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2)
- 2023(14781)
- 2022(12906)
- 2021(12047)
- 2020(10068)
- 2019(23258)
- 2018(22877)
- 2017(44527)
- 2016(23871)
- 2015(26803)
- 2014(26388)
- 2013(25750)
- 2012(23444)
- 2011(20729)
- 2010(20350)
- 2009(18260)
- 2008(17236)
- 2007(14607)
- 2006(12298)
- 2005(9999)
- 学科
- 济(95106)
- 经济(95009)
- 管理(66632)
- 业(63721)
- 企(53134)
- 企业(53134)
- 方法(45982)
- 数学(40291)
- 数学方法(39731)
- 农(25117)
- 中国(22789)
- 财(22302)
- 业经(21905)
- 地方(20619)
- 学(20171)
- 农业(16826)
- 技术(15782)
- 贸(15773)
- 贸易(15767)
- 理论(15444)
- 易(15242)
- 环境(15093)
- 和(14829)
- 务(14631)
- 制(14573)
- 财务(14561)
- 财务管理(14531)
- 产业(13779)
- 企业财务(13745)
- 划(12915)
- 机构
- 大学(327320)
- 学院(326823)
- 管理(134447)
- 济(128488)
- 经济(125836)
- 理学(118441)
- 理学院(117129)
- 管理学(114847)
- 管理学院(114273)
- 研究(104508)
- 中国(74772)
- 京(70266)
- 科学(67026)
- 财(55213)
- 农(51061)
- 业大(51004)
- 所(50285)
- 中心(48062)
- 研究所(46585)
- 财经(45927)
- 江(44550)
- 北京(43814)
- 范(43360)
- 师范(42931)
- 经(42031)
- 农业(40053)
- 院(38859)
- 经济学(38393)
- 州(36282)
- 师范大学(35034)
- 基金
- 项目(239424)
- 科学(189450)
- 基金(174665)
- 研究(173325)
- 家(152267)
- 国家(151061)
- 科学基金(131394)
- 社会(109550)
- 社会科(103907)
- 社会科学(103883)
- 基金项目(93983)
- 省(93361)
- 自然(87003)
- 自然科(84994)
- 自然科学(84971)
- 自然科学基金(83410)
- 教育(79252)
- 划(78930)
- 资助(71026)
- 编号(70228)
- 成果(54545)
- 重点(53455)
- 部(52249)
- 发(51156)
- 创(50243)
- 课题(47419)
- 创新(46865)
- 科研(46164)
- 国家社会(44909)
- 教育部(44868)
- 期刊
- 济(131858)
- 经济(131858)
- 研究(89074)
- 中国(54191)
- 学报(52140)
- 科学(48349)
- 管理(47005)
- 农(45100)
- 财(40808)
- 大学(40154)
- 学学(37836)
- 教育(33660)
- 农业(32053)
- 技术(29069)
- 业经(23028)
- 财经(21108)
- 融(21054)
- 金融(21054)
- 经济研究(21016)
- 经(18062)
- 问题(17326)
- 图书(16789)
- 科技(16687)
- 业(16112)
- 技术经济(15556)
- 资源(15399)
- 理论(15358)
- 版(15137)
- 商业(14618)
- 现代(14459)
共检索到447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霞 杜卓群
基于2009~2018年京津冀新增建筑产业用地出让数据和2008~2017年京津冀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建筑产业时空布局趋势,从产业高度-地价耦合度、建筑产业碳排放量,以及其碳排放强度角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降碳减排方面的实施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雷柯萍
本文通过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内涵并总结其特点,对京津冀区域13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利用探索性数据法研究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发现,自京津冀协同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北京地区物流业疏解取得了明显效果,石家庄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个物流业发展增长极,各增长极辐射强度及方向依赖于各节点城市的功能与地理区位。
关键词:
非首都功能疏解 区域物流 时空演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宾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加快,京津边远县区和河北省利用京津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京津核心区域对周边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产业"空吸作用",三地协调管理机制仍不健全、产业变迁的生态负外部性正逐渐凸显、产业融资的硬约束普遍存在。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产业承接的融资信贷水平,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变迁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非首都功能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郑杨
2017年以来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的加快,京津边远县区和河北省利用京津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实现了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产业结构的渐趋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的连续提高、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机械制造业的稳步发展。但京津核心区域对周边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产业"空吸作用",京津冀三地协调管理机制也很不健全,三地产业变迁的生态负外部性正逐渐扩大。为此三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并快速优化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必须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尽快建立产业合作的动态关联机制,必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并大力提高产业承接的融资信贷水平,必须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变迁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娜 周海娟
三角地缘理论背景下,京津冀地区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去产能指标提升及生态环境美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产业供应链同步发生空间结构优化。本文基于地理与企业维度数据,刻画京津冀地区流通供应链各级分布,考察流通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的扩散与集聚特点,并分析微观角度下驱动流通企业空间结构优化的核心要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斌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会促使京津冀城市群深度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异地资本产业化、技术人员流动、跨区知识技能转化等因素也会重新塑造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空间结构。基于区域科技资源耦合的视角,本文构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共生机制。同时,设计迭代模型进行数据模拟,结论为:当形成互利性模块化创新时,京津冀各创新单元及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创新规模会显著扩大;另一方面,提高通勤运输便利度和知识技能转化率将会促使北京科技资本、技术人员向周边城市流动与迁移,缩小城市间产业创新规模及知识总量的差距,使其在区域空间内呈均匀分布,有益于推动京津冀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斌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会促使京津冀城市群深度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异地资本产业化、技术人员流动、跨区知识技能转化等因素也会重新塑造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空间结构。基于区域科技资源耦合的视角,本文构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共生机制。同时,设计迭代模型进行数据模拟,结论为:当形成互利性模块化创新时,京津冀各创新单元及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创新规模会显著扩大;另一方面,提高通勤运输便利度和知识技能转化率将会促使北京科技资本、技术人员向周边城市流动与迁移,缩小城市间产业创新规模及知识总量的差距,使其在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建才 薛海玉 殷军
本文从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区域内的产业转移模型,本文发现,如果区域内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和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同,那么产业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迁往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会使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本文还发现,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太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使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使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而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非常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同时提高两地的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翁钢民 杜梅
为优化京津冀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的物流产业进行定量研究,以人均货运量为指标,计算1996~2011年各年数据的Moran’s I值,并运用Moran散点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空间布局演变整体呈现空间集聚模式,但总体上区域集聚水平较低;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增大。因此,要加大京津冀区域城市物流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交通,加大政策性鼓励,使物流业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坚持比较优势,灵活采用布局模式,合理调控市场,运用规划手段进行空间导引,真正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阳
以流通产业疏解转移为代表的产业调整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层面的一种主要形式,流通产业的转移调整一方面为疏解地缓解了产业发展压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承接地自身的经济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流通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跨区域流通产业疏解转移理论分析模型,得出产业承接地福利效应提升、被转移产业福利受损,以及产业疏解地福利效应变化方向与地方政府对产业负外部性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基本结论,并且具有基于利益补偿机制的区域产业疏解转移的帕累托改进空间。在此基础上,运用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流通产业转移调整对企业个体福利与区域总体福利两个层面的作用影响,得出现阶段流通产业的疏解转移降低了区域整体及企业的福利效应,但结合产业调整的长期发展方向,疏解转移将具有提升区域与企业福利效应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可云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茜
本文以统计评价思想为指导构建评价体系,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热点话题采集网络舆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网络舆情情感倾向,通过各热点话题情感得分判断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研究发现,非首都功能疏解网络舆情以正面舆情为主,公众对疏解政策认可度较高,疏解效果较好;不同营利性质主体的疏解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非营利主体的疏解效果好于营利主体;舆情疏解手段的效果优于疏解目标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均衡不同主体间的疏解效果,提高疏解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网络宣传、制定产业升级政策以及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然 马萌
从京津冀产业转移问题着手,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工业产业梯度,对产业转出地增加了动态产业变化分析,即构建比较行业增长率,综合判断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行业,指出该地区产业合理布局、产业错位发展的途径,即北京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天津应发展石油能源和设备制造业,而河北则应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转移 行业选择 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耀军 柴多多
本文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与各产业重心的变动,以及2014年人口与各产业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状况;使用人口产业弹性系数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冀各地区的该系数值做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与第三产业的分布状况最为接近,北京人口分布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由于京津地区人口产业弹性较河北地区更低,表明产业疏解所带动的人口疏解效果较为有限。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北京市人口调控应将产业疏解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并与其他措施多管齐下。
关键词:
人口 产业 空间 京津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波 刘冀洪
2014年上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已经确立。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也已经明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以及相关产业将逐渐向津冀地区疏解,论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金融手段,科学推动北京非核心产业向外疏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