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6)
- 2023(16434)
- 2022(14077)
- 2021(13240)
- 2020(10769)
- 2019(24940)
- 2018(25013)
- 2017(46445)
- 2016(26091)
- 2015(29608)
- 2014(29853)
- 2013(28926)
- 2012(26827)
- 2011(24447)
- 2010(24801)
- 2009(22641)
- 2008(22249)
- 2007(19763)
- 2006(17727)
- 2005(16182)
- 学科
- 济(101259)
- 经济(101125)
- 管理(73685)
- 业(68256)
- 企(56124)
- 企业(56124)
- 方法(39251)
- 中国(33960)
- 数学(33227)
- 数学方法(32826)
- 农(28080)
- 地方(26173)
- 财(25953)
- 业经(24297)
- 教育(23641)
- 学(22903)
- 制(22747)
- 理论(19508)
- 农业(18679)
- 贸(17894)
- 贸易(17879)
- 银(17636)
- 银行(17592)
- 技术(17374)
- 易(17261)
- 环境(17008)
- 融(16923)
- 金融(16920)
- 行(16909)
- 和(16310)
- 机构
- 大学(367624)
- 学院(363083)
- 济(139454)
- 管理(137652)
- 经济(136107)
- 研究(128323)
- 理学(117525)
- 理学院(116053)
- 管理学(114094)
- 管理学院(113395)
- 中国(92744)
- 京(83179)
- 科学(77873)
- 财(67151)
- 所(64808)
- 研究所(58463)
- 范(56743)
- 中心(56717)
- 农(56325)
- 师范(56313)
- 江(55964)
- 北京(54223)
- 财经(51996)
- 业大(51918)
- 经(47083)
- 院(46452)
- 师范大学(45978)
- 州(45088)
- 农业(43550)
- 教育(42603)
- 基金
- 项目(239921)
- 科学(189205)
- 研究(183015)
- 基金(169876)
- 家(146481)
- 国家(145081)
- 科学基金(124117)
- 社会(112995)
- 社会科(106805)
- 社会科学(106782)
- 省(94810)
- 基金项目(89658)
- 教育(88606)
- 划(81160)
- 自然(78330)
- 编号(77090)
- 自然科(76427)
- 自然科学(76413)
- 自然科学基金(75005)
- 资助(69289)
- 成果(65548)
- 课题(55910)
- 发(54714)
- 重点(54562)
- 部(53635)
- 创(50047)
- 项目编号(47225)
- 制(46508)
- 教育部(46493)
- 创新(46488)
- 期刊
- 济(163038)
- 经济(163038)
- 研究(120016)
- 中国(84558)
- 教育(68241)
- 学报(54777)
- 管理(52536)
- 农(52435)
- 科学(50810)
- 财(50759)
- 大学(42686)
- 学学(38546)
- 农业(36261)
- 技术(34393)
- 融(33251)
- 金融(33251)
- 业经(27198)
- 财经(25407)
- 经济研究(24818)
- 经(21665)
- 问题(21067)
- 图书(20364)
- 业(18369)
- 理论(17443)
- 科技(17382)
- 职业(17005)
- 坛(16608)
- 论坛(16608)
- 技术经济(16430)
- 发(16330)
共检索到564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沈玉宝 赵朝峰
为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终身教育的协同发展,可尝试构建有效可行的传播机制,理顺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文章通过对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归纳出"管理机制尚待理顺""社会影响力不够""重教育内容建设,轻受教育者需求研究""评价指标尚待完善"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引入"5W传播模式""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四个经典传播理论进行破解,进而从"构建传播主体的动态平衡""构建易传播的多媒体矩阵和易接受的传播内容""构建基于传播受众需求的培育体系"三个方面,对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构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连春 付秀芬 夏建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突显。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合作整体规划不到位、区域发展基础不平衡、资金共享渠道不畅、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优化整合京津冀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实现京津冀高教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军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
京津冀 政策网络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开忠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事业。这在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当今社会尤为如此。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教育协同发展放在支撑和引领位置。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京津冀教育发展协同体制。深化改革京津冀高考招生制度,有序形成统一的京津冀高考招生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完善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刘爱玲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协同发展的基本含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内涵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结果三个方面。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职业教育同产业结构协同性不高、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严重不均衡以及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不够协调,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协同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互补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协同发展的保障性制度。
关键词:
京津冀教育 协同发展政策 教育战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舸 高舒锐
建立概念共识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次区域合作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既遵循机制成长的一般规律,又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中央政府的认可、支持和授权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京津冀三地的获益或失益预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行为动力;京津冀共享地缘历史文化传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层心理动力;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京津冀各级公共权力部门的积极、正向、有效介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京津冀地区 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伏彬 董建梅 郑艳玲
在与京津高校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高校应需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借势发展策略和主动合作心态,确立合作重点,在学校定位、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高校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合作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德洪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应是"共生"的关系,共生是发展的目标,"协同"是发展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应是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京津冀环保一体化、京津冀政策一体化。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共生 一体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壁垒 市场协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