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5)
2023(15843)
2022(13663)
2021(12695)
2020(10490)
2019(23873)
2018(23832)
2017(45055)
2016(24318)
2015(27431)
2014(26926)
2013(26464)
2012(24592)
2011(22313)
2010(22620)
2009(20531)
2008(20094)
2007(17866)
2006(15887)
2005(14142)
作者
(69674)
(57751)
(57355)
(54179)
(36889)
(27661)
(26082)
(22543)
(21888)
(20772)
(19746)
(19455)
(18402)
(18385)
(17754)
(17627)
(17185)
(16911)
(16437)
(16374)
(14372)
(14282)
(13878)
(13218)
(12949)
(12949)
(12887)
(12774)
(11592)
(11458)
学科
(100071)
经济(99980)
管理(73264)
(72647)
(60743)
企业(60743)
方法(38831)
数学(32372)
数学方法(31985)
中国(31002)
(27618)
地方(26953)
业经(24830)
技术(22855)
(21998)
(20300)
农业(18992)
(18176)
(17917)
贸易(17900)
(17272)
理论(17200)
(17154)
银行(17111)
(16598)
(16508)
(16216)
金融(16215)
环境(15988)
(14653)
机构
学院(339559)
大学(339437)
管理(136520)
(134381)
经济(131327)
研究(117240)
理学(117108)
理学院(115735)
管理学(113915)
管理学院(113262)
中国(88071)
(75875)
科学(72018)
(60238)
(58589)
研究所(53050)
(52751)
中心(52393)
(51181)
业大(49111)
北京(49096)
财经(47354)
(47088)
师范(46691)
(43075)
(42946)
(42064)
农业(40659)
经济学(38324)
师范大学(37549)
基金
项目(228683)
科学(180288)
研究(171358)
基金(162926)
(140897)
国家(139619)
科学基金(120508)
社会(106638)
社会科(100996)
社会科学(100972)
(90881)
基金项目(86731)
教育(78143)
自然(77092)
(76141)
自然科(75308)
自然科学(75293)
自然科学基金(73938)
编号(70829)
资助(65906)
成果(57880)
(52607)
(51146)
重点(50870)
课题(49773)
(49137)
创新(46968)
项目编号(43654)
国家社会(42680)
科研(42484)
期刊
(155419)
经济(155419)
研究(104448)
中国(74514)
管理(54024)
学报(50115)
(48738)
科学(48507)
教育(45763)
(43919)
大学(38312)
学学(35386)
农业(34139)
技术(31669)
(31429)
金融(31429)
业经(27295)
经济研究(23980)
财经(22182)
图书(20579)
科技(19865)
问题(19835)
(18946)
(18369)
技术经济(17494)
理论(16614)
(16486)
论坛(16486)
现代(16343)
商业(15918)
共检索到51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魏琪嘉  
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是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要范例,是保障京津冀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能源发展面临保障供应压力大、能效水平两极分化、煤炭减量替代、大气污染重点防控等多重挑战,亟须从京津冀能源一体化建设、坚持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导向、增强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加强区外区内能源合作等方面着力,提升京津冀能源系统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昱  张永安  高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该产业技术密集型特点使得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针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关系展开分析,将科技投入分为技术改造经费、消化吸收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技术引进经费等方面,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各类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医药制造产业科技投入与加强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尊厚  杨伟静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近几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情况,发现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最低,而北京、天津的这一系数都高于河北省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因此,河北省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水平,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利用国际间的交往加强与国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要加强河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水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强  张佳磊  
随着京津冀协同不断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京津冀三地政策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北京政策效应最为显著,河北呈现明显的政策时滞,这种差异则可能与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分工有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久文  原倩  
文章采用纵向历史比较和三大城市群横向比较的方法,划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时空演化阶段——被动阶段、自动阶段和协同阶段,纠正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的四大误区,并进一步界定了三大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阶段及实践原则。通过把握京津冀战略地位和方向定位,打造"扁平化"城市体系和多元化动力机制,构建一体化要素市场和长效化协调机制,京津冀地区将实现向更高的协同阶段演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蔡雪媛  化秋平  李红花  
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同一整体的地理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机遇优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物质基础薄弱、区域一体化产生标准齐一的"异化文化"、三地文化的"马太效应"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挑战;传承并创新文化基点、彰显三地文化个性,注重以强带弱、保持三地文化强大的张力与活力,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文化对接物质基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文化对接的基本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婧  杨海亮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在给河北省带来GDP增速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特色化不足,缺乏质量效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联动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亟须提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长期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薛琳琳  
全面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民航强国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以京津冀地区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出发点,解读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进而分析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物流业在民航协同发展新形势下的模式变革,包括物流企业模式变革、电子商务模式变革和物流服务模式变革,最后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战略架构下的物流策略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薛琳琳  
全面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民航强国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以京津冀地区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出发点,解读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进而分析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物流业在民航协同发展新形势下的模式变革,包括物流企业模式变革、电子商务模式变革和物流服务模式变革,最后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战略架构下的物流策略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学莉  温夫成  李英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和特征的系统分析,结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提出应从强化合作意识、突出"双核"驱动作用、完善区域产业链条以及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等方面制定、实施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交通一体化水平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京津冀占全国经济份额下降、区域内部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空间结构有待优化等新问题。下一个十年,京津冀地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最新要求实现新作为,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结构优化、联系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