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2)
- 2023(9968)
- 2022(8558)
- 2021(8019)
- 2020(6757)
- 2019(16014)
- 2018(15755)
- 2017(30925)
- 2016(16325)
- 2015(18522)
- 2014(18082)
- 2013(17473)
- 2012(15602)
- 2011(13661)
- 2010(13703)
- 2009(12165)
- 2008(11510)
- 2007(9466)
- 2006(8017)
- 2005(6444)
- 学科
- 济(69380)
- 经济(69309)
- 管理(46443)
- 业(43156)
- 方法(36758)
- 企(36125)
- 企业(36125)
- 数学(33259)
- 数学方法(32586)
- 中国(18084)
- 财(16861)
- 农(15222)
- 地方(13840)
- 业经(12923)
- 学(11823)
- 理论(11689)
- 贸(10522)
- 贸易(10516)
- 务(10437)
- 财务(10380)
- 财务管理(10357)
- 农业(10247)
- 技术(10168)
- 易(10157)
- 环境(9950)
- 企业财务(9801)
- 和(9617)
- 制(9155)
- 划(8794)
- 城市(7791)
- 机构
- 学院(221025)
- 大学(220228)
- 管理(91430)
- 济(89419)
- 经济(87569)
- 理学(80510)
- 理学院(79627)
- 管理学(77794)
- 管理学院(77377)
- 研究(67614)
- 中国(49440)
- 京(48311)
- 科学(42085)
- 财(38061)
- 业大(33525)
- 中心(32236)
- 农(31853)
- 所(31720)
- 财经(31679)
- 江(30219)
- 北京(29952)
- 研究所(29206)
- 经(29088)
- 范(27781)
- 经济学(27710)
- 师范(27506)
- 院(25393)
- 经济学院(25144)
- 农业(25032)
- 财经大学(24005)
- 基金
- 项目(161909)
- 科学(129703)
- 基金(120057)
- 研究(115403)
- 家(104486)
- 国家(103706)
- 科学基金(91818)
- 社会(74452)
- 社会科(70811)
- 社会科学(70792)
- 基金项目(63681)
- 省(62281)
- 自然(61547)
- 自然科(60276)
- 自然科学(60263)
- 自然科学基金(59136)
- 教育(54614)
- 划(53386)
- 资助(49817)
- 编号(45957)
- 重点(36177)
- 部(35506)
- 成果(34539)
- 创(34278)
- 发(34028)
- 创新(32011)
- 科研(31341)
- 国家社会(31217)
- 课题(31079)
- 教育部(30952)
共检索到301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迅速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世界级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实施定量评价,发现城市密度不高、经济仍然不强、分工联系不畅等系统层面的三大短板和指标层面的七大短板,并动态预测了2033年能够实现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距离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存在的阶段性原因、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短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兰冰 郭琪 吕程
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对于强国战略、南北均衡发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从学理角度探讨"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规律与形成机制""新城建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培育""制度环境、要素流动与城市群空间结构调整""高落差城市群建设的经济绩效与协同路径"等问题,对雄安新区发展模式与政策设计十分必要。雄安新区应紧密结合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重点谋划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史毅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演变过程,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调问题,讨论了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对新兴城市群孵化的借鉴价值。在明确区分城市群"核心区域"和"核心城区"概念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等方法,对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空间规模、分布、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协作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孵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核心城区人口占比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由单核向多极转变的趋势;人口空间结构兼具聚集和分散的双重特性;核心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群的空间协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晓光 刘柳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城市间的联系以京津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外围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明显不足,城市间的联系度普遍偏低。认为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城市合理分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体系,成立政府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范晨光 苑清敏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选取指标体系,运用距离协同模型对京津冀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反映此间的区域协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0年,京津冀发展度缓慢增长,协同度变化较小;2001—2003年,协同度有小幅提升,发展度开始加快增长;2003—2010年,发展度快速增加,协同度快速下降;2010年之后发展度增长有所放缓,协同度稍有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协同度 距离协同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晓萌 胡叶星寒 刘妮雅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姚晓东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反映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和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并成为支撑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京津冀城市群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科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并提出提升综合承载力的建设性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利用TOPSIS法、针对局部变权TOPSIS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给出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辖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排序和"短板子承载力",并针对10个城市各自特点,分别给出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凤 刘子杨 马宇博
空间网络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本文建立了网络化空间模型,通过测定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揭示其整体状态及发展趋势,并深入剖析各城市间的网络关系以及各城市在城市群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提出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多中心网络结构 空间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冯婷婷
长期以来,机场群研究往往聚焦于空域使用、航线组织、航司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伴随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步呈现,世界级机场群的雏形初现。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级机场群,均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对内是国内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对外是面向全球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从国内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机场群相对超前、日趋成熟。参考国内外经验,京津冀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应从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功能和空间上统筹协调,促进两者联动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经机场群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希
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群经济联系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从城市规模划分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京津主导的"双核"式城镇体系一直是支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格局,同时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日趋紧密,空间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珣 陈健璋 黄金川 于重重 陈秀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以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为引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京津冀城市群等级结构及其空间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15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中心性、交通中心性、信息中心性、人口中心性4个角度,利用4种空间聚类方法进行5个等级的聚类分析,并基于克氏中心地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等级划分结果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SOM)较适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等级划分;京津冀城市群正从以北京城区为单核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向3条带型空间结构转变,其中京津
关键词:
空间聚类 空间结构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冬
城市群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任务,以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实现区域整体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方面构建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局部协调发展模型测算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碳减排,但减排作用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采用不同污染物进行稳健性检验表明: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优化效应,且空间效应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成城市群的碳减排目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的协同布局,以协同发展推动碳减排;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李东海
文章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设定了经济导向型、社会导向型、生态导向型以及协同发展型四种情景下的仿真方案。针对不同方案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路径进行模拟并明确了提升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模拟期内,前三种方案会产生区域城镇化质量的内部失衡问题,不利于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持续改善,而协同发展型方案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长期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从"补短板"和"促协同"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稳定持续改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