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4)
- 2023(6068)
- 2022(4566)
- 2021(4103)
- 2020(3187)
- 2019(7115)
- 2018(7431)
- 2017(13515)
- 2016(7895)
- 2015(9206)
- 2014(9649)
- 2013(8746)
- 2012(7666)
- 2011(6730)
- 2010(6966)
- 2009(6247)
- 2008(6299)
- 2007(5925)
- 2006(5318)
- 2005(5093)
- 学科
- 济(29920)
- 经济(29885)
- 管理(19830)
- 业(19120)
- 企(14398)
- 企业(14398)
- 中国(12283)
- 农(11322)
- 地方(10516)
- 业经(9206)
- 农业(7722)
- 财(6949)
- 方法(6901)
- 制(6673)
- 理论(6464)
- 学(6402)
- 发(6053)
- 教育(5396)
- 教学(5219)
- 体(5126)
- 发展(5005)
- 展(4993)
- 数学(4954)
- 数学方法(4872)
- 银(4851)
- 银行(4840)
- 产业(4624)
- 行(4571)
- 和(4499)
- 融(4473)
- 机构
- 学院(105922)
- 大学(102142)
- 济(37441)
- 研究(36526)
- 经济(36394)
- 管理(34167)
- 中国(28770)
- 理学(27651)
- 理学院(27224)
- 管理学(26578)
- 管理学院(26381)
- 京(25974)
- 科学(23354)
- 所(19126)
- 财(18657)
- 江(18015)
- 农(17388)
- 北京(17329)
- 研究所(16978)
- 中心(16737)
- 范(16351)
- 师范(16196)
- 州(15364)
- 业大(15001)
- 技术(14042)
- 财经(13718)
- 院(13490)
- 农业(13369)
- 省(13085)
- 师范大学(12621)
- 基金
- 项目(64297)
- 研究(50626)
- 科学(49232)
- 基金(42187)
- 家(36108)
- 国家(35721)
- 科学基金(30301)
- 社会(29635)
- 社会科(27815)
- 社会科学(27806)
- 省(26962)
- 教育(23293)
- 编号(22933)
- 划(22231)
- 基金项目(22231)
- 成果(19068)
- 自然(18205)
- 自然科(17705)
- 自然科学(17703)
- 自然科学基金(17328)
- 课题(17161)
- 资助(16414)
- 发(15534)
- 重点(15057)
- 年(14661)
- 性(13097)
- 项目编号(12941)
- 创(12901)
- 发展(12805)
- 展(12589)
共检索到17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强伟敏
京航大运河港航现代化初探强伟敏一、京航大运河的历史与现状京航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其历史功绩是众所周知的。它曾是贯通我国南北方的交通要道,繁荣着冀、鲁、苏、皖、浙五省的经济和文化,同时辐射着江南、江淮、黄淮、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罗丽 张士祥
以供应链契约为理论基础,以内河港口和内河承运人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之间的航次博弈问题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双方服务能力的协调和盈利水平的"双赢"。假设内河运输需求服从随机分布且航次成本信息对称,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思想的指导下,定量分析和比较了港口费率折扣(Handling Charge Discount Contract,简称HC)、航次补贴(Voyage Subsidy Contract,简称VS)、收益共享(Revenue Sharing Contract,简称RS)三种契约的协调效果。同时还探讨了港口经营人和内河承运人的风险偏好对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效果的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蔡文学 肖露 姚浩峰 张冠湘 钟慧玲
建立内河港航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是提升内河港航竞争力的关键。首先选择内河港口和内河航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运价和服务质量构建港航服务链的利润模型;然后借鉴供应链契约的基本思想,对收入共享契约、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这三种供应链契约在内河港航的协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可以实现内河港航供应链协调,而在一定条件下,收入共享契约和服务成本共担契约也可实现内河港航供应链协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 王艳红 高军军 吴友奇
在申遗背景下,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是一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需要众多专业协作的繁复工程。其中,遗产价值特色的评估作为规划的重点环节,实质上为遗产的合理划分层级、编制保护区划、制定多元策略和管控要求提供了核心依据与前提保障。为把握"价值判研"的科学合理性,本文结合常州段的河道类遗产保护,尝试着采取"横向+纵向"、时空维度相结合的判研策略,一方面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针对其地理状况做出横向比较和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以时间为纵轴,针对河道本体的变迁做出历史性推演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推进和完成大运河及相关河道的待评筛查、评估分级和价值判定工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刘雨平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产业、空间、环境管制等相关战略,为全国其他沿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全面、典型的借鉴。
关键词:
大运河 区域发展 空间利用 扬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喜波 王亚男 郗志群
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展示窗口,具有彰显中华生态文明价值观、大运河生态多样性和大运河作为“民生之河”的功能。针对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生态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北京大运河文化公园生态建设应基于生态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和谐共生的原则,并提出构建系统的生态本底廊道、打造主体性生态景观品牌、构建生态景观链、利用生态科技技术手段以及“生态+”策略等具体的生态建设路径。
关键词:
北京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 生态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4)运河还具有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道的建设,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1)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2)展开资源摸底,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3)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4)以申报世界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和单一的工程措施,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朝霞 张晓欣 郭凯峰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大运河 南运河段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朝霞 张晓欣 郭凯峰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大运河 南运河段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震
马克思曾经说过:河流和航运对创立大城市有“法术”般的力量。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航道的疏通,航运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大城市的崛起有“法术”般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对外经济文化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航运的历史地位我国海岸线长,在发展航运事业方面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首先发明了指南针,不仅为航海增添了“眼睛”,也为世界各国航运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隋朝开始,我国就极其重视水上运输,招徕外商贸易,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到了唐朝,水上交通运输已发展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丽莉
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的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对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网络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数字化保护常州地区民间音乐资源的视角,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挖掘民间音乐的图片、声音及图像等,形成计算机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储存、展示和传播,以期实现对常州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斌 王春华 阮俊安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运河 水质 污染治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仁伟 王子凡 戴思兰
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对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共采用地被植物41种,其中主要为矮生灌木类和宿根草本类植物,缺少野生乡土地被植物的采用。地被应用形式基本以片状丛植和灌木色块修剪为主,较为单调和生硬。针对此现状,作者提出应用乡土地被植物、注重多种地被植物的组合配置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被植物 应用方式 通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王桥 吕恒 金鑫 王彦飞
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2003年7月和12月两景SPOT-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断面水质数据,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的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很明显的响应关系,建立的模型显示,丰水期DO、CODMn、BOD5、TN和TP的最大响应宽度分别为100、100、300、200和100 m,枯水期的最大响应宽度则为5002、003、004、00和200 m。运河的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空间统计 水质响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金 李胜虎 赵立霞 刘加珍
以漕运为目的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聊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空前繁荣。本文以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聊城市在运河中的地位及运河开通对聊城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对进一步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推动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学术意义。
关键词:
聊城市 京杭运河 运河文化 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