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5)
2023(8580)
2022(6973)
2021(6057)
2020(5169)
2019(11630)
2018(11420)
2017(22051)
2016(11558)
2015(12630)
2014(12145)
2013(12154)
2012(11091)
2011(9442)
2010(9850)
2009(9280)
2008(9427)
2007(8309)
2006(7442)
2005(6849)
作者
(32910)
(27721)
(27702)
(25970)
(17668)
(13167)
(12484)
(10735)
(10354)
(9822)
(9500)
(9392)
(8999)
(8786)
(8370)
(8364)
(8345)
(8224)
(7950)
(7850)
(6855)
(6744)
(6648)
(6348)
(6158)
(6156)
(6049)
(6002)
(5481)
(5458)
学科
(67663)
(62836)
企业(62836)
(53192)
经济(53123)
管理(49089)
业经(23690)
方法(21176)
(19898)
(19440)
(15936)
财务(15929)
财务管理(15922)
农业(15132)
企业财务(15036)
技术(14507)
数学(14012)
数学方法(13925)
中国(12094)
(11472)
(11245)
(11064)
(11008)
地方(10952)
企业经济(10382)
经营(9825)
技术管理(9721)
理论(9681)
(9585)
贸易(9578)
机构
学院(166333)
大学(161003)
(71132)
管理(70934)
经济(69692)
理学(60574)
理学院(59936)
管理学(59271)
管理学院(58950)
研究(51859)
中国(42870)
(36827)
(32786)
科学(31787)
(29626)
(26291)
(25813)
财经(25765)
业大(24491)
中心(24278)
(23395)
农业(23267)
北京(23266)
研究所(23150)
(20498)
商学(20336)
经济学(20267)
商学院(20168)
(19300)
经济管理(19090)
基金
项目(111202)
科学(90212)
基金(82892)
研究(81185)
(71702)
国家(71030)
科学基金(63626)
社会(54147)
社会科(51451)
社会科学(51439)
基金项目(45266)
(43787)
自然(41468)
自然科(40605)
自然科学(40598)
自然科学基金(39923)
(35933)
教育(33751)
编号(32067)
资助(31536)
(29804)
(26724)
(24881)
重点(24570)
成果(24041)
创新(23986)
(23328)
国家社会(22592)
(21672)
科研(21127)
期刊
(84168)
经济(84168)
研究(47399)
中国(30821)
管理(30252)
(28124)
(27470)
科学(23053)
学报(21624)
农业(19102)
大学(16885)
业经(16428)
学学(15975)
技术(15227)
(13557)
金融(13557)
(13144)
财经(12589)
经济研究(12587)
(10971)
问题(10934)
技术经济(10650)
现代(10294)
图书(9217)
财会(9098)
商业(9072)
(8919)
教育(8695)
世界(8457)
资源(8425)
共检索到252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柳坤  
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区位熵、转移-份额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以及各城市分工程度和专门化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的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化优势最明显;各城市主要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差异较大,专业化分工也较明显;北京的高端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其他9个城市也各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力包括专业化分工、竞争与协作和网络创新等自组织及政府干预等他组织2种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延聚  张蕾  
用赫芬达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基于省域尺度的服务业集中度不显著,且就业人数的空间差异程度大于基于增加值的空间差异程度;基于市域尺度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省域背景下相似,但是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度波动更大;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空间格局呈现以北京、天津地区为核心向西向北呈圈状辐射分布,增长集聚水平空间格局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基本耦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进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主要以2003-2008年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等多种方法和指标,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及各市专门化率。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国的专业化优势也最明显;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差异都较大,专业化分工也较明显;北京的高端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其他9市也各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王帅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城市群2003—2014年服务业各部门相关数据进行区位熵指数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分析服务业集聚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差异化集聚,并且服务业集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长期内不显著;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表明该地区的增长仍处于新旧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宵  申玉铭  邱灵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地区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天津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较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主要起拉动作用。(2)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天津市信息服务业主要服务于本市其他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整个区域SO_2和NO_x排放的60%和64%;(3)京津冀区域SO_2和NO_x排放密度高于5 t/km2的区域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9.3%和19.1%,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天津、保定、廊坊等形成集中的大气污染集聚区。针对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应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通过区域间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福子  王红  崔松虎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贺小丹  
以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及其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在提出理论假设后,利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知识密集度、人力资本、地方政府保护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影响,且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另外,数据显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已成为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集聚地,且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应当继续从几大因素着手促进北京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聚集性、高辐射性,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贺小丹  
以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及其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在提出理论假设后,利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知识密集度、人力资本、地方政府保护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影响,且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另外,数据显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已成为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集聚地,且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应当继续从几大因素着手促进北京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聚集性、高辐射性,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磊  黄金川  孙贵艳  
基于1985、1990、2000和2007年的非农业人口,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虽为"双核"结构,但一直处于分散发展趋势,京、津两个巨型城市的非农人口占京津冀都市圈的比重日趋下降;京津轴线为京津冀都市圈最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以其为中心形成显著的城市影响力圈层结构,河北各市影响力相对有限,都市圈西部、北部地区受辐射带动明显不足;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在京津双核主导格局下,石家庄、唐山等次中心逐渐发育,秦皇岛—唐山—北京—保定—石家庄沿线及曹妃甸—滨海新区—黄骅港的城镇发展带也逐渐呈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浩宇  孙启明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方法,分析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结构和优势产业分布。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京津核心区、环京津离心区和冀南边缘区三层的空间结构,核心区域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不足,呈现出一定的极化效应。第二,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分布较为全面且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但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第三,北京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租赁商务等高端产业,天津的批发零售、交通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浩宇  孙启明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方法,分析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结构和优势产业分布。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京津核心区、环京津离心区和冀南边缘区三层的空间结构,核心区域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不足,呈现出一定的极化效应。第二,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分布较为全面且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但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第三,北京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租赁商务等高端产业,天津的批发零售、交通和住宿餐饮等产业专业化指数较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产业同质性较为严重,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此,应当一方面调整京津核心地区发展重心,疏解部分服务产业;另一方面由河北各地区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进行承接,在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打造次级生产服务业中心,从而形成多节点、多层级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