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3)
2023(7987)
2022(6737)
2021(5895)
2020(4731)
2019(10964)
2018(10766)
2017(20286)
2016(10925)
2015(12733)
2014(13028)
2013(13035)
2012(11965)
2011(10744)
2010(11080)
2009(10136)
2008(9946)
2007(8975)
2006(8180)
2005(7609)
作者
(32989)
(27338)
(27139)
(25658)
(17086)
(13078)
(12445)
(10839)
(10394)
(9952)
(9201)
(9050)
(8709)
(8606)
(8408)
(8310)
(8129)
(8127)
(7719)
(7702)
(7068)
(6790)
(6686)
(6242)
(6234)
(6135)
(6108)
(5895)
(5646)
(5412)
学科
(59083)
经济(59044)
管理(28802)
(28472)
地方(22303)
(21934)
企业(21934)
中国(20011)
方法(16774)
(16188)
业经(15736)
数学(14308)
数学方法(14154)
地方经济(12737)
产业(11119)
农业(10912)
(10628)
技术(9661)
环境(9578)
(9265)
贸易(9255)
(9157)
金融(9157)
(8907)
银行(8897)
(8880)
(8813)
(8750)
(8597)
(8166)
机构
学院(160002)
大学(154369)
(68520)
经济(67124)
管理(60445)
研究(59628)
理学(50397)
理学院(49762)
管理学(49046)
管理学院(48745)
中国(45108)
(37602)
科学(35856)
(30476)
(28444)
研究所(27376)
中心(26408)
(26304)
(25449)
北京(25142)
业大(22812)
(22682)
师范(22490)
(21906)
财经(21575)
(20875)
农业(20125)
经济学(19654)
(19290)
(18798)
基金
项目(102711)
科学(80491)
研究(78038)
基金(69951)
(59672)
国家(59134)
科学基金(50779)
社会(49083)
社会科(46735)
社会科学(46725)
(43427)
基金项目(36911)
(35612)
教育(33968)
编号(31628)
自然(30291)
(30110)
自然科(29502)
自然科学(29497)
自然科学基金(28890)
资助(28319)
成果(25047)
发展(24821)
(24364)
课题(24174)
重点(23511)
(21980)
(20849)
创新(20638)
国家社会(19373)
期刊
(86371)
经济(86371)
研究(50734)
中国(39488)
(25416)
管理(23598)
科学(21492)
学报(20770)
技术(19781)
(19775)
教育(19705)
农业(17855)
业经(16784)
大学(16095)
(15813)
金融(15813)
学学(14802)
经济研究(13609)
问题(11331)
财经(9895)
(9728)
商业(9470)
技术经济(9266)
(8784)
科技(8738)
资源(8140)
(8042)
现代(7944)
(7852)
统计(7842)
共检索到259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曼曼  沈丹阳  齐晓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航空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通过构建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度模型,以能够反映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序变量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度在2005年2014年之间,从0.1081上升到0.6711,但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且系统中各协同度之间存在差异,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曼曼  沈丹阳  齐晓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航空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通过构建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度模型,以能够反映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序变量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度在2005年~2014年之间,从0.1081上升到0.6711,但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且系统中各协同度之间存在差异,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在我国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京津冀航空物流发展的优势、避免不足,是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利用2010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了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锦梅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虽然京津冀三地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服务机制的意见》,并提出物流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措施,但物流一体化实际运行并未全面展开,国家的政策推动也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心,走平等共赢之路;重协调补短板,加强行业间沟通,出台针对性政策;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爱萍  安轶龙  沈英莉  
对天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新形势进行分析,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天津港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区域性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高物流业科技水平等举措打造天津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淑伟  崔万田  
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析2009-2019年京津冀经济系统协同有序度,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从序参量权重看,创新开放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最强,其次是资源环境、社会综合、经济发展和经济协调;从有序度看,北京协同有序度显著高于津冀各城市,说明北京经济协同发展能力强,天津居中,河北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从协同度评分看,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较低,协同发展进程较慢,存在上升下降波动过程,说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稳定;京津和京冀协同程度较好,津冀协同程度较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全荣  
文章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构建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估模型,且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晓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融合成为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协同发展创新型教育成为加速产业融合的基础,对京津冀产业升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网络系统,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建立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较好,河北较差,京津冀创新型教育协同发展在资源共享、网络协同、教育改革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天力  
商贸流通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结构,发挥区域功能定位作用,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三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借助商贸流通生产函数,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三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