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3)
2023(12081)
2022(10318)
2021(9504)
2020(8210)
2019(19155)
2018(18989)
2017(36788)
2016(19575)
2015(22326)
2014(22322)
2013(22156)
2012(20524)
2011(18442)
2010(18247)
2009(16812)
2008(16737)
2007(14950)
2006(12553)
2005(11033)
作者
(57591)
(48625)
(48201)
(46025)
(30517)
(23189)
(22144)
(19221)
(18387)
(17063)
(16328)
(16219)
(15261)
(15209)
(15056)
(14884)
(14875)
(14399)
(13899)
(13820)
(11949)
(11924)
(11860)
(11047)
(10935)
(10782)
(10600)
(10566)
(9822)
(9670)
学科
(89557)
经济(89481)
(58999)
管理(58247)
(49595)
企业(49595)
方法(44175)
数学(38256)
数学方法(37809)
(22700)
(20793)
中国(20102)
业经(19718)
(18457)
地方(17953)
技术(17764)
(15858)
贸易(15853)
(15312)
农业(15227)
理论(14670)
(13932)
(13610)
(13334)
财务(13286)
财务管理(13256)
产业(12744)
企业财务(12587)
环境(12248)
(11238)
机构
学院(289088)
大学(288732)
(122039)
经济(119695)
管理(115496)
理学(100608)
理学院(99547)
管理学(97832)
管理学院(97289)
研究(93333)
中国(68233)
(62220)
科学(58396)
(52257)
(48282)
(46639)
业大(44914)
中心(43852)
财经(42843)
研究所(42778)
(41807)
(38956)
北京(38820)
农业(38281)
经济学(38036)
(36053)
师范(35643)
经济学院(34579)
(33647)
(33018)
基金
项目(198884)
科学(157058)
基金(144840)
研究(142781)
(126416)
国家(125436)
科学基金(108327)
社会(91143)
社会科(86681)
社会科学(86658)
(78177)
基金项目(77145)
自然(70950)
自然科(69326)
自然科学(69306)
自然科学基金(68080)
(66139)
教育(65694)
资助(59330)
编号(57037)
重点(45100)
成果(44462)
(44071)
(43594)
(42381)
创新(39629)
课题(38958)
科研(38541)
国家社会(37766)
教育部(37741)
期刊
(126225)
经济(126225)
研究(77248)
中国(49554)
学报(45671)
科学(42395)
(42156)
(41637)
管理(41501)
大学(34721)
学学(32948)
农业(29107)
技术(29079)
教育(26471)
财经(21305)
业经(20888)
经济研究(20315)
(20101)
金融(20101)
(18449)
问题(17554)
技术经济(16767)
(16357)
统计(14842)
科技(14451)
(13930)
(13691)
商业(13653)
理论(13402)
(13233)
共检索到405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帅平  张宪平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中选取了具有先导性的生物技术产业,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中已有的生物技术产业基础进行系统分析,为其竞争力的重构提出一定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芳  
研究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京津冀是我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之一,其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政治稳定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做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排序,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赵琳皓  
基于指数功效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4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与分析。首先,运用EviEws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关系;然后,参考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两个变量函数关系进行假设,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上;随着促进作用边际效应递减,当促进作用达到某一最大值,影响力达到稳态水平。近几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已经趋于稳定状态,因此,京津冀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区域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桂芬  宋国学  祁文辉  赵文丁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的京津冀经济圈,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具有很强潜在发展能力的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一体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但通过对主要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经济圈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以加强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和拉动力,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卢明华  薄云娜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4—2008年以及2008—2013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个地级市分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北京总偏离分量呈较大幅度的上升,综合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竞争力不足,其优势行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天津的综合优势保持平稳增长,竞争力较强,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于京津冀地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制造业最为明显;而河北综合实力始终低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且差距越来越大,整体发展前景堪忧。但是,2008—2013年,石家庄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唐山的批发和零售业,廊坊的制造业均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周永恺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城  
本文以"竞合"为背景,运用基本份额偏离法分解了2000年和200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构的差异,并运用两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高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来阐释这些内部差异。进而说明高级人力资本要素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变量之一。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利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卫红  黄繁华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2000~2004年以及2004~2008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下降,京津冀的"后发优势"正在凸显,珠三角则在快速上升。可以看出,三大区域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各区域要加强内部合作,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义青  陈岩  
通过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效率、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及京津冀三地分行业的规模、效率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市场份额较小,但有很大发展潜力,北京向生产服务业转移,天津进一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河北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减少对资源加工业的依赖实现京津冀错位发展、去旧换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陆  高素英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区域经济多中心化与板块化逐渐成为重要表现载体。基于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特征,利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呈现非均衡性多中心极化发展态势,围绕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京—津—滨走廊带已初具多中心城市连绵区域的过渡形态和结构,而外围的石家庄、唐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发育还不成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