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
- 2023(370)
- 2022(354)
- 2021(320)
- 2020(274)
- 2019(859)
- 2018(841)
- 2017(1648)
- 2016(902)
- 2015(993)
- 2014(873)
- 2013(790)
- 2012(773)
- 2011(661)
- 2010(800)
- 2009(659)
- 2008(644)
- 2007(511)
- 2006(454)
- 2005(365)
- 学科
- 济(3745)
- 经济(3742)
- 地方(2195)
- 管理(1740)
- 业(1532)
- 地方经济(1137)
- 方法(1053)
- 企(1029)
- 企业(1029)
- 数学(987)
- 数学方法(982)
- 中国(953)
- 技术(839)
- 城市(759)
- 农(714)
- 学(625)
- 环境(582)
- 技术管理(548)
- 城市经济(523)
- 农业(495)
- 财(472)
- 业经(441)
- 方城(440)
- 贸(431)
- 贸易(431)
- 服务(359)
- 和(356)
- 生态(345)
- 易(342)
- 资源(314)
- 机构
- 大学(10146)
- 学院(9585)
- 京(6451)
- 北京(4913)
- 研究(4212)
- 济(4054)
- 经济(4020)
- 管理(3643)
- 中国(3159)
- 理学(2981)
- 理学院(2885)
- 科学(2851)
- 管理学(2819)
- 管理学院(2802)
- 业大(2395)
- 所(2233)
- 研究所(2052)
- 市(1875)
- 农(1743)
- 中心(1731)
- 院(1523)
- 南京(1502)
- 科学院(1494)
- 津(1460)
- 天津(1392)
- 农业(1321)
- 范(1310)
- 师范(1305)
- 北京市(1238)
- 师范大学(1198)
共检索到15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增群 李子彪 胡宝民
通过构建京津冀R&D资源—创新活动—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京津冀R&D资源与创新活动的关系、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分别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天津市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北京市各变量之间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京津冀 R&D资源 创新活动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双进 李新刚
协同创新环境因素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京津冀高技术产业1995-2015年的追踪数据,运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R&D活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突出协同创新的环境因素,既剥离了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干扰,又考虑了京津冀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噪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利用SFA回归法对环境因素和随机噪声进行剔除性分析是合理的。其中,技术获取结构、区域经济关联度、区域贸易依存度、科技型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共建产业园区是实现三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具体分析了共建园区的条件优势,阐述了共建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共建对于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并针对区域合作新格局下的共建园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共建园区 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城市圈 引力模型 因子分析 引力范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翟毅 刘玉娜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析 ,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 ,指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京津冀地区概况、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联合发展内容等方面入手 ,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 6项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一体化 联合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建春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后,各特派办根据各自的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制定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2013年10月18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牵头、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组成的京津冀蓝皮书研创团队就第三部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初步研究成果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研讨交流。研讨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蓝皮书主编文魁教授主持。文魁教授首先传达了第三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的主要精神。本次年会以"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为主题,把皮书研创放在"建设一流智库平台"的新高度,作为智库建设的主要抓手和落脚点。近几年,中国的皮书迅速实现了整体品牌化战略发展,到目前皮书系列已达到260多种,部分皮书已走出国门,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韦文英 孙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治理面临战略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协同发展与地方利益博弈、治理分权与协同分权、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与政府治理能力匹配、城市功能转换与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关键性问题。在剖析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预判北京治理趋势,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治理模式、调整部分政府机构职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艳梅 孙焱鑫 刘玉 廖上强
采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借助Arc GIS等软件从地区和县域两个尺度揭示2000—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蔬菜种植面积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13年间总计增加了25.76万hm2,蔬菜产量和蔬菜单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县域蔬菜生产呈现"北进南移"的态势,京津所辖县域的蔬菜种植面积下降,冀北坝上高原区和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蔬菜生产优势进一步显现,县域人均蔬菜种植面积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将173个县域划分为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山地丘陵特色蔬菜种植区、平原规模化蔬菜生产区、冀北高原错季蔬菜生产区、冀东南蔬菜生产区5个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蔬菜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金成 李博雅 邢干
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在人口、产业、交通与城镇格局等方面存在着创新型人才差距悬殊、产业链融合布局有难度、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体系街接不够、城市体系存在断层等问题。未来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应重视提升京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三大发展轴,促进三大都市圈耦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性功能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京津冀 空间布局 高质量发展 优化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岭 何枫 朱召君
作为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重点区域之一。随着外资利用规模的扩大和引进速度的提高,客观地识别和厘清FDI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方式与作用机理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基于"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污染光环假说"两个竞争性假说,构建分析框架与模型,并基于FGLS模型利用2000—2014年实证数据分析FDI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绩效的整体作用与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FDI的地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出发,识别不同属地及产业流向的外资对该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方式。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该地区在外资引进与管理的调整方向和策略,促进FDI对环境治理积极效应的发挥,以加快京津冀的绿色协同性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昊
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回顾近年来京津冀各省市和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征,明确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的发展的定位,从一体化和协同创新的角度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发展 模式创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生 诸子博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对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从空间差异逐步转向空间集聚。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高值以京津两市为中心,逐渐集中。与此同时,空间集聚越来越显著。北京的空间经济类型发生重大改变,由HL型空间分布地带转变为显著的HH型空间分布,形成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主要增长极;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优势减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产业转移的合理机制,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再集聚和分散。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空间差异 产业转移 ESDA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