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0)
2023(14544)
2022(12407)
2021(11568)
2020(9919)
2019(23042)
2018(22864)
2017(43167)
2016(23168)
2015(26114)
2014(26189)
2013(25495)
2012(23315)
2011(20892)
2010(20690)
2009(19044)
2008(18841)
2007(16866)
2006(14113)
2005(12276)
作者
(65815)
(55485)
(55057)
(52189)
(34752)
(26495)
(25277)
(21822)
(20806)
(19549)
(18607)
(18450)
(17446)
(17245)
(17145)
(16999)
(16842)
(16447)
(15985)
(15750)
(13664)
(13524)
(13427)
(12667)
(12559)
(12308)
(12107)
(12062)
(11169)
(11166)
学科
(92007)
经济(91903)
管理(72223)
(69546)
(59131)
企业(59131)
方法(44434)
数学(38908)
数学方法(38431)
(24794)
(24251)
中国(24212)
技术(21237)
业经(20173)
地方(19005)
(18764)
(18335)
(16751)
贸易(16745)
(16228)
农业(16044)
理论(15970)
(15666)
财务(15605)
财务管理(15568)
(14998)
(14778)
企业财务(14739)
银行(14738)
(14010)
机构
大学(324443)
学院(323971)
管理(130585)
(129609)
经济(126868)
理学(113278)
理学院(112107)
管理学(110124)
管理学院(109517)
研究(103022)
中国(77968)
(69410)
科学(64657)
(59068)
(53775)
(50824)
业大(50045)
中心(49772)
(48449)
财经(47129)
研究所(46392)
北京(43065)
(42805)
农业(42378)
(41103)
师范(40621)
经济学(38835)
(38331)
(37619)
技术(36396)
基金
项目(224005)
科学(177440)
研究(162772)
基金(162417)
(141609)
国家(140449)
科学基金(121823)
社会(103108)
社会科(97790)
社会科学(97766)
(89639)
基金项目(86498)
自然(79656)
自然科(77945)
自然科学(77920)
自然科学基金(76567)
教育(75898)
(75240)
编号(65871)
资助(65504)
成果(52786)
(51094)
重点(49906)
(48984)
(47628)
创新(47091)
课题(45530)
科研(43222)
国家社会(42315)
教育部(42136)
期刊
(134956)
经济(134956)
研究(87404)
中国(65824)
学报(51921)
管理(48271)
(47785)
(47280)
科学(46815)
大学(39360)
学学(36612)
教育(36443)
农业(32086)
技术(31381)
(25797)
金融(25797)
业经(23291)
财经(22711)
经济研究(21716)
(19493)
图书(18754)
科技(18405)
(18019)
问题(17931)
技术经济(17024)
统计(16198)
(16088)
(15799)
理论(15007)
商业(14966)
共检索到46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斌  
科技协同创新能够为促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更为有效的驱动力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地测算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水平,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笔者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现有文献,以科技资源耦合驱动创新理论的视角,从企业、园区及地区等层面,构建价值链、知识链、产业链的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逻辑框架;将578条关键语句转换为理论编码表,筛选出22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优化体系结构;通过层次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的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进而验证其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京津冀区域近10年间(2004—2013)科技协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红军  谢富纪  
产学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维邻近性作为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采用京津冀28个高校和492家企业2009—2018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邻近性对产学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制度邻近性对产学主体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正向作用;(3)技术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4)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5)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6)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因此,京津冀应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制度和市场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聚集,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辉  王素贞  黄梦娇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李星坛  
新形势下,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7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已迈出坚实步伐,打造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求京津冀三地进一步释放协同创新合力。下一阶段,建议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着力发挥三地比较优势,更好发挥北京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津冀两地承接配套能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市场体系、资源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协同夯实人才基础,共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林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三地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京津冀三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进行规划,从而构建全新的商贸物流业协同发展体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区位优势特点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商贸物流业协同发展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景旺  刘宾  严婧  
本文采用SEM模型对目前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形成京津冀的科技协同体系中,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能力最强,以企业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最低,在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强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完善政府职能、加强系统中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元  
京津冀三地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并不非常显著,三地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出震荡上扬趋势。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能力协同度明显显著于金融规模协同度。对京津冀三地金融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中看出,金融机构规模指标中河北省的金融机构数、从业人员数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差距较大;金融能力指标中贷款对GDP的贡献度较小,河北省较低的居民收入影响了存款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元  
京津冀三地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并不非常显著,三地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出震荡上扬趋势。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能力协同度明显显著于金融规模协同度。对京津冀三地金融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中看出,金融机构规模指标中河北省的金融机构数、从业人员数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差距较大;金融能力指标中贷款对GDP的贡献度较小,河北省较低的居民收入影响了存款转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启明  王浩宇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采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复杂网络模型,提出了从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的指标体系,并对三地产业做了实证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一定同构性,其中,京津相似度达到60%,京冀和津冀也达到50%。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是北京的经济发展支柱,服务业对北京地区经济的综合影响是工业综合影响的1.3倍;以能源化工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服务业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天津高端制造业对天津地区经济影响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对北京地区经济影响的近1.5倍,而服务业综合影响仅为北京的64%;冶金与制造相关产业在河北经济发展中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媛   王得新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不甚通畅,协同创新效果欠佳;处于单向流动的协同创新初级阶段,机制建设不甚完善,等等。对此,应积极激发企业协同创新活力,强化能力提升;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速协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成伟  翟瑞瑞  曹智  张生太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京津冀3个主体创新资源的细分数据,结合熵值法、熵权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城市群之间、微观京津冀内部两个维度,测度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挖掘其空间网络联系,立体呈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属于研发推动的源发型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地各省域内的43个研究单元间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协同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现象;区域间高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完全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