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4)
2023(15293)
2022(12988)
2021(11985)
2020(10152)
2019(22998)
2018(22897)
2017(44268)
2016(23835)
2015(26837)
2014(26497)
2013(26438)
2012(24143)
2011(21506)
2010(21443)
2009(20121)
2008(19958)
2007(17693)
2006(15846)
2005(13907)
作者
(68889)
(57540)
(56966)
(54025)
(36243)
(27478)
(25892)
(22569)
(21670)
(20379)
(19557)
(19207)
(18218)
(17979)
(17495)
(17280)
(17140)
(16948)
(16298)
(16239)
(14324)
(14021)
(13926)
(13269)
(12934)
(12893)
(12676)
(12621)
(11510)
(11373)
学科
(100913)
经济(100792)
(98382)
(80288)
企业(80288)
管理(79416)
(48647)
方法(44337)
数学(35193)
数学方法(34820)
业经(33113)
农业(32255)
(28859)
中国(24402)
(21090)
财务(21025)
财务管理(21002)
地方(20205)
企业财务(19876)
(19774)
技术(19742)
(17886)
理论(17849)
(17549)
贸易(17541)
(17455)
(17069)
(17025)
(16488)
(15172)
机构
学院(344254)
大学(338326)
管理(144492)
(140457)
经济(137673)
理学(125166)
理学院(123942)
管理学(122098)
管理学院(121482)
研究(109182)
中国(85183)
(73662)
(70026)
科学(67472)
(61460)
业大(56826)
(54186)
农业(53782)
(51002)
中心(50579)
财经(49377)
研究所(49126)
北京(46115)
(45010)
(42069)
师范(41726)
(40769)
经济管理(39868)
经济学(39702)
(39020)
基金
项目(234734)
科学(185752)
研究(174529)
基金(170567)
(147317)
国家(145918)
科学基金(127154)
社会(110903)
社会科(104819)
社会科学(104792)
(93141)
基金项目(91616)
自然(82171)
自然科(80267)
自然科学(80251)
自然科学基金(78828)
教育(77528)
(76402)
编号(72703)
资助(68632)
成果(56953)
(51352)
重点(51286)
(50932)
(50768)
课题(48095)
创新(46776)
(46174)
国家社会(45075)
科研(44224)
期刊
(161689)
经济(161689)
研究(97051)
(70417)
中国(64812)
管理(54040)
学报(51688)
科学(49530)
农业(48125)
(47482)
大学(40289)
学学(38313)
业经(33144)
教育(32027)
技术(31322)
(29615)
金融(29615)
(24699)
财经(23315)
经济研究(22670)
问题(21988)
(19894)
技术经济(18936)
现代(17270)
科技(17244)
(17174)
理论(16249)
世界(16099)
商业(15997)
资源(15351)
共检索到50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苗苗  潘佩佩  任佳璇  温佳昱  张波  
[目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方法]通过构建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分析1985—2018年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结果](1)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数及二者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时间上,两者始终处于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程度整体较低,没有达到高度协调;空间上,各县域基本都为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冀中南功能拓展区高、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低,整体处于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之间;(3)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中南部高-高集聚,西北部低-低集聚;(4)耦合协调度驱动力中,农业人口占比、高程和坡度主要为负向作用,农业产值占比、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率及节水灌溉率主要起正向作用;高程、坡度、农业人口占比及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小,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率及农业产值占比的影响程度大,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影响更显著。[结论]文章表明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功能区内耦合协调关系发展差距较大,未来应在考虑不同地区实际差异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以缓解水粮矛盾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勇  孙瑞欣  
将土地因素引入水—能源—粮食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8年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和增长趋势。(2)将土地纳入水—能源—粮食系统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大多数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3)土地与水—能源—粮食子系统组成的两要素系统的协调水平会进行叠加或抵消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京津冀城市群在考虑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土地对水—能源—粮食系统整体及内部子系统的影响,根据城市自身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建军   杨雅冰  
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分析粮食与生态的耦合协调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可持续综合指数波动上升。(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良性增长趋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3)当年造林面积、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和财政支农等是制约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建军   杨雅冰  
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分析粮食与生态的耦合协调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可持续综合指数波动上升。(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良性增长趋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3)当年造林面积、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和财政支农等是制约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晓河   周婉冰  
新时期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2002—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度实际水平、空间格局及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稳定上升趋势,至2021年已达到优质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呈现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阶梯形态;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内部有明显差异,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在观测期内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新时期,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度,推动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协调发展,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兼顾农民增收,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为重点导向,全面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立足当前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平衡特征,将既能增产又能增收的农业政策措施作为落脚点,同时注重缩小、弥合区域间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晨   张燕媛  
[目的]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以期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发展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007—2019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1)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波动增长”趋势,农业碳排放量冗余4.43%,仍有一定减排潜力,区域内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2)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北高南低”,黑龙江处于安全水平,其余省份均低于较安全水平。(3)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稳步上升”发展趋势,从勉强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性不断增强。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统一,粮食安全是耦合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农地流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上升;农作物播种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升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耦合协调度上升,进而粮食种植方式、农业机械应用以及城镇化趋势应对策略均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地方应根据现状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建立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长期良性协调机制,进而推进农业低碳生产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石  刘盼  位贺杰  
[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佳书  田嘉琳  向叙昭  傅晋华  
农业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农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了解京津冀农业的协同发展程度,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京津冀农业协同程度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004—2017年京津冀农业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为京、津、冀,京津、京冀、津冀,京津冀3个层级,采用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对农业产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内部两两之间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3地整体的农业耦合协调度自2010年进入勉强协调阶段,2013年后出现增长迟缓态势,这与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各地当前发展与定位间的差异有关。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月  周晓航  周艺霖  王钧瑶  
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耦合度保持在0.5左右,长期处于拮抗阶段,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局面。基于此,提出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举措,推动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月  周晓航  周艺霖  王钧瑶  
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耦合度保持在0.5左右,长期处于拮抗阶段,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局面。基于此,提出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举措,推动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大林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农业用水危机的现状和分析中国未来粮食供给的变动趋势及粮食增长对水的需求后。提出了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和水问题的对策:全面节水,充分利用降水,加强科研和管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凌云   郑秋莹   杨路莹   李瑞锋  
目的: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究京津冀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为量化协同发展成效,制定相关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该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和制约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除2020年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外,2014—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地区差距;从2016年起,卫生资源配置系统的发展开始同步甚至超前于经济发展;医疗人员配置的不足和经济效益的低下是制约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发挥区域间的协同作用,重视系统内部协调,合理配置医疗人员,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