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1)
- 2023(12816)
- 2022(10283)
- 2021(9627)
- 2020(7758)
- 2019(17646)
- 2018(17611)
- 2017(32509)
- 2016(17864)
- 2015(20047)
- 2014(20144)
- 2013(19113)
- 2012(17659)
- 2011(15513)
- 2010(16300)
- 2009(15198)
- 2008(15512)
- 2007(14075)
- 2006(12897)
- 2005(12001)
- 学科
- 济(66893)
- 经济(66788)
- 管理(49817)
- 业(44166)
- 企(37010)
- 企业(37010)
- 中国(22502)
- 方法(22048)
- 农(21504)
- 业经(18371)
- 财(18308)
- 制(17284)
- 学(17228)
- 理论(16862)
- 数学(15764)
- 数学方法(15340)
- 地方(15067)
- 农业(14037)
- 体(13759)
- 银(12552)
- 银行(12526)
- 融(12047)
- 金融(12039)
- 行(11990)
- 教育(11379)
- 贸(10879)
- 贸易(10867)
- 务(10761)
- 和(10729)
- 财务(10706)
- 机构
- 大学(249844)
- 学院(249573)
- 济(92533)
- 经济(90158)
- 管理(88269)
- 研究(88214)
- 理学(73652)
- 理学院(72692)
- 管理学(70990)
- 管理学院(70527)
- 中国(68865)
- 京(57949)
- 科学(54158)
- 财(48043)
- 所(44602)
- 农(41034)
- 中心(40811)
- 江(40561)
- 研究所(39823)
- 范(38262)
- 北京(37856)
- 师范(37852)
- 财经(36328)
- 业大(34787)
- 州(32799)
- 经(32714)
- 院(32240)
- 农业(31594)
- 师范大学(30475)
- 技术(29017)
- 基金
- 项目(157038)
- 科学(122375)
- 研究(118880)
- 基金(110574)
- 家(96331)
- 国家(95426)
- 科学基金(81020)
- 社会(73693)
- 社会科(69362)
- 社会科学(69340)
- 省(61531)
- 基金项目(57229)
- 教育(55475)
- 划(52047)
- 自然(49979)
- 编号(49539)
- 自然科(48789)
- 自然科学(48774)
- 自然科学基金(47868)
- 资助(44949)
- 成果(43166)
- 课题(36270)
- 重点(36015)
- 发(34423)
- 部(33189)
- 创(31928)
- 国家社会(30274)
- 年(30153)
- 性(30105)
- 项目编号(30049)
共检索到402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长虹 妥艳媜
京津冀一体化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历数京津冀30多年的发展变迁,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到"京津冀都市圈",再升级到现在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以欧盟的旅游一体化历程为例,旅游者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流动和消费,对欧盟社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未来30年,中国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也是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必然。但这样大量的人口迁移只靠小城镇是解决不了的,城市的聚集效应也不可能充分实现,所以,城市群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最引人瞩目。一是首都,首善之区的扩张。二是城市群的格局已形成。三是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思敏
一、京津冀一体化下旅游发展瓶颈京津冀的旅游到底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发达的旅游城市群呢笔者的答案不甚乐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理由:(一)首都客源市场的周边外溢性比较低,环京津创新性旅游产品缺乏从客源市场来看,北京属于较为成熟的旅游客源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相对成熟和理性,不会仅仅因为天津、河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窦群
众所周知,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是冲破行政区划割据的利器;同时,信息化又是旅游业迈向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由此,信息化理当成为京津冀三地区域旅游合作和迈向旅游一体化的发动机。国家2014年推出智慧旅游年,探讨构筑京津冀智慧旅游系统、助推区域旅游合作,更是恰逢其时。笼统划分,京津冀智慧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莉苹 侯学钢
中共"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优先层面,目前旅游和交通一体化进入三大省(直辖市)级行政单元优先实施和操作落地阶段。从旅游学系统论和区域科学发展观出发,基于城市—区域空间系统论的综合统筹学研究方法,按照国家提出的区域协同发展的总要求,通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旅游交通配套体系SWOT分析,对京津冀旅游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旅游交通集散体系和旅游立体交通方式的系统架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理论研讨。
关键词:
旅游交通一体化 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锋
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提出了极具特色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historiaclgeographical materialism)理论,认为空间、位置、环境在观察社会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京津冀一体化也不能忽视历史形成的空间、位置和环境,特别是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核心的北京地区,其空间、位置和环境的变化对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展最快的北京与面积最大、相对最落后的河北的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泽波 王鸿雁
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需要区域内利益相关方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从上而下的单中心治理模式。文章以京津冀环境治理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总结了多中心治理与环境协同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状,尝试着提出基于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环保组织"四中心"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分析其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利用"道德"的力量促使环境治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性。
关键词:
多中心治理 协同治理 环境治理 京津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具有城市化进程快、区域内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特点。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已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2015年4月30日,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与进程设计。笔者注意到,由于近年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尔娟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产业升级与整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陈晓永 阴明州
随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加快,京津冀都市圈正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区域旅游合作具有丰富性、融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同构性,更由于地方保护及行政藩篱,使得这一区域同质竞争、同构化发展成为困扰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因此,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整体统筹旅游方略,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差异化旅游合作,实现三地共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晔
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闫志利专著《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基于政府要求、市场需求及民众诉求,分析了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三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差异,确定了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一体化调整、院校布局一体化调整、专业设置一体化调整、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的策略,并提出了相关行动建议,可供京津冀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参考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 职业教育 一体化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北京的发展战略应率先体现中央意志和力量;天津与河北的定位需撇清"政治附属"因素,对接机遇和大势国家治理能力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大经济体莫不列入重大决策议程。从全球治理落脚到全球经济治理,从经济治理演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再从公共舆论回馈到执政方略考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壮 周艳
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京津冀区域间以及京津冀各自区域内存在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一是京津冀区域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存在结构性差距;二是京津冀各自区域内部存在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的结构性偏差。如果不同时解决这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很难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以区域均衡思维为出发点,以国家治理战略为统领,借助新型城镇化三步走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支点,破解两个结构性问题,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文帅
分析了京津冀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体制原因,梳理了国内外区域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以及京津冀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应以权力主体与客体时空尺度相匹配为原则,通过地方分权促进城市之间的有效合作,设立区域层面的专业协调机构,为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权力 时空尺度 区域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一体化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