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0)
- 2023(6581)
- 2022(5683)
- 2021(5409)
- 2020(4358)
- 2019(9885)
- 2018(9756)
- 2017(19121)
- 2016(10452)
- 2015(11531)
- 2014(11447)
- 2013(11074)
- 2012(10450)
- 2011(9510)
- 2010(10140)
- 2009(9601)
- 2008(9522)
- 2007(8585)
- 2006(8122)
- 2005(7573)
- 学科
- 济(39226)
- 经济(39177)
- 管理(36451)
- 业(29108)
- 企(23241)
- 企业(23241)
- 环境(15741)
- 农(14058)
- 方法(11966)
- 财(11859)
- 中国(11802)
- 地方(11739)
- 数学(10006)
- 数学方法(9734)
- 划(9577)
- 学(9508)
- 策(9368)
- 制(9058)
- 业经(9003)
- 农业(8911)
- 贸(8620)
- 贸易(8617)
- 易(8328)
- 资源(7505)
- 银(7325)
- 银行(7321)
- 和(7279)
- 及其(7255)
- 生态(7235)
- 税(7095)
- 机构
- 学院(147348)
- 大学(144477)
- 济(61401)
- 经济(59939)
- 管理(56706)
- 研究(52500)
- 理学(47174)
- 理学院(46628)
- 管理学(45861)
- 管理学院(45596)
- 中国(42543)
- 京(34405)
- 科学(31055)
- 财(30844)
- 所(26732)
- 中心(24502)
- 江(23965)
- 研究所(23532)
- 北京(23205)
- 财经(22769)
- 农(22236)
- 经(20402)
- 范(20303)
- 师范(20198)
- 业大(19946)
- 院(19383)
- 州(18990)
- 经济学(17468)
- 农业(16702)
- 省(16398)
- 基金
- 项目(92389)
- 科学(73113)
- 研究(70942)
- 基金(65788)
- 家(56054)
- 国家(55565)
- 科学基金(48043)
- 社会(44966)
- 社会科(42581)
- 社会科学(42571)
- 省(35980)
- 基金项目(34110)
- 教育(31159)
- 划(30887)
- 自然(30056)
- 编号(29182)
- 自然科(29119)
- 自然科学(29110)
- 自然科学基金(28524)
- 资助(27343)
- 成果(24743)
- 发(21393)
- 课题(21078)
- 重点(20916)
- 部(19891)
- 创(18833)
- 制(18106)
- 性(17874)
- 国家社会(17826)
- 发展(17779)
共检索到239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杰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目前制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诸多因素可知,突出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认识程度的局限、行政格局的困扰、资源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利益分配的局限等诸多方面。为此,应从提升协同保护认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利益均衡等方面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保江
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特别是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著作《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研究。该书强调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为基点,从区域一体化重构视角,以新区域主义论、协同论等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作为研究范式,以如何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为研究主题,跟踪分析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诸云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中,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助力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建设,是京津冀面临的重要协同发展目标。由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一书,专门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玲
随着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在眉睫,但三地协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及问题需要我们自身努力找出应对之策,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应对之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显英 敦蕾 刘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的项目之一。要想三地协同发展,必然物流先行。京津冀的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政府政策不完善、错位经营不明、交通网络不畅、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才流动受阻、协会作用薄弱等严重阻碍区域内物流发展的瓶颈藩篱。因此,要充分认识当前京津冀物流发展的现状,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瓶颈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显英 敦蕾 刘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的项目之一。要想三地协同发展,必然物流先行。京津冀的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政府政策不完善、错位经营不明、交通网络不畅、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才流动受阻、协会作用薄弱等严重阻碍区域内物流发展的瓶颈藩篱。因此,要充分认识当前京津冀物流发展的现状,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瓶颈 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张楠 邢春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三地协同解决的重点。文章在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法)分析了影响三地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能源替代效应、部门结构变化效应、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及碳密度效应等作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出了三地在制造业效应、能源效应及技术效应上存在互补性、在第二产业效应上存在相抵性,探索了三地协同实现峰值、能源强度和颗粒物排放等"三控"目标的路径和作用潜力,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内部之间的整体搬家、第二产业与外部对接、建立京、冀能源合作平台、各地技术上的借智创新和股份合作模式等协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 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平 李玉红
京津冀三地在财税方面还存在经济发展致财力不平衡、地方财政利益与协同发展相冲突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地协同发展。在充分遵循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及平衡与统筹兼顾的财政原则、生态补偿原则和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协同发展经济、适度的财政转移支付、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增强地方财力、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好三地税收协同及落实税收分享政策,将是破解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财政分权 财税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花云 司林波 彭建交 孙菊
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致使单一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协同治理已成为解决京津冀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还处在非对称性共生治理阶段,难以满足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势的需要。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实条件的分析,认为对称性互惠共生应该是当前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模式选择,并以"共生责任目标的确定、执行及改进"和共生关系的可持续性为中心构建了对称性互惠共生治理模式下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喆 周凌一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体制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