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8)
- 2023(2859)
- 2022(2549)
- 2021(2305)
- 2020(1971)
- 2019(4657)
- 2018(4490)
- 2017(8812)
- 2016(4652)
- 2015(5058)
- 2014(5002)
- 2013(4956)
- 2012(4394)
- 2011(4030)
- 2010(4148)
- 2009(3963)
- 2008(3866)
- 2007(3194)
- 2006(2954)
- 2005(2451)
- 学科
- 济(23293)
- 经济(23280)
- 管理(12609)
- 业(11218)
- 方法(10524)
- 企(9441)
- 企业(9441)
- 数学(8081)
- 数学方法(8035)
- 地方(7517)
- 业经(4853)
- 中国(4774)
- 农(4742)
- 理论(4011)
- 地方经济(3963)
- 环境(3661)
- 贸(3635)
- 贸易(3635)
- 农业(3625)
- 学(3599)
- 易(3389)
- 财(3247)
- 和(2848)
- 发(2806)
- 划(2761)
- 经济理论(2681)
- 技术(2661)
- 关系(2515)
- 销(2414)
- 供销(2412)
- 机构
- 学院(67288)
- 大学(66161)
- 管理(27860)
- 济(25029)
- 经济(24540)
- 理学(24297)
- 理学院(23914)
- 管理学(23436)
- 管理学院(23316)
- 研究(21738)
- 京(17297)
- 中国(15820)
- 科学(14578)
- 北京(11624)
- 范(11333)
- 师范(11256)
- 财(10534)
- 所(10481)
- 游(10235)
- 旅(10194)
- 旅游(10057)
- 研究所(9633)
- 业大(9436)
- 师范大学(9411)
- 中心(9345)
- 江(9104)
- 财经(8715)
- 农(8458)
- 院(7938)
- 经(7879)
- 基金
- 项目(47245)
- 科学(38314)
- 基金(35133)
- 研究(33126)
- 家(30257)
- 国家(30022)
- 科学基金(26839)
- 社会(22731)
- 社会科(21615)
- 社会科学(21612)
- 基金项目(19934)
- 省(18349)
- 自然(17883)
- 自然科(17467)
- 自然科学(17463)
- 自然科学基金(17174)
- 划(15959)
- 资助(14638)
- 教育(14595)
- 编号(12069)
- 发(11184)
- 重点(10349)
- 创(9901)
- 部(9490)
- 创新(9216)
- 发展(9082)
- 课题(8962)
- 展(8947)
- 国家社会(8905)
- 人文(8834)
共检索到94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振杰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基础良好,旅游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共生关系。本文在介绍共生关系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梳理了京津冀旅游共生关系的产生和推进进展,进而用共生度和共生系数等方法研究了京津冀旅游共生关系的协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京津冀旅游共生体经过了低水平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正在向高水平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进化;北京在京津冀旅游共生中起主导地位,要发挥各共生单元的既有优势,打造京津冀旅游共生体;京津冀旅游共生关系优化的关键是推动河北旅游的错位发展;面向新时代,当前主要任务是促进旅游与京津冀居民美好生活的共生。
关键词:
京津冀 旅游共生 共生关系 协调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相林 孙中伟 马世猛
借鉴共生理论,从能级、对外关联和外向功能三个视角分析,确定了京津冀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关系。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旅游能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能级;基于引力模型原理,定量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对外关联强度;基于区位熵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外向功能强度。最后,对京津冀城市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定和等级划分,并从规划、体制、集群等方面提出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多中心共生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党春梅 唐朝生 刘邦凡
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涵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并分别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旅游两维度和三维度综合协调指数,进而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旅游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府统筹、旅游品牌建设、资源错位开发以及生态与经济耦合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旅游 生态位测评 协调度 京津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钢民 唐亦博 潘越 毛娅琪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旅游—生态—城镇化耦合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及分解等方法,测算2007—2019年京津冀旅游—生态—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并从时空两大角度分析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旅游、生态、城镇化指数表现各异但均保持增长趋势,整体上城镇化指数相对较高并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旅游指数相对较低并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生态指数则反映出阶段性与时滞性。(2)三系统处于高耦合、低协调向高耦合、高协调转变的状态,且协调度在时间上由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稳步发展,在空间上"京津保石"形成高值集聚连线,存在一定溢出效应。(3)核密度曲线显示京津冀协调程度显著提高,空间分布趋于均衡但仍存在"独大城市",泰尔指数显示空间差异较小但存在扩大趋势,缩小南中北部区域间差异是提升京津冀协调水平的关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殷平 杨寒胭 张同颢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探讨高速铁路网影响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运用旅游空间作用、交通边际效用、旅游平均中心、标准距离等指标,采用2002年至2017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间旅游空间作用和空间结构在高速铁路影响下呈现的时空演化特点。研究结论表明,高速铁路对京津冀地区旅游城市空间作用影响显著,且影响逐年增大。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特点的历史演变过程证明,高速铁路的开通带来了区域旅游重心的转向和扩散效应。国内旅游的旅游平均中心由东南方向向西南方向移动,入境旅游的旅游平均中心由西南方向向东南方向移动。高速铁路的开通放大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扩散效应,但对入境旅游的扩散效应的放大强度要小于国内旅游的强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伟 张鹏飞 赵丽茹 申明哲 虞虎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把握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宏观态势。[方法]构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时空动态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权衡协同关系及权衡程度。[结果]2009—2019年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整体呈趋好性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亚系统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最为明显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环境和呈下降趋势的发展成效,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四周高中间低向中间高四周低演变;各维度对发展影响力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强等作用维度层,经济环境为中等作用维度层,社会环境为弱等作用强度层。绝大多数双因子的组合结果均优于单因子的作用强度,即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是多因子组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系统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成效联系度不强,互动促进作用弱而独立性强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旅游业较低的资源消耗、高度的产业关联、紧密的地域联系、显著的富民效应以及突出的可持续特色,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现旅游业的先行破局,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坚持观念创新,转变思维定式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首先要坚持观念创新,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为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一、有关共同研讨的回望关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年了。我记得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是在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召开的。由于三地旅游学会的共同努力,研讨会不仅每年持续举行,而且还由三省市发展为五省市、七省市,最后扩大成了十省市。据笔者此前参会的印象,不仅与会各省市学会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讨论既认真又直率;遗憾的是,基于各学会的正副会长和中坚力量多是学者和旅游局退下来的局长、处长,现职负责人不多,因而会中的思路及不少有益建议大多不能变为现实;为了使这个意在推动"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黄杰
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对促进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先对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耦合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设计京津冀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耦合理论的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结果显示,2000-2008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09-2015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则上升到勉强协调。最后通过GM(1,1)与二次指数平滑相结合的不等权组合预测方法对协调度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七年协调度一直在0.59以下,即京津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熵平衡方程 协调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巨才 孔伟 任亮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建强
京津冀旅游业已经具备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在诸如发展观念、产业结构、特色产品、跨区域整合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有必要在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强旅游产业集群扩散效应、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利用大数据推动智慧旅游企业创新、积极进行跨行业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程瑾 钟章奇 王铮
采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分类系统模型(WWTLM)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及其所属的83个4A级和13个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分类,并以旅游圈理论和旅游域模型为基础,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利用专业GIS控件,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对构建京津冀核心旅游圈进行研究。京津冀地区可成为旅游中心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天津、承德、廊坊、秦皇岛和石家庄,从旅游圈的级别和空间位置上看,北京旅游圈为一级旅游圈,承德,石家庄和秦皇岛为二级旅游圈,廊坊和天津为三级旅游圈,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此带动其他旅游圈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未来30年,中国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也是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必然。但这样大量的人口迁移只靠小城镇是解决不了的,城市的聚集效应也不可能充分实现,所以,城市群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最引人瞩目。一是首都,首善之区的扩张。二是城市群的格局已形成。三是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