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5)
- 2023(13932)
- 2022(11885)
- 2021(11288)
- 2020(9067)
- 2019(20886)
- 2018(20502)
- 2017(39538)
- 2016(21349)
- 2015(24040)
- 2014(24104)
- 2013(23825)
- 2012(21938)
- 2011(19599)
- 2010(19887)
- 2009(18135)
- 2008(17466)
- 2007(15086)
- 2006(13274)
- 2005(11598)
- 学科
- 济(103561)
- 经济(103472)
- 管理(63966)
- 业(56082)
- 企(46990)
- 企业(46990)
- 方法(38922)
- 数学(33719)
- 数学方法(33393)
- 财(30766)
- 地方(25801)
- 中国(25014)
- 农(23539)
- 业经(20902)
- 学(20163)
- 制(17352)
- 农业(15765)
- 务(15570)
- 财务(15509)
- 财务管理(15458)
- 地方经济(15052)
- 企业财务(14698)
- 理论(14635)
- 和(14412)
- 环境(14256)
- 体(13856)
- 贸(13819)
- 贸易(13809)
- 财政(13419)
- 易(13221)
- 机构
- 大学(301061)
- 学院(300788)
- 济(126716)
- 经济(124065)
- 管理(119014)
- 理学(102917)
- 研究(102863)
- 理学院(101783)
- 管理学(100216)
- 管理学院(99679)
- 中国(75158)
- 京(65664)
- 科学(62299)
- 财(61986)
- 所(51247)
- 财经(46447)
- 研究所(46307)
- 中心(45114)
- 农(43561)
- 江(43078)
- 业大(42564)
- 北京(42202)
- 经(42070)
- 范(39340)
- 师范(39056)
- 经济学(38269)
- 院(37521)
- 州(34622)
- 财经大学(34274)
- 经济学院(34151)
- 基金
- 项目(203864)
- 科学(159880)
- 研究(153106)
- 基金(146483)
- 家(125974)
- 国家(124885)
- 科学基金(107485)
- 社会(96695)
- 社会科(91537)
- 社会科学(91511)
- 省(79042)
- 基金项目(77902)
- 教育(69446)
- 自然(67573)
- 划(66308)
- 自然科(65904)
- 自然科学(65892)
- 自然科学基金(64662)
- 编号(63244)
- 资助(59572)
- 成果(51829)
- 重点(45221)
- 部(44568)
- 发(44376)
- 课题(43545)
- 创(42137)
- 国家社会(39383)
- 创新(39231)
- 项目编号(39120)
- 教育部(38644)
- 期刊
- 济(146631)
- 经济(146631)
- 研究(94737)
- 中国(56618)
- 财(49947)
- 学报(44724)
- 管理(43666)
- 科学(41306)
- 农(40191)
- 大学(34422)
- 教育(33036)
- 学学(32352)
- 农业(27977)
- 技术(26735)
- 经济研究(24096)
- 融(24011)
- 金融(24011)
- 财经(23208)
- 业经(22157)
- 经(19818)
- 问题(18652)
- 技术经济(15773)
- 图书(14924)
- 理论(14784)
- 现代(13900)
- 科技(13873)
- 实践(13318)
- 践(13318)
- 版(13156)
- 业(12999)
共检索到448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段铸 王雪祺
财政竞争必然走向财政合作,竞争之中的合作理当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态势。应该在鼓励和保护政府间开展有序财政竞争的同时引导和促进有序化的财政合作。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京津冀政府间财政合作的必要性及现实约束性,并探究了京津冀三地财政竞争行为的经济效应,最后探讨了京津冀财政合作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
财政竞争 协调性 财政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艳 孙晓飞 贾巳梦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区位熵 灰色关联系数 分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桂芬 宋国学 祁文辉 赵文丁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的京津冀经济圈,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具有很强潜在发展能力的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一体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但通过对主要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经济圈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以加强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和拉动力,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产业合作 京津冀 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双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关键词:
京津冀 功能分异 生态协同 实现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淑敏 高阳 黄姣 杨卓翔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京津冀和江浙沪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将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其中江浙沪经济圈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两大经济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在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后基本保持不变;两大经济圈1996~2008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经济圈内核心城市人均生态赤字远高于同区域的省份,京津冀经济圈大部分年份人均生态赤字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北京、天津、上海3大核心城市的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天津市和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两项指标均高于北京市,且历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冬梅 李春成 赵莉晓
区域产业合作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定位与合作模式,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电子信息产业 合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涛 林朋 王雅楠
应用STIRPAT模型研究1997~2012年京津冀经济圈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及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促进碳排放增加,而平均家庭规模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此外,经济水平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平均家庭规模是主要抑制因素。人口结构因素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于能源消耗;人口年龄结构以增加劳动力供应及促进消费需求的方式促进碳排放增长;逐渐缩小的平均家庭规模导致人均能耗及家庭数量的增长,进而推动能源消耗增长;人口就业结构中工业部门就业率的增长导致碳排放的增加。结合研究结果和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媛媛
通过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产业同构程度,文章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同构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但产业同构并非明显滋生恶性竞争;两大经济圈出现产业同构的原因存在差异,京津冀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因素,而长三角主要源于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
关键词:
经济圈 产业同构 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玉峰 李建英 杜崇东
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脱贫和提志强技的防返贫功能,可以增强脱贫人口的生计资本和可行能力,是稳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全面脱贫后的精准防返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防返贫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与产业防返贫融合较低、职业院校专业供给与防返贫需求脱节较重、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与协调长效机制欠缺、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配置效率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力度,实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防返贫,整合京津冀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健全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和协调机制,以信息化促进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三地统筹协作促进职业教育防返贫质效提升。
关键词:
京津冀 职业教育 协同 防返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稳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的展开,国内的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代表,由于存在诸多的原因而未能发挥其作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因此,分析京津冀经济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对实现此区域更好的经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合作 困境 路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群力 罗艳 陈平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焕波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京津冀经济区 气候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母爱英 王叶军 单海鹏
后危机时代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方向,而且将深刻影响我国都市圈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并提出了其发展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