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1)
2023(16764)
2022(14317)
2021(13173)
2020(10858)
2019(24768)
2018(24547)
2017(46774)
2016(25002)
2015(28139)
2014(28151)
2013(28025)
2012(26078)
2011(23738)
2010(24281)
2009(22678)
2008(21253)
2007(18752)
2006(16913)
2005(15504)
作者
(73817)
(61127)
(60696)
(57673)
(38904)
(29202)
(27739)
(23880)
(23400)
(21978)
(20824)
(20763)
(19528)
(19454)
(18958)
(18863)
(18097)
(17756)
(17383)
(17362)
(15425)
(15016)
(14726)
(14038)
(13838)
(13632)
(13580)
(13397)
(12483)
(11987)
学科
(119203)
经济(119096)
管理(70562)
(67554)
(55166)
企业(55166)
方法(43796)
数学(37703)
数学方法(37293)
中国(36142)
地方(31807)
(28552)
金融(28551)
(28348)
(27216)
银行(27173)
(26313)
业经(26020)
(24954)
(24068)
(22138)
农业(19691)
(18825)
贸易(18807)
环境(18405)
(18112)
理论(17658)
地方经济(17454)
(16849)
技术(16464)
机构
大学(358602)
学院(357963)
(151312)
经济(148025)
管理(138267)
研究(127892)
理学(117983)
理学院(116633)
管理学(114694)
管理学院(114062)
中国(100664)
(79559)
科学(77207)
(68008)
(64909)
研究所(58741)
中心(57913)
(56985)
财经(53603)
(53015)
北京(51728)
业大(51536)
(48544)
(47747)
师范(47292)
(46253)
经济学(45905)
农业(44121)
(43696)
经济学院(40966)
基金
项目(237305)
科学(185793)
研究(175053)
基金(170151)
(147666)
国家(146384)
科学基金(125369)
社会(110402)
社会科(104737)
社会科学(104709)
(93135)
基金项目(89977)
自然(79902)
教育(78982)
(78103)
自然科(77993)
自然科学(77979)
自然科学基金(76535)
编号(71175)
资助(70525)
成果(58072)
(54857)
重点(53204)
(51237)
课题(50039)
(49209)
创新(45990)
国家社会(45035)
科研(44574)
发展(44247)
期刊
(176341)
经济(176341)
研究(113912)
中国(75004)
学报(54496)
管理(53227)
(52405)
科学(50852)
(50017)
(45081)
金融(45081)
大学(41385)
教育(40094)
学学(38801)
农业(35832)
技术(32279)
经济研究(28553)
业经(27543)
财经(26611)
(22812)
问题(22425)
技术经济(18710)
图书(18507)
(18295)
理论(18043)
科技(16985)
现代(16818)
(16388)
实践(16227)
(16227)
共检索到556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王雷  
本文针对京津冀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两个系统开展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在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上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京津冀三地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逐渐提升的状态。在耦合度方面,北京和天津处于高耦合阶段,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进入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阶段,河北一直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北京进入了中度协调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宇   崔叶竹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循环发展,而流通经济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更是区域流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本文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仍属于濒临失调状态;从耦合度和协调度来看,北京市始终处于高耦合和极度协调状态,而承德、衡水等地处于低耦合和极度失调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格局方面,整体上环境质量变差的城市离北京、天津较近,受其环境污染辐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西南方,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东北方,北京、天津对其周围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是很明显。耦合协调发展度方面,时间上,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先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空间上,廊坊、沧州、天津为上升型城市,唐山为下降型城市,其他为磨合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的类型由四类向三类过度,且协调发展度差距在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洁  姜丰  栗志慧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城市群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唐秦和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耦合协调格局。但是由于人口发展水平提升较慢,高耦合协调城市存在人口与空间耦合协调度滞后的特征,低耦合协调城市主要存在产业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系统思维进一步推进产业、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三维  邵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姹  王明利  
畜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产业,实现其绿色高效协同发展非常重要和紧迫。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等对其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耦合协同程度及收敛性进行测度并剖析原因,研究结论为:(1)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为1.51,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0.632,均逐年上升,但二者偏离度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2)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总体为勉强协调状态,阶段增速加快,但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滞后。(3)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α收敛特征明显,主要在于效率水平收敛拉动;β收敛特征不明显,主要在于绿色发展指数β收敛效应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绿色生产模式协同、数字等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开发,进行制度、金融工具创新等建议推进京津冀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姹  王明利  
畜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产业,实现其绿色高效协同发展非常重要和紧迫。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等对其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耦合协同程度及收敛性进行测度并剖析原因,研究结论为:(1)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为1.51,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0.632,均逐年上升,但二者偏离度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2)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总体为勉强协调状态,阶段增速加快,但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滞后。(3)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α收敛特征明显,主要在于效率水平收敛拉动;β收敛特征不明显,主要在于绿色发展指数β收敛效应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绿色生产模式协同、数字等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开发,进行制度、金融工具创新等建议推进京津冀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在全国倡导绿色金融,实现绿色经济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本文重点比较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情况、三者的优劣势,为京津冀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康晓虹  赵立娟  红花  肖娅星  
绿色投资和循环经济二者耦合协调、相互促进,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协同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文章基于2010—2019年内蒙古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绿色投资和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内蒙古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内蒙古绿色投资发展滞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空间上看,内蒙古9个地级市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达到中度以上的耦合协调状态。从时间上看,2010—2019年内蒙古绿色投资系统与循环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整体上保持平稳递增态势。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绿色制度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倡导环保理念,提升参与意识,深入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