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6)
- 2023(13859)
- 2022(12037)
- 2021(11275)
- 2020(9414)
- 2019(21248)
- 2018(20983)
- 2017(40424)
- 2016(21695)
- 2015(24232)
- 2014(23260)
- 2013(22628)
- 2012(20734)
- 2011(18600)
- 2010(18584)
- 2009(16815)
- 2008(16255)
- 2007(14130)
- 2006(12246)
- 2005(10493)
- 学科
- 济(83232)
- 经济(83145)
- 管理(68850)
- 业(64024)
- 企(54999)
- 企业(54999)
- 方法(37664)
- 数学(32135)
- 数学方法(31792)
- 中国(23029)
- 财(22498)
- 农(21921)
- 技术(20590)
- 业经(19849)
- 地方(18700)
- 学(17038)
- 制(15197)
- 农业(14764)
- 理论(14499)
- 贸(14095)
- 贸易(14086)
- 环境(13721)
- 和(13633)
- 技术管理(13614)
- 易(13613)
- 务(13227)
- 财务(13166)
- 财务管理(13139)
- 划(13020)
- 银(12526)
- 机构
- 大学(296864)
- 学院(294550)
- 管理(123692)
- 济(116697)
- 经济(114229)
- 理学(108126)
- 理学院(106962)
- 管理学(105361)
- 管理学院(104788)
- 研究(95453)
- 中国(70062)
- 京(64762)
- 科学(58785)
- 财(53854)
- 所(45760)
- 中心(43166)
- 财经(43159)
- 业大(42939)
- 农(42224)
- 研究所(41730)
- 北京(41174)
- 江(41142)
- 经(39432)
- 范(38287)
- 师范(37997)
- 院(35451)
- 经济学(34549)
- 州(33741)
- 农业(32617)
- 财经大学(32435)
- 基金
- 项目(209253)
- 科学(166299)
- 研究(155980)
- 基金(152255)
- 家(131357)
- 国家(130256)
- 科学基金(113638)
- 社会(99443)
- 社会科(94276)
- 社会科学(94254)
- 省(81676)
- 基金项目(81584)
- 自然(72792)
- 自然科(71141)
- 自然科学(71128)
- 教育(70558)
- 自然科学基金(69850)
- 划(68560)
- 编号(63023)
- 资助(60808)
- 成果(50656)
- 创(47691)
- 重点(46068)
- 部(45758)
- 发(44371)
- 创新(43755)
- 课题(43207)
- 国家社会(40724)
- 教育部(39744)
- 项目编号(39721)
- 期刊
- 济(123833)
- 经济(123833)
- 研究(87267)
- 中国(57552)
- 管理(46012)
- 学报(44172)
- 科学(42132)
- 财(40199)
- 农(37868)
- 教育(34867)
- 大学(34145)
- 学学(31809)
- 农业(26849)
- 技术(25803)
- 融(22584)
- 金融(22584)
- 业经(20714)
- 财经(20298)
- 经济研究(20007)
- 科技(18114)
- 经(17303)
- 图书(16500)
- 问题(15898)
- 技术经济(14919)
- 理论(14802)
- 业(13971)
- 现代(13701)
- 实践(13645)
- 践(13645)
- 商业(12889)
共检索到422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东 王誉 李思梦
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实施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聚焦三地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情况,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方法,对2014—2019年京津冀国家级科技园区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9年京津冀三地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创新关系仍不稳定。因此,应破除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景旺 刘宾 严婧
本文采用SEM模型对目前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形成京津冀的科技协同体系中,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能力最强,以企业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最低,在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强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完善政府职能、加强系统中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型企业 协同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 创新成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响应 李俊强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科技创新将是保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以2011~2013年保定市22个县(市)为样本,研究各科技创新要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科技创新要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为正。同时,从2011年到2013年的影响水平却在下降,各县域科技创新差异巨大,有些县域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几乎空白。为此,确立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差异化县域支持政策和激活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力对保定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科技创新 面板分析 影响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秀娥 王佳伟 刘浩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若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实现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政府高度重视,进而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提出了将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三者相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路,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及对策,以期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三螺旋模型 协同创新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许子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依托三地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在分析了三地科技创新活动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从合作方、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方面研究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模式,并就如何实现协同共享模式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信息资源 协同共享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松虎 刘莎莎
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更好、更快地促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哈根的协同理论为依据,以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行为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薄文广 黄南
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当前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呈现出以北京为单中心的极化特征,且越是高端资源,三地差距越大。涉及到区域间利益关系调整的跨区域创新共同体合作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单纯依靠市场之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显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三地有为政府合作对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但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政府合作存在着较小约束力的行政协议较多、较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较少,宏观的决策层面较多、微观的执行监督反馈层面较少,利益共赢的计划合作较多,利益冲突后的协调机制较少等特征。为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向纵深拓展,应以中央政府的理性顶层设计为基础、三地政府的主动先行先试为突破、高效协同的合作载体建设为抓手、非政府主体的充分发挥为支撑,各方协同,多措并举,以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创新共同体 政府合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成伟 翟瑞瑞 曹智 张生太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京津冀3个主体创新资源的细分数据,结合熵值法、熵权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城市群之间、微观京津冀内部两个维度,测度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挖掘其空间网络联系,立体呈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属于研发推动的源发型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地各省域内的43个研究单元间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协同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现象;区域间高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完全建立。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创新资源配置 网络联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