽然在理论上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的运营绩效应好于前两种模式,但其实际运营绩效受到协会组织形式、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协会负责人的威望和能力及政府政策支持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从制度6层面提出了促进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振伟 张海林 黄晶 陈阜
本文利用FAO56灌溉分册推荐的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京郊地区20个站点近46年10种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计算了需水量与亏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以2006年北京种植结构为基础,对自然状态下的农田水量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主要农作物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在308.6-729.2mm之间;除冬小麦外,其他作物的需水量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量在0.49-1.17mm之间,而亏水量变化则表现为夏玉米、春玉米、大豆、水稻和花生等作物显著上升,每10年上升1.10-1.45mm;10种主要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多年平均总需水量为1293.8×106m3,蔬菜、春玉米、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分别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巧红 龚元石
为了研究降水对根层 (1.2m)水分渗漏和氮淋失的影响 ,采用Hydrus 1D模型模拟近 30年实际气候条件下京郊冬小麦田的水氮运移过程。结果表明 ,传统水肥管理 (灌溉量 2 70mm ,施氮量 15 0kg·hm-2 )冬小麦农田 ,降水量小于 5 0mm时 ,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5 .0mm ;降水量在 5 0~ 10 0mm ,对应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2 3.6mm ;当降水量为10 0~ 15 0mm或大于 15 0mm时 ,平均水分渗漏量为 36 .9或 12 5 .6mm。对应的氮淋失量分别为 1.5、5 .8、9.6和 4 0 .4kg·hm-2 。水分渗漏及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
关键词:
降水量 水分渗漏 氮淋失 模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风田 裴培 丁冬 普蓂喆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灌区农户集体使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大为减少,相反,农户更多地选择自组织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灌溉方式。在"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的演变中,有必要研究农户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借鉴加里.贝克尔时间和家庭生产分析框架,根据时间分配理论,利用湖北省600个农户的样本数据,就灌溉方式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农民时间分配有较大的影响;集体灌溉的农户比家庭灌溉的农户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概率更高,时间也更长,从而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研究目的:比较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制给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可能福利损失及其差异性。研究方法:期望效用理论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农民土地发展权及福利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规划管制给东、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福利损失分别为42521元/hm2·a和20309元/hm2·a,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户的福利损失是中部地区的2.09倍。东部地区户均耕地远远小于中部,且东部地区的增量建设用地极为有限,所以东部的土地价值大于中部。(2)中部地区发生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坟、改园、取土、挖塘、闲置等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为0.39,而东部地区发生这些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仅为0.1,说明在耕地保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博 万晶晶 朱玉春
本文基于黄河灌溉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制度能力三层次分析框架,利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制度能力因素对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灌溉区农户以投资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77. 6~232. 4元,以投工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1. 8~4. 6天;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因素对黄河灌溉区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村庄的灌溉规则执行情况、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与灌溉系统供给的尊重程度和组织农户学习有关灌溉技术的强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资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村庄灌溉设施供给规则、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联户促进灌溉有关的集体行动能力、为灌溉系统供给争取财政补贴的能力、组织农户学习有关农田灌溉技术的强度和农户获取灌溉信息的容易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工农田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常源 陈建耀 宋献方 张万军
如何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污水不仅是一个资源再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环境,使区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石家庄市近郊具有几十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典型灌区的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评价了华北平原区农业污水灌溉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首先,简要回顾了各国污水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有关使用城市污水灌溉的利弊。然后,在对比确认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的基础上,基于电导率、硝酸根以及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分析了污灌区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性。在污水灌溉区的硝态氮浓度很高,分布在35mg/l~130mg/l范围内,井深小于40m的井水的硝酸根离子浓度超标率为1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永红 杨名远
我国农业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 ,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分析了节水激励机制或缺是我国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低的主因 ,进而从农业水权和水价制度两方面研究了农田灌溉节水激励机制形成的路径 ,并运用利润最大化模型 ,对五种不同水权和水费计收方式组合情况下的节水激励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得出农田灌溉节水激励机制形成有赖于水权与水价制度创新的结论。
关键词:
节水 激励机制 农业水权 农业水价 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增锋 燕泰翔 沈月领
农田灌溉水资源因其"公共池塘"属性而导致行政和市场手段低效,从而产生抽水竞赛的公共悲剧。节水型社会建设衡水试点的节水制度是通过建立用水者自治组织,由用水者参与管理,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水价调节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试点区节水制度实践进行分析,从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选择性激励、补贴、制度变革角度对节水制度及变革的内涵进行经济学阐释,以期对农田灌溉管理的取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灌溉制度 公共池塘资源 集体行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桂花 张艳萍 胡克林
【目的】定量化不同降雨和灌溉条件下农田氮素的淋失和作物产量,为不同降雨量年份的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曲周实验站,依据该地40年(1966—2005)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农民的习惯,设定了5种灌溉方式,即冬小麦季灌水3次,分别在越冬期、起身到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分别为:(A)无灌溉,(B)50 mm+50 mm+50 mm,(C)70 mm+70 mm+70 mm,(D)90 mm+90 mm+90 mm,(E)120 mm+120 mm+90 mm;夏玉米季灌水2次,分别在苗期和乳熟期,灌水量分别为:(A′)无灌溉,(B′)80 mm+0 mm,(C′)80 m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明 王西琴 张馨月
使用河北省井灌区61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探究私人和群体两种常见管护模式对农户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群体管护模式,私人管护模式机井的使用农户具有显著更高的灌溉用水效率;使用私人管护机井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农户型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和更好的设施维护状态,从而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但是社区型节水技术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存在水价门槛值,群体管护机井的灌溉水价低于门槛值,其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部分私人管护机井灌溉水价远高于门槛值,已进入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无作用阶段”。基于此,私人管护模式应在继续保持农户高效用水的同时,以减少农户福利损失为优化方向;群体管护模式应以提升节水技术采纳和水利设施维护效果为改进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明 王西琴 张馨月
使用河北省井灌区61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探究私人和群体两种常见管护模式对农户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群体管护模式,私人管护模式机井的使用农户具有显著更高的灌溉用水效率;使用私人管护机井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农户型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和更好的设施维护状态,从而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但是社区型节水技术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存在水价门槛值,群体管护机井的灌溉水价低于门槛值,其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部分私人管护机井灌溉水价远高于门槛值,已进入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无作用阶段”。基于此,私人管护模式应在继续保持农户高效用水的同时,以减少农户福利损失为优化方向;群体管护模式应以提升节水技术采纳和水利设施维护效果为改进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单长河 汪艳萍
目前,对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平原农田耕作区的水、土、肥的流失与治理,则少见有研究资料与科研成果发布。而平原农田耕作区在暴雨或高强度灌水情况下,极易造成土壤水、土、肥的流失。文章针对上述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沧州枣粮间作地中壤质土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与施肥量下,土壤经水流冲刷后,观察水、土、肥的流失规律。通过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对土壤中水、土、肥流失的影响,探索出平原农田耕作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保护地表免受雨滴打击、加大表层土壤贮水量等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治理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雅男
2005年7月上旬,笔者参加了在湖北省荆门市高阳镇进行的一次调查活动,主要关注农村水利的建设和利用,调查时日虽短,但一些尖锐的问题已经暴露在我们面前,在为之惊讶、愤怒、欣慰的时候,有必要将事实公之于众,引起注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