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3)
- 2023(10315)
- 2022(8851)
- 2021(7860)
- 2020(6779)
- 2019(15621)
- 2018(14981)
- 2017(28481)
- 2016(15959)
- 2015(17521)
- 2014(17356)
- 2013(17113)
- 2012(15896)
- 2011(14401)
- 2010(14352)
- 2009(13326)
- 2008(13280)
- 2007(11972)
- 2006(10235)
- 2005(8831)
- 学科
- 济(65896)
- 经济(65830)
- 管理(42303)
- 业(41312)
- 企(32160)
- 企业(32160)
- 方法(32075)
- 数学(28838)
- 数学方法(28604)
- 农(18227)
- 财(16135)
- 中国(16109)
- 学(15330)
- 地方(14037)
- 贸(13878)
- 贸易(13877)
- 业经(13554)
- 易(13396)
- 农业(12361)
- 环境(10558)
- 制(10492)
- 务(10014)
- 财务(10000)
- 财务管理(9974)
- 技术(9635)
- 企业财务(9414)
- 和(9274)
- 银(8954)
- 银行(8892)
- 融(8707)
- 机构
- 大学(234259)
- 学院(232015)
- 济(94021)
- 经济(92158)
- 管理(87068)
- 研究(81150)
- 理学(76416)
- 理学院(75409)
- 管理学(74042)
- 管理学院(73625)
- 中国(57873)
- 科学(54860)
- 京(51755)
- 农(51350)
- 业大(43336)
- 所(42997)
- 农业(41367)
- 研究所(39922)
- 财(39708)
- 中心(37032)
- 江(33694)
- 财经(32759)
- 北京(32068)
- 范(30021)
- 经(29836)
- 师范(29569)
- 经济学(29113)
- 院(28753)
- 农业大学(27815)
- 经济学院(26741)
- 基金
- 项目(164934)
- 科学(128585)
- 基金(120618)
- 研究(110182)
- 家(109089)
- 国家(108221)
- 科学基金(91154)
- 社会(70888)
- 社会科(67332)
- 社会科学(67307)
- 基金项目(65671)
- 省(64524)
- 自然(62305)
- 自然科(60911)
- 自然科学(60885)
- 自然科学基金(59817)
- 划(56194)
- 教育(50178)
- 资助(47909)
- 编号(42335)
- 重点(37806)
- 发(35569)
- 部(35566)
- 创(34523)
- 计划(33960)
- 科研(32841)
- 成果(32668)
- 创新(32413)
- 科技(29964)
- 大学(29648)
- 期刊
- 济(94779)
- 经济(94779)
- 研究(60677)
- 学报(47694)
- 农(44716)
- 科学(40310)
- 中国(39962)
- 大学(34036)
- 学学(32474)
- 财(30349)
- 农业(30001)
- 管理(27411)
- 教育(18334)
- 技术(17422)
- 业(16612)
- 融(16419)
- 金融(16419)
- 经济研究(16041)
- 财经(15830)
- 业经(15764)
- 问题(13631)
- 经(13569)
- 版(13233)
- 业大(12940)
- 科技(12007)
- 技术经济(11737)
- 商业(11362)
- 资源(11338)
- 农业大学(10839)
- 贸(10778)
共检索到321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丙欣 叶裕民
论文在对都市区中心市划分标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00年和2005年分省统计数据,以县域为数据分析单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数字地图,发现2000年-2005年间京津冀都市区的数目增多,人口和经济聚集程度加强,且都市区之间表现出连接的趋势,京津大都市连绵区已经成型。但同时也存在着都市区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优势不显著的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等是影响京津冀都市区发育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京津冀 都市区 演化轨迹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分异 空间异质性 GWR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璐璐 赵金丽 宋金平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浩 陈平 罗艳
考虑资源环境因素,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3~2013年的环境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环境效率水平不高,有逐步变好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技术进步是阻碍环境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人均收入、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对环境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引进外资水平、人均道路面积、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关键词:
雾霾成因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陆 高素英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区域经济多中心化与板块化逐渐成为重要表现载体。基于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特征,利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呈现非均衡性多中心极化发展态势,围绕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京—津—滨走廊带已初具多中心城市连绵区域的过渡形态和结构,而外围的石家庄、唐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发育还不成熟。
关键词:
多中心 空间联系 都市圈 京津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姜 孟鹤 龚晶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李青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6年京津冀地区各市的统计年鉴资料,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科技人才密度相对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市的科技人才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化,并选取了10个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析了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驱动要素。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密度的排序始终是北京>天津>河北,且呈现"双核心+多轴式"空间分布格局;京津冀地区的科技人才密度集中趋势逐年加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城市占地面积小;从科技人才密度变化类型看,2000—2015年期间迅速提高型城市占比为30.77%,大部分属于一线城市,逐渐提高型城市和缓慢提高型城市共占比69.23%,大部分属于三到五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是驱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彪 苑凯
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3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评,并采用Tobit分析法对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N"型的上升态势,年增长率为1.03%,除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外,其他城市均有一定的起伏;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测评影响显著,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更加真实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肖明迁 张晓丽 王岩
本文分析了2002年至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中人身保险行业的空间格局变化,利用Arcgis软件对京津冀城市群中10个城市的人身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深度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且探讨了该10个城市人身保险行业的联系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人身保险行业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保险市场和区域因素等影响,最后本文利用2007-2012年的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与常住人口、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保险公司的分布数量和历年的保险赔付等变量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模型。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演化 协同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越 李仰光
本文以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国际货代公司的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特征比较突出,功能较为完善;京津的物流供应链协作程度强于京冀;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演化分为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四种类型,其发展过程比较稳定、网络效率不断提高,对物流信息具有较好的掌握能力;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空间演化过程受到经济发展、宏观政策、资源配置、生产与配送等因素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蔺雪芹 边宇 王岱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带状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城市间工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减小。(2)工业行业间碳排放效率差异大,不同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差异显著。(3)生产力水平、工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这种作用持续增大;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显著负相关转变为不显著相关;能源消费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始终呈负相关,但这种负向作用逐渐降低;重工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不显著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