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5)
- 2023(6940)
- 2022(5757)
- 2021(5119)
- 2020(3909)
- 2019(9179)
- 2018(8969)
- 2017(16556)
- 2016(8958)
- 2015(10012)
- 2014(10018)
- 2013(10009)
- 2012(9743)
- 2011(9020)
- 2010(9421)
- 2009(8520)
- 2008(8388)
- 2007(7435)
- 2006(6941)
- 2005(6711)
- 学科
- 济(44388)
- 经济(44345)
- 管理(22551)
- 业(21181)
- 地方(18973)
- 中国(17527)
- 企(14497)
- 企业(14497)
- 农(13611)
- 业经(11225)
- 地方经济(10549)
- 方法(9761)
- 发(9578)
- 农业(9541)
- 融(8861)
- 金融(8861)
- 银(8729)
- 银行(8720)
- 行(8627)
- 制(8085)
- 数学(8023)
- 数学方法(7948)
- 贸(7562)
- 贸易(7546)
- 环境(7537)
- 学(7263)
- 易(7146)
- 发展(7138)
- 展(7111)
- 技术(6950)
- 机构
- 学院(123784)
- 大学(121383)
- 济(52231)
- 经济(51029)
- 研究(50037)
- 管理(44073)
- 中国(39663)
- 理学(35833)
- 理学院(35269)
- 管理学(34684)
- 管理学院(34442)
- 京(31182)
- 科学(29543)
- 所(25936)
- 财(24219)
- 研究所(22996)
- 中心(22480)
- 农(21848)
- 北京(21317)
- 江(21261)
- 范(19217)
- 师范(19045)
- 院(18263)
- 省(17506)
- 州(17437)
- 业大(17292)
- 财经(17036)
- 农业(16490)
- 经(15333)
- 师范大学(15186)
- 基金
- 项目(76078)
- 科学(59723)
- 研究(59134)
- 基金(51865)
- 家(44537)
- 国家(44072)
- 科学基金(37472)
- 社会(37114)
- 社会科(35122)
- 社会科学(35117)
- 省(31031)
- 基金项目(27006)
- 划(26444)
- 教育(26154)
- 编号(24620)
- 发(23686)
- 自然(21873)
- 自然科(21342)
- 自然科学(21340)
- 自然科学基金(20925)
- 资助(20720)
- 成果(20518)
- 发展(19518)
- 展(19154)
- 课题(18945)
- 重点(17511)
- 创(16167)
- 部(15585)
- 年(15352)
- 创新(15159)
共检索到222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第一次指出了其所体现出的四大战略意义。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序幕正式拉开,京津冀一体化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中央和地方迅速行动起来。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各方面的对接工作已渐次展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蔡雪媛 化秋平 李红花
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同一整体的地理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机遇优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物质基础薄弱、区域一体化产生标准齐一的"异化文化"、三地文化的"马太效应"是京津冀文化对接的现实挑战;传承并创新文化基点、彰显三地文化个性,注重以强带弱、保持三地文化强大的张力与活力,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文化对接物质基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文化对接的基本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中和
京津冀经济圈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区域产业整合的重要方式。京津冀地缘相接,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需要以交通一体化和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交通一体化 京津冀经济圈 问题 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发展理念 区域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祯 孙翠香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尽管目前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样态,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认为,政府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协同发展目标、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统一协同合作发展体系,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后凯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强调在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努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并以此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周成虎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提供示范和样本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促进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薄文广 殷广卫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三年以来,三地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以及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为重点的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等三方面。但三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仍然以人员和货物更便利进出北京为重点;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举措更多采取科学性和落地可行性均较少考虑的行政命令手段;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由于一些逻辑难题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缺乏而存在进展迟缓特征。在未来三地协同发展上,应逐渐实现三大转向:更多中央理性顶层设计为主转向基层主动创新为主,更多行政命令为主转向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