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5)
2023(18456)
2022(15617)
2021(14318)
2020(11899)
2019(27053)
2018(26916)
2017(51502)
2016(28055)
2015(31739)
2014(31812)
2013(31616)
2012(28976)
2011(26005)
2010(26284)
2009(24434)
2008(24323)
2007(21679)
2006(19595)
2005(17939)
作者
(82015)
(67921)
(67663)
(64117)
(43416)
(32373)
(30657)
(26519)
(25852)
(24498)
(23224)
(23102)
(21807)
(21694)
(21073)
(20702)
(20242)
(19963)
(19479)
(19446)
(16985)
(16837)
(16407)
(15638)
(15245)
(15240)
(15122)
(15082)
(13614)
(13458)
学科
(121375)
经济(121210)
(100665)
管理(96986)
(88907)
企业(88907)
方法(48097)
数学(38022)
数学方法(37632)
(35908)
(35894)
业经(35330)
中国(33952)
地方(28033)
(27076)
农业(24665)
(24630)
财务(24536)
财务管理(24499)
企业财务(23142)
(22856)
技术(22131)
(21984)
环境(21743)
理论(21025)
(20974)
贸易(20957)
(20289)
(19967)
(19602)
机构
学院(404950)
大学(402328)
(164550)
管理(161683)
经济(161046)
理学(137807)
理学院(136294)
研究(136001)
管理学(134314)
管理学院(133563)
中国(105270)
(89109)
科学(81897)
(79375)
(68380)
(66012)
(62206)
财经(61689)
研究所(61337)
中心(61139)
业大(58782)
北京(57197)
(55877)
(51969)
师范(51502)
农业(51242)
(49890)
(49547)
经济学(48277)
财经大学(45434)
基金
项目(265212)
科学(209429)
研究(197582)
基金(191490)
(165141)
国家(163654)
科学基金(141911)
社会(124822)
社会科(118295)
社会科学(118268)
(104529)
基金项目(101469)
自然(90972)
教育(89364)
自然科(88791)
自然科学(88773)
自然科学基金(87184)
(87030)
编号(80742)
资助(78117)
成果(65580)
(59583)
重点(58902)
(57890)
(56793)
课题(56072)
创新(52525)
(51526)
国家社会(50744)
科研(49943)
期刊
(193939)
经济(193939)
研究(124684)
中国(84783)
管理(64894)
(63385)
(61781)
学报(59252)
科学(56633)
大学(45834)
教育(45238)
学学(42964)
农业(42435)
(38893)
金融(38893)
技术(38203)
业经(33756)
财经(30541)
经济研究(29332)
(26129)
问题(25152)
(23519)
技术经济(21082)
现代(19892)
图书(19467)
科技(19440)
理论(19123)
商业(18800)
(18305)
(17850)
共检索到622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松岭  杨子夜  
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正在深入协同发展,论文选取相关有效数据,通过统计京津冀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碳排放量,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设低碳协同发展机制,以期降低碳排放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华  
京津冀区域发展,是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京津冀地区的重点优势是较高的物流运转能力,但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推进低碳物流发展,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京津冀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提出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用政策开路,引导低碳物流发展;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多式联运;推进低碳物流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推动低碳物流发展;统筹京津冀物流园区,推广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四方物流,促进低碳物流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军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连春  付秀芬  夏建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突显。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合作整体规划不到位、区域发展基础不平衡、资金共享渠道不畅、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优化整合京津冀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实现京津冀高教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沈玉宝  赵朝峰  
为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终身教育的协同发展,可尝试构建有效可行的传播机制,理顺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文章通过对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归纳出"管理机制尚待理顺""社会影响力不够""重教育内容建设,轻受教育者需求研究""评价指标尚待完善"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引入"5W传播模式""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四个经典传播理论进行破解,进而从"构建传播主体的动态平衡""构建易传播的多媒体矩阵和易接受的传播内容""构建基于传播受众需求的培育体系"三个方面,对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苑清敏  谭欣  
为探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共生机理和关系,文章在测算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生态位的基础上,将生态位强度信号转化成Lotka-Volterra模型的产值信号,分别从市场、资源及技术维度研究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分产业协同共生关系,并进行预测。研究显示:区域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呈现出非均衡协同发展态势,市场和资源维度上京冀协同效果较好,技术维度京津、京冀协同状况最优。京冀协同发展偏利河北,京津协同发展偏利北京,短期内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将处于"此消彼长"的协同共生状态。产业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优势产业呈向北京集聚趋势,其协同发展在市场、资源和技术维度偏利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关键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在我国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京津冀航空物流发展的优势、避免不足,是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利用2010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了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殷会良  杜恒  王鹏苏  易芳馨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正式确立后,我国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并加快落实推进。通过综合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实施成效,研究揭示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围绕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落实的整体方案和政策建议,为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协同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也为其他后发地区落实双碳目标、编制减碳背景下区域规划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舸  高舒锐  
建立概念共识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次区域合作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既遵循机制成长的一般规律,又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中央政府的认可、支持和授权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京津冀三地的获益或失益预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行为动力;京津冀共享地缘历史文化传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层心理动力;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京津冀各级公共权力部门的积极、正向、有效介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萌  王蒙蒙  
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对内外双循环的高效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基于耦合模型评价了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石家庄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同发展效率较高,区域内其它城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效率较低。灰色关联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先进制造业人力资本、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效率;物流业规模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利于促进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