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5)
- 2023(15225)
- 2022(12959)
- 2021(11923)
- 2020(10149)
- 2019(23207)
- 2018(23015)
- 2017(44546)
- 2016(24014)
- 2015(26855)
- 2014(26306)
- 2013(26271)
- 2012(23982)
- 2011(21170)
- 2010(21305)
- 2009(19794)
- 2008(19690)
- 2007(17288)
- 2006(15190)
- 2005(13426)
- 学科
- 济(97548)
- 经济(97429)
- 业(94867)
- 企(85386)
- 企业(85386)
- 管理(84472)
- 方法(44029)
- 数学(34327)
- 数学方法(33958)
- 业经(31293)
- 财(30068)
- 农(29928)
- 中国(24598)
- 技术(22391)
- 务(22215)
- 财务(22149)
- 财务管理(22128)
- 农业(21218)
- 企业财务(20963)
- 理论(19652)
- 制(19336)
- 地方(19186)
- 和(18591)
- 学(18046)
- 贸(17385)
- 贸易(17372)
- 易(16835)
- 划(16706)
- 策(15708)
- 环境(14655)
- 机构
- 学院(338840)
- 大学(336721)
- 管理(142704)
- 济(135636)
- 经济(132712)
- 理学(123132)
- 理学院(121862)
- 管理学(120150)
- 管理学院(119514)
- 研究(105356)
- 中国(81080)
- 京(73909)
- 科学(64710)
- 财(62218)
- 农(53007)
- 所(51728)
- 江(50062)
- 业大(49705)
- 财经(49697)
- 中心(48189)
- 北京(46904)
- 研究所(46817)
- 经(45166)
- 范(42627)
- 师范(42259)
- 农业(41465)
- 州(40552)
- 经济学(39046)
- 院(38519)
- 商学(38141)
- 基金
- 项目(229286)
- 科学(181855)
- 研究(171778)
- 基金(165988)
- 家(142670)
- 国家(141347)
- 科学基金(123873)
- 社会(108598)
- 社会科(102818)
- 社会科学(102792)
- 省(90366)
- 基金项目(88623)
- 自然(79923)
- 自然科(78106)
- 自然科学(78092)
- 教育(77333)
- 自然科学基金(76752)
- 划(74701)
- 编号(70844)
- 资助(67063)
- 成果(56582)
- 创(51870)
- 重点(50166)
- 部(49859)
- 发(49070)
- 课题(47623)
- 创新(47594)
- 项目编号(44648)
- 业(44415)
- 国家社会(43813)
- 期刊
- 济(151702)
- 经济(151702)
- 研究(98885)
- 中国(64304)
- 管理(56590)
- 财(49959)
- 农(48273)
- 学报(48058)
- 科学(45970)
- 教育(37762)
- 大学(37209)
- 学学(34606)
- 农业(33911)
- 技术(31493)
- 融(27475)
- 金融(27475)
- 业经(27384)
- 财经(24022)
- 经济研究(22993)
- 图书(20598)
- 经(20584)
- 业(20141)
- 问题(19536)
- 技术经济(18837)
- 科技(17760)
- 现代(17035)
- 理论(16381)
- 商业(16163)
- 财会(15308)
- 实践(14947)
共检索到49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楠 李晓华
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针对京津冀服务业发展现状,本文以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价值网理论的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方法,对京津冀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京津冀服务业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浩宇 孙启明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方法,分析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结构和优势产业分布。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京津核心区、环京津离心区和冀南边缘区三层的空间结构,核心区域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不足,呈现出一定的极化效应。第二,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分布较为全面且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但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第三,北京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租赁商务等高端产业,天津的批发零售、交通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浩宇 孙启明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方法,分析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结构和优势产业分布。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京津核心区、环京津离心区和冀南边缘区三层的空间结构,核心区域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不足,呈现出一定的极化效应。第二,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分布较为全面且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但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第三,北京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租赁商务等高端产业,天津的批发零售、交通和住宿餐饮等产业专业化指数较高;河北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产业同质性较为严重,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此,应当一方面调整京津核心地区发展重心,疏解部分服务产业;另一方面由河北各地区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进行承接,在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打造次级生产服务业中心,从而形成多节点、多层级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丽殊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是京津冀重要的战略崛起之路。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域分工。阐述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中崛起的战略环境。提出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中实现崛起的战略理念和战略举措。
关键词:
京津冀 制造业 服务业 互动 崛起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李宏佳 孙琳
本文计量分析了北京服务业开放对京津冀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北京市服务业开放提高了京津冀企业的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但价值链升级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效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实现的;省际间贸易壁垒、地区技术差距等因素对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的价值链升级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扩大北京市服务业区域辐射范围,协调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京津冀 区域价值链升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必锋 赖志花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应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和产业创新方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协同程度在总体上高于河北省,各地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价值链延伸协同发展模式、价值链嵌入协同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协同发展模式,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带动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建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江 马姣玥 吉喆
首先对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现状、机理和政策建议进行回顾,继而以京津冀都市圈为范围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为自变量,解释高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指标,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基础设施的观点。最后,根据计量模型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高端制造业的积极作用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京津冀都市圈,但在这一地带,生产性服务业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提高高端制造业的收益率水平,而不是实现高端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必须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贺小丹 田新民
新型工业化阶段,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向制造业的全方位渗透,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根本动力,对于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与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以京津冀为例,基于投入产出表,可在对比评价三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结构,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进行分解计算,对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业中的渗透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对于如何进一步在京津冀地区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促进其在制造业中的全面渗透,从而加速实现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福子 王红 崔松虎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经济效应 京津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忻红 卜从哲
以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京津冀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宵 申玉铭 邱灵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地区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天津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较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主要起拉动作用。(2)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天津市信息服务业主要服务于本市其他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素喜 王小平
服务业合作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推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机制设计,可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合作博弈机制分析,京津冀服务业实现良性合作需要如下机制设计:树立互利合作的共同价值观、破除垄断与完善市场机制、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政府性协调组织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中介沟通和商务信息服务的作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 服务业 合作博弈 机制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