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2)
- 2023(11033)
- 2022(9795)
- 2021(9248)
- 2020(7799)
- 2019(18075)
- 2018(18246)
- 2017(35651)
- 2016(19523)
- 2015(22202)
- 2014(22235)
- 2013(21962)
- 2012(20067)
- 2011(18150)
- 2010(18247)
- 2009(16536)
- 2008(15895)
- 2007(14108)
- 2006(12443)
- 2005(10749)
- 学科
- 济(78733)
- 经济(78651)
- 业(58800)
- 管理(48938)
- 农(47176)
- 企(37255)
- 企业(37255)
- 方法(33511)
- 农业(31381)
- 数学(29337)
- 数学方法(29035)
- 中国(21120)
- 业经(21033)
- 地方(18018)
- 财(16319)
- 学(16286)
- 制(14242)
- 贸(13439)
- 贸易(13434)
- 易(13010)
- 技术(12217)
- 发(11915)
- 环境(11788)
- 理论(11569)
- 和(11223)
- 策(11132)
- 农业经济(10766)
- 教育(10614)
- 银(10399)
- 银行(10363)
- 机构
- 学院(274423)
- 大学(271912)
- 管理(112338)
- 济(108146)
- 经济(105769)
- 理学(98243)
- 理学院(97201)
- 管理学(95578)
- 管理学院(95106)
- 研究(91510)
- 中国(67930)
- 农(64324)
- 京(60099)
- 科学(58805)
- 业大(49897)
- 农业(49416)
- 所(46475)
- 财(44420)
- 研究所(42627)
- 中心(42457)
- 江(39298)
- 北京(38005)
- 范(36454)
- 师范(36163)
- 财经(36085)
- 经(33020)
- 院(32175)
- 州(31866)
- 经济管理(31669)
- 农业大学(31084)
- 基金
- 项目(193042)
- 科学(150730)
- 研究(143411)
- 基金(138199)
- 家(120012)
- 国家(118898)
- 科学基金(101768)
- 社会(88347)
- 社会科(83149)
- 社会科学(83126)
- 省(76608)
- 基金项目(75003)
- 自然(66251)
- 自然科(64639)
- 自然科学(64625)
- 教育(63916)
- 划(63788)
- 自然科学基金(63450)
- 编号(61241)
- 资助(55936)
- 成果(48710)
- 重点(42298)
- 部(42290)
- 发(42279)
- 课题(40623)
- 创(39891)
- 创新(37020)
- 科研(36553)
- 大学(35662)
- 教育部(35414)
- 期刊
- 济(121839)
- 经济(121839)
- 研究(77164)
- 农(66486)
- 中国(52644)
- 学报(45667)
- 农业(45486)
- 科学(42011)
- 管理(35773)
- 大学(34961)
- 学学(32916)
- 教育(30258)
- 财(30025)
- 业经(25808)
- 融(23254)
- 金融(23254)
- 技术(23224)
- 业(20967)
- 问题(17448)
- 经济研究(16207)
- 财经(15964)
- 图书(15010)
- 版(14756)
- 农业经济(14298)
- 科技(14251)
- 农村(13847)
- 村(13847)
- 理论(13643)
- 业大(13505)
- 经(13386)
共检索到394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纪韶
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工权益缺失严重,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接纳有着强烈的诉求。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调变动,必须解决好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健全京津冀地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农民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构建协商互利的新型劳资关系,逐步建立适合农民工需要的终身学习体系。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农民工 就业状态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孙延旭 张磊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完成,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区域内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民工迁移成本,缓解社会压力。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在该区域就业。该地区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表现为大部分的冀北农民工跨省流入京津两地。本文从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了该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并对农民工转移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韶
本文在对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状态的调研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交互分类、对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流动就业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中农民工迁出概率和迁入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京津冀都市圈内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城乡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农民工 微观分析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口 京津冀都市圈 有序转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云
20世纪末期以来,新区域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跨域合作治理研究的显学。新区域主义理论关注权力与资源的依赖关系、行动规则的构建与网络协作的达成,主张面向空间、功能和部门等纬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间的协调机制。从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京津冀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京津冀区域的治理模式仍处于构建阶段,面临着缺乏区域认同、协调方向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国家首都地区战略的高度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造决策——协调——执行相衔接的综合治理体系,并加强法制保障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邢玉冠 杨道玲
为深挖京津冀产业创新在资源、效率、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基于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高技术企业发展分化日益扩大、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促进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有研究认为,工作转换是农民工群体为了提高其就业质量(工资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而现实中工作转换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深入考察。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工作转换前的就业状态,考察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与其转换前的就业状态有关,转换前就业质量越高,转换后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越有限,工作转换对原本处于低质量就业状态的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更大的提升作用;参加养老了保险以及有固定或长期劳动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辉 张晋晋 安树伟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关键词:
城市群 京津冀 测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近一年后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笔者的课题组组织学生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流出地和流入地对农民工就业状态进行了调研。在对农民工就业状态的描述性统计、交互分类分析、对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农民工就业不足将继续并存;农民工权益缺失,距离体面就业、生活和权益平等尚远;化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难点来自政策和社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作为中长期完善发展政策、机制和推进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状态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国霞 田玉军 石勇
在利用空间极化指标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7年的空间极化变化趋势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二维和三维空间表达形式,对近15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极化增长进行空间模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极化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①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随时间呈上升趋势。②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自经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离经济增长中心80km处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低谷点。③从京津冀都市圈立体趋势面分析,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极核,且空间极化趋势面随时间呈扩大趋势。
关键词:
空间极化 模拟 经济增长 京津冀都市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经济增长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内表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协整、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都市圈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动态性。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方差分解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方差解释方面起关键作用,由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冬梅 李春成 赵莉晓
区域产业合作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定位与合作模式,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电子信息产业 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文章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技术,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工业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整体产业竞争力较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影响了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都市圈 偏离—份额分析法 工业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喜平 孟明 刘剑 蒋理
基于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2005~200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L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及其成分。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增长均高于未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情形;技术进步是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的主导力量;各城市间能源效率及变动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为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陆 高素英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区域经济多中心化与板块化逐渐成为重要表现载体。基于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特征,利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呈现非均衡性多中心极化发展态势,围绕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京—津—滨走廊带已初具多中心城市连绵区域的过渡形态和结构,而外围的石家庄、唐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发育还不成熟。
关键词:
多中心 空间联系 都市圈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