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8)
- 2023(17819)
- 2022(15133)
- 2021(13890)
- 2020(11633)
- 2019(26854)
- 2018(26361)
- 2017(49554)
- 2016(26417)
- 2015(29743)
- 2014(29779)
- 2013(29395)
- 2012(27547)
- 2011(25112)
- 2010(25532)
- 2009(23938)
- 2008(23003)
- 2007(20401)
- 2006(17963)
- 2005(16357)
- 学科
- 济(128782)
- 经济(128666)
- 管理(74727)
- 业(71432)
- 企(57572)
- 企业(57572)
- 方法(49411)
- 数学(43101)
- 数学方法(42553)
- 中国(35920)
- 地方(32055)
- 农(31699)
- 业经(27023)
- 财(26387)
- 学(23826)
- 农业(21596)
- 贸(21386)
- 贸易(21374)
- 制(21244)
- 易(20580)
- 融(18929)
- 金融(18926)
- 银(18818)
- 银行(18784)
- 环境(18202)
- 行(18099)
- 理论(18018)
- 地方经济(17919)
- 和(17740)
- 技术(16846)
- 机构
- 学院(383796)
- 大学(381973)
- 济(164802)
- 经济(161267)
- 管理(146237)
- 研究(134044)
- 理学(124810)
- 理学院(123332)
- 管理学(121169)
- 管理学院(120417)
- 中国(101559)
- 京(82985)
- 科学(80241)
- 财(72949)
- 所(67424)
- 中心(61259)
- 农(61104)
- 研究所(60852)
- 江(58161)
- 财经(57662)
- 业大(54393)
- 北京(52818)
- 经(52147)
- 范(51762)
- 师范(51259)
- 经济学(50529)
- 院(48338)
- 农业(47650)
- 州(46598)
- 经济学院(45099)
- 基金
- 项目(251155)
- 科学(197998)
- 研究(184144)
- 基金(181093)
- 家(156997)
- 国家(155658)
- 科学基金(134174)
- 社会(117889)
- 社会科(111774)
- 社会科学(111743)
- 省(98608)
- 基金项目(95475)
- 自然(85513)
- 教育(84970)
- 自然科(83577)
- 自然科学(83556)
- 划(83163)
- 自然科学基金(82036)
- 编号(74979)
- 资助(73977)
- 成果(60709)
- 发(58487)
- 重点(56902)
- 部(55091)
- 课题(52589)
- 创(52092)
- 创新(48693)
- 国家社会(48591)
- 科研(47784)
- 教育部(47483)
- 期刊
- 济(189828)
- 经济(189828)
- 研究(115877)
- 中国(78435)
- 财(56423)
- 管理(55991)
- 农(55976)
- 学报(55832)
- 科学(53118)
- 大学(42989)
- 教育(41401)
- 学学(40336)
- 农业(38077)
- 融(36446)
- 金融(36446)
- 技术(36319)
- 经济研究(30733)
- 业经(30592)
- 财经(28668)
- 问题(25729)
- 经(24801)
- 业(20509)
- 技术经济(20302)
- 贸(19673)
- 统计(19382)
- 商业(18316)
- 图书(18086)
- 现代(17845)
- 策(17755)
- 世界(17663)
共检索到586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格局方面,整体上环境质量变差的城市离北京、天津较近,受其环境污染辐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西南方,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东北方,北京、天津对其周围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是很明显。耦合协调发展度方面,时间上,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先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空间上,廊坊、沧州、天津为上升型城市,唐山为下降型城市,其他为磨合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的类型由四类向三类过度,且协调发展度差距在缩小。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本文运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PVAR模型,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实证解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土地潜在综合承载力的挖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加和结构优化;(2)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波动均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3)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从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再向勉强协调,然后向中度协调过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洁 姜丰 栗志慧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城市群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唐秦和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耦合协调格局。但是由于人口发展水平提升较慢,高耦合协调城市存在人口与空间耦合协调度滞后的特征,低耦合协调城市主要存在产业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系统思维进一步推进产业、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泗薪 孙敏
文章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面板数据,先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通过新冠疫情前后数据计算,分别对每个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指标总贡献、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精准判定三大都市圈每年的耦合协调等级。实证发现:从空间上看,上海都市圈无论是耦合度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始终高于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从时间上看,上海都市圈近九年来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状态,而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遭遇疫情冲击后,耦合协调等级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后两者的机场系统和城市系统亟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同时应高度契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路径嵌入并提高发展韧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潘佩佩 王晓旭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冬
城市群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任务,以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实现区域整体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方面构建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局部协调发展模型测算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碳减排,但减排作用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采用不同污染物进行稳健性检验表明: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优化效应,且空间效应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成城市群的碳减排目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的协同布局,以协同发展推动碳减排;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张志宏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差别大,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二者之间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为评价基期,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揭示京津冀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耦合协调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之间为高度协调,发展类型为集约度滞后型;天津市和沧州市为中度协调,天津市发展类型是集约度滞后型,沧州市为城镇化滞后型;河北省除了沧州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均为低度协调。从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远,受到北京和天津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不大,区域建设用地与城镇化为低度协调,并且为城镇化滞后;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受到北京和天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强,因此城镇化滞后型和集约利用滞后型处在此消彼长、向协调发展的过渡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关系比较研究
后经济危机时代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与国外大都市区比较研究
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对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比较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代表性城市的实证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一部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力作——《京津冀:理念、模式与机制》评介
“交通—产业”耦合背景下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育特征
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京津冀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