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0)
2023(8779)
2022(7307)
2021(6605)
2020(5110)
2019(11824)
2018(11364)
2017(21550)
2016(11598)
2015(12455)
2014(12410)
2013(12362)
2012(12099)
2011(11130)
2010(11391)
2009(10251)
2008(9984)
2007(8899)
2006(8206)
2005(7775)
作者
(34922)
(29169)
(29073)
(27411)
(18315)
(14020)
(13187)
(11409)
(11157)
(10316)
(10049)
(9827)
(9394)
(9388)
(9112)
(9077)
(8724)
(8458)
(8332)
(8252)
(7553)
(7270)
(7008)
(6702)
(6528)
(6436)
(6373)
(6346)
(5916)
(5858)
学科
(61181)
经济(61141)
管理(25984)
(25908)
地方(25620)
中国(20487)
(17276)
(17132)
企业(17132)
方法(16564)
地方经济(15015)
数学(14541)
数学方法(14423)
业经(13499)
农业(12401)
(11348)
(11188)
环境(10682)
(10297)
金融(10294)
(9715)
(9516)
银行(9500)
(9393)
(9361)
(9221)
贸易(9210)
产业(9182)
(8674)
发展(8038)
机构
学院(166679)
大学(164219)
(71585)
经济(70047)
研究(67705)
管理(57730)
中国(50272)
理学(48454)
理学院(47593)
管理学(46736)
管理学院(46406)
科学(42302)
(40034)
(35210)
研究所(31919)
(30342)
中心(29683)
(29333)
(26720)
师范(26459)
北京(26398)
(26312)
(24975)
业大(24028)
财经(23333)
农业(22584)
经济学(22245)
(21707)
师范大学(21523)
科学院(21226)
基金
项目(111168)
科学(88226)
研究(81912)
基金(78837)
(69458)
国家(68888)
科学基金(58327)
社会(53015)
社会科(50404)
社会科学(50398)
(44171)
基金项目(42322)
(38086)
自然(35890)
教育(35731)
自然科(35001)
自然科学(34995)
自然科学基金(34317)
编号(32575)
(31990)
资助(30782)
重点(26365)
成果(26134)
发展(25998)
(25587)
课题(24229)
(23320)
(22931)
国家社会(22087)
创新(21624)
期刊
(89675)
经济(89675)
研究(55350)
中国(39284)
(27971)
学报(25745)
科学(25648)
管理(21982)
(20445)
教育(20304)
农业(19449)
大学(19241)
学学(17917)
(17560)
金融(17560)
业经(15848)
技术(14496)
经济研究(14389)
问题(12043)
财经(11310)
资源(10855)
(10167)
(9901)
(9385)
商业(8686)
(8388)
科技(8382)
技术经济(8275)
现代(8200)
世界(8094)
共检索到268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一、经济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京津唐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为我国三个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城市集聚地区之一,也是对整个华北地区及部份西北地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核心区,集中了全国近10%的工业生产和6.1%的城市人口。解放以来,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之一。1950~1979年三十年间国家在该地区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约300亿元,占全国4.3%左右。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获得了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就产品产量占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喜波  王亚男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盘寿  叶舜赞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等五个行政区域,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以京、津、唐三大域市的工业为主体,构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地区。区内三大城市以及它们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悠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联系;水系相连、水资源分配相关,还有共同的交通运输网系和高压输变电系统等等。这些区域性基础设施将全地区联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有许多重大的共同性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统一协调解决。区内现有:1、等级地位相差悬殊的北京、天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治君  高迎春  苏人琼  管彦平  
论述了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资源替代的理论内涵,利用河北平原灌溉试验资料及京津唐地区1980年~2000年的农业系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用水条件及变化,系统阐述了: ①实施控制灌溉技术,利用土壤水替代灌溉水; ②实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替代短缺的灌溉用水; ③通过农业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替代等的理论可能性与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农业用水在零增长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走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新玉  
研究京津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按以下基本思路,即把地区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这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中,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系统的全部因素,其质量、结构、功能状况决定全部经济活动的进程、方向和效果。经济系统的发展,创造了社会的整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冠雄  
京津唐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旅游最发达的一个地区。有关旅游的统计,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资料可以引用,只能透过几个数字从侧面来反映京津唐地区几个城市旅游活动的强度。据园林部门的统计,1982年北京市12座公园和游览点接待游客高达5,478万人次,其中包括外国游客91.5万人次;天津市所属各公园接待游人为2,400万人次。京津唐地区旅游活动强度这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社会经济因素:(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保持十分广泛密切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九一  李丽娟  柳玉梅  梁丽乔  李斌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是当今风险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区域内部差异性使得区域尺度水资源短缺风险相比城市尺度更为复杂。本文构建了由水资源供给保障率、水资源保障可靠性、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4项指标构成的区域尺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与决策体系,给出了定量计算方法,并在京津唐地区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为"低风险",秦皇岛为"中风险",唐山、廊坊为"高风险"。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防范对策应以节约用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为主,并加强区域内部调节,适度增加唐山等地的分水量。在廊坊市,应考虑降低复种指数减少农业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与决策体系能够直观反映区域水资源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揭示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特征,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决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二旺  
以农村发展为视角,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详细分析了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类型。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促进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因素一部分来自于农村内部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来自于中心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进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主要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清裕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四市和廊坊地区,全区土地面积5.55万平方公里,1983年总人口2834.4万人。本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又是我国经济发达、大城市集中的地区之一。本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这些因素对人口分布有着深刻影响。本文现就京津唐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诸因素的关系作粗浅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志康  
一.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主要特点京津唐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大平原向西部黄土高原、北部蒙古高原的过渡阶梯,同时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在农业生产上也是一年二熟制向一年一熟制的过渡地带。区内地貌结构复杂,兼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类型。整个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从2,000米以上的高峰逐级下降到5米以下的滨海底平原。全区山地、丘陵面积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白晓峰  谭向勇  郭志超  张磊  
本文针对我国河北省承德市森林资源,以"京津唐—承"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居民对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支付意愿的诸多因素,并根据平均支付意愿对承德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及相关方的受益大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承德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为163.27亿元,其中森林资源所在地承德市受益17.92亿元,占10.98%,周边区域京津唐3市受益145.35亿元,占89.02%。在众多因素中,收入、居住地以及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居民对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支付意愿大小的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晓梅  柳瑞武  雷丹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地区目前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在对各界学者提出的合作空间结构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重构为"三点"、"五圈"的网络合作结构模式,并分析了这种结构模式的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