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0)
2023(9768)
2022(8505)
2021(7740)
2020(6867)
2019(15656)
2018(15514)
2017(29861)
2016(15774)
2015(17901)
2014(17231)
2013(17126)
2012(16142)
2011(14632)
2010(14808)
2009(13755)
2008(13809)
2007(12814)
2006(10948)
2005(9608)
作者
(45904)
(38564)
(38401)
(36487)
(24232)
(18272)
(17456)
(15124)
(14160)
(13641)
(12896)
(12776)
(12143)
(12085)
(12030)
(11901)
(11819)
(11485)
(11110)
(10997)
(9575)
(9472)
(9329)
(8688)
(8668)
(8660)
(8536)
(8390)
(7840)
(7658)
学科
(71007)
经济(70960)
(50013)
管理(47640)
(41436)
企业(41436)
方法(30243)
数学(26130)
数学方法(25920)
技术(21379)
(19116)
中国(17432)
地方(16437)
业经(16089)
(15012)
技术管理(13498)
(13059)
农业(12840)
(12835)
贸易(12830)
(12373)
产业(12051)
(11810)
理论(10461)
(10045)
(9822)
银行(9788)
(9363)
金融(9361)
(9329)
机构
学院(227215)
大学(225517)
(97820)
经济(95925)
管理(89736)
理学(77280)
研究(76765)
理学院(76410)
管理学(75264)
管理学院(74802)
中国(56667)
(50065)
科学(46920)
(41144)
(38888)
(38611)
中心(35641)
研究所(35386)
(35051)
业大(34667)
财经(32859)
北京(32078)
农业(30444)
经济学(29846)
(29680)
(28724)
师范(28436)
(27564)
(27524)
经济学院(27144)
基金
项目(151659)
科学(119517)
研究(112310)
基金(107786)
(93664)
国家(92888)
科学基金(79696)
社会(71266)
社会科(67780)
社会科学(67761)
(61403)
基金项目(57949)
(51311)
教育(50894)
自然(50086)
自然科(48962)
自然科学(48949)
自然科学基金(48113)
编号(45182)
资助(42506)
(37667)
成果(35636)
(35014)
重点(34435)
创新(34338)
(32992)
课题(31767)
国家社会(29174)
(28774)
科研(28498)
期刊
(106439)
经济(106439)
研究(64674)
中国(46782)
(34531)
学报(33861)
管理(33678)
科学(32467)
(32175)
大学(25535)
教育(25193)
学学(23901)
技术(23816)
农业(23588)
业经(18439)
(18018)
金融(18018)
经济研究(17344)
财经(16044)
技术经济(14748)
问题(14301)
科技(14201)
(14021)
(13943)
商业(11583)
(11303)
(11274)
(10846)
论坛(10846)
统计(10662)
共检索到335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茂吉  
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概念.重点对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概况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不利于产业带技术创新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军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密切联结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提升区域交通运输和物流联系能力的一个区域共享型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基于区域的劳动分工与生产协作的内在推动,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速公路沿线集中布局的趋势日益明朗。京津塘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骨架,因此也被称之为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新干线。本文借鉴美国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经验教训,对京津塘线型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背景、发展趋势与未来规划进行论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嘉苹,李晗涛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两侧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性。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处在创业与发展初期。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多起步较早,并正逐步形成五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最具强势。本文在分析该带发展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根据国家科委领导的指示,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会同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科委和廊坊市人民政府等邀请了若干专家学者,组织了"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研究"软课题。本刊决定跟踪这项重大软课题,本期特邀请课题总体组组长崔冠杰同志写了这篇文章。各位读者对这项软课题,对发展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有什么好的设想和建议,请直接给本刊来信,本刊将及时转交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和课题总体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爱珍  殷亮  李建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本文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方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1~2009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效率测度的准确性和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处于不断改善的趋势,而各个连续年度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不稳定。Bootstrap纠偏估计显示DEA-Malmquist方法得到的TFP变化及其分解指数并不一定是显著的,经Bootstrap纠偏的技术效率值会有所减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臧维  秦凯  于畅  
文章在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对2005-2012年相关数据的分析,考察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环境的有序度优于创新主体的有序度,二者均有增长,但是创新体系整体协调度较低,且伴有较大波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造京津冀三地政策和资金的协同发展环境、注重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互补性发展和探索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间资源的高效流动等具体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技术创新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局长邓寿鹏研究员一、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实施北京产业的战略转移最近,国务院已批准“1991~201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这一规划要求北京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寿德,张春莹  
国际上最早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简称高新带)是美国128号公路高科技带,由128号公路把各公司与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相连接,目前128号公路高科技带是世界上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微电子中心。出现在法国南部的高新带,很快地向东西方延伸,意欲在下世纪初在欧洲独占鳌头。中国在江苏沿江、京津塘沿线、珠江三角洲、陕西关中等地区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高新带。在环渤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君萍  王敏  
文章以关中高新产业带为例,对创业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者评价指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基于关中地区风险投资绩效评价的特点应该提高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视;加大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引导创业资金合理分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风险企业退出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梅  
浅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机理及功能效益江苏省科技情报所王晓梅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是我国继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因此,充分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形成机理及功能效益,因地制宜适时地加快它的发展,优化高新技术及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娟  
技术创新来源于内源式创新和外源式创新,除自身研发投入外,外部技术的获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影响?又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创新?本文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到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细分行业上表现出差异;利用断点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年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加快高科技产业走出去步伐,出台扶持政策,并且在模式上短期内优先选择跨国并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晓燕  刘丽  
知识产权贸易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水平、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成效的重要体现。本文构建了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产出影响的计量模型,结论表明:知识产权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地区的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进而从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贸易比重;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贸易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倡导自由的知识产权贸易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