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8)
2023(9499)
2022(7744)
2021(6846)
2020(5487)
2019(12767)
2018(12232)
2017(22192)
2016(11906)
2015(12600)
2014(12118)
2013(11947)
2012(11094)
2011(9840)
2010(10169)
2009(9170)
2008(8846)
2007(7939)
2006(7014)
2005(6262)
作者
(35416)
(29338)
(28912)
(27520)
(18501)
(13925)
(13064)
(11376)
(11179)
(10212)
(9965)
(9781)
(9339)
(9318)
(9211)
(9038)
(8851)
(8543)
(8441)
(8413)
(7349)
(7174)
(7116)
(6763)
(6727)
(6458)
(6372)
(6231)
(5946)
(5903)
学科
(46823)
经济(46779)
管理(39685)
(37104)
(32291)
企业(32291)
中国(18210)
方法(16943)
技术(15404)
数学(14445)
数学方法(14229)
地方(12941)
技术管理(11784)
(11604)
业经(11017)
(10782)
(10542)
(9301)
产业(8526)
理论(7832)
(7494)
农业(7411)
环境(7213)
(7107)
财务(7079)
财务管理(7066)
(6967)
贸易(6955)
(6897)
银行(6863)
机构
大学(164925)
学院(163606)
(66029)
经济(64518)
管理(62839)
研究(59908)
理学(54188)
理学院(53498)
管理学(52551)
管理学院(52251)
中国(43172)
(38594)
科学(38292)
(29873)
(28785)
(28654)
研究所(27267)
中心(26384)
业大(26276)
(25255)
北京(24716)
(22952)
农业(22747)
财经(22522)
(21395)
师范(21059)
(20542)
经济学(20164)
(19807)
技术(18665)
基金
项目(116511)
科学(93114)
基金(84431)
研究(81251)
(75608)
国家(74994)
科学基金(65043)
社会(52915)
社会科(50416)
社会科学(50402)
(46628)
基金项目(45015)
自然(43471)
自然科(42567)
自然科学(42554)
自然科学基金(41845)
(40340)
教育(37224)
资助(33160)
(30230)
编号(30011)
创新(27296)
重点(27059)
(26264)
(24421)
成果(23475)
课题(22992)
计划(22925)
国家社会(22018)
(21981)
期刊
(72870)
经济(72870)
研究(51701)
中国(38040)
学报(28769)
管理(26952)
科学(26797)
(24893)
大学(21860)
(21299)
教育(20851)
学学(20415)
农业(16886)
技术(15416)
经济研究(12352)
(12249)
金融(12249)
业经(11411)
科技(11169)
财经(10990)
问题(10517)
(9985)
(9688)
技术经济(8933)
现代(8200)
(8080)
城市(7802)
业大(7607)
(7591)
(7412)
共检索到249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2013年10月18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牵头、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组成的京津冀蓝皮书研创团队就第三部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初步研究成果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研讨交流。研讨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蓝皮书主编文魁教授主持。文魁教授首先传达了第三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的主要精神。本次年会以"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为主题,把皮书研创放在"建设一流智库平台"的新高度,作为智库建设的主要抓手和落脚点。近几年,中国的皮书迅速实现了整体品牌化战略发展,到目前皮书系列已达到260多种,部分皮书已走出国门,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2年3月15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召开的我国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京津冀蓝皮书发布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丽副总编辑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致辞、副校长丁立宏教授讲话。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创作专家团队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观察报、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国家经济地理网以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继通  祝尔娟  
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突出问题等方面可以系统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实际,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京津双城联动为突破口,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为契机,在空间重要节点上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相林  马凌波  孙中伟  谢爱良  
选取反映城市旅游能级的27个单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城市旅游能级指数,并划分为4个层级。从城市旅游经济能级、旅游竞争潜力能级和旅游环境支撑能级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提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以北京、天津为第一增长核心"和"以石家庄、唐山、保定为第二增长核心"的节点优化路径,构建"环京津特色旅游轴线"和"四纵旅游轴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云  
20世纪末期以来,新区域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跨域合作治理研究的显学。新区域主义理论关注权力与资源的依赖关系、行动规则的构建与网络协作的达成,主张面向空间、功能和部门等纬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间的协调机制。从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京津冀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京津冀区域的治理模式仍处于构建阶段,面临着缺乏区域认同、协调方向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国家首都地区战略的高度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造决策——协调——执行相衔接的综合治理体系,并加强法制保障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艳  孙晓飞  贾巳梦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奎  李广东  劳昕  
科学解析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不仅有助于深化产业空间演化相应理论,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论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全国工业企业库数据,采用经校正的产业比重变动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进行了解析,并据此提出优化调控对策。主要结论有:①产业空间重构是推动城市群发育与成熟的重要动力,其中嵌入全球价值链并持续攀升是推动城市群高级化的基础动力,而内部产业空间重构则是完善产业合作网络、推动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此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全球化、郊区化的交互是形成双"C"字形空间格局的基础与支撑;②在国际产业空间重构方面,目前天津市为承接核心,北京次之,其余城市发展则相对滞后;③在城市群内部产业空间重构方面,由北京—天津—唐山—沧州围成的内"C"字形范围是产业空间重构的核心区,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驱动特征,其中纺织服装业表现为全球价值链主导下的市场驱动,化学产业表现为环境管制与水资源依赖的双重作用,钢铁产业表现为明显的政府主导,医药制造业则表现为全球价值链主导下的政府调控;④京津冀城市群的内"C"字形地区应侧重产业升级,外"C"字形地区则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以内"C"引领外"C",以外"C"保障内"C",双"C"联动,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春水  申玉铭  李哲  冯鹏飞  
运用城市基本部分测算模型、纳尔逊分类方法、对应分析、城市专业化部门相似度和B/N比等方法对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职能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职能规模较小,北京从电子设备、石化、钢铁、汽车、食品饮料演变为汽车、医药、通用设备、电子设备。天津从石化、钢铁、电子设备、装备制造演变为装备制造、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钢铁。河北从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演变为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业。(2)服务业职能规模较大,北京从信息、商务、科技、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居民服务、文体演变为信息、商务、科技、文体、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天津从交通运输、科技、商务、居民服务演变为交通运输、科技、金融、居民服务。河北主要是金融和公共服务职能,整体变化较小。(3)在行业专业化水平,矿业、建筑业等工业职能强化,交通、信息、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提升明显,文体职能也提升,住宿和餐饮、房地产职能弱化,其他行业相对稳定。(4)城市职能规模等级明显,划分为四个等级类型,北京是超大型综合服务业职能城市,天津是超大型制造业、交通运输、科技服务为主导的专业职能城市,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是大型专业职能城市,秦皇岛、张家口、廊坊、邢台、承德、沧州、衡水是中小型专业职能城市。(5)京津冀城市职能之间互补性在提高,城市职能空间联系规模和范围扩大,以北京、天津、廊坊为核心呈网络化发展趋势,河北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蔡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与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本文采用区位商、梯度系数测度法等方法,在从多角度对京津冀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从碳排放规模与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分析1997年以来京津冀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碳排放规模相差很大,河北省碳排放份额占近八成,京津冀减碳需以河北省为重点;钢铁和电力是河北省碳排放规模扩大、碳排放强度增强的重点行业,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特别是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