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4)
- 2023(4472)
- 2022(3860)
- 2021(3401)
- 2020(2945)
- 2019(6764)
- 2018(6512)
- 2017(12780)
- 2016(6848)
- 2015(7742)
- 2014(7457)
- 2013(7438)
- 2012(6862)
- 2011(6042)
- 2010(6186)
- 2009(5483)
- 2008(5604)
- 2007(4817)
- 2006(4427)
- 2005(3862)
- 学科
- 济(30041)
- 经济(30024)
- 管理(18482)
- 业(17176)
- 企(13069)
- 企业(13069)
- 方法(12911)
- 数学(11851)
- 数学方法(11757)
- 地方(8342)
- 中国(7947)
- 农(7903)
- 业经(6191)
- 制(5962)
- 环境(5788)
- 银(5455)
- 银行(5437)
- 财(5350)
- 农业(5318)
- 贸(5302)
- 贸易(5299)
- 行(5226)
- 易(5078)
- 学(4904)
- 地方经济(4674)
- 融(4531)
- 金融(4531)
- 划(4266)
- 技术(4172)
- 发(3823)
- 机构
- 大学(96002)
- 学院(94977)
- 济(42813)
- 经济(42132)
- 管理(37661)
- 研究(34397)
- 理学(32614)
- 理学院(32197)
- 管理学(31679)
- 管理学院(31497)
- 中国(26270)
- 京(23683)
- 科学(21005)
- 农(17918)
- 财(17615)
- 所(17465)
- 业大(16686)
- 研究所(15847)
- 北京(15378)
- 中心(15138)
- 农业(14107)
- 财经(14106)
- 江(13860)
- 经(12920)
- 经济学(12884)
- 院(12431)
- 范(11855)
- 师范(11725)
- 经济学院(11649)
- 经济管理(10852)
- 基金
- 项目(67474)
- 科学(53759)
- 基金(49704)
- 研究(47905)
- 家(43803)
- 国家(43457)
- 科学基金(37661)
- 社会(31869)
- 社会科(30414)
- 社会科学(30404)
- 基金项目(26708)
- 省(25808)
- 自然(24334)
- 自然科(23785)
- 自然科学(23780)
- 自然科学基金(23379)
- 划(22705)
- 教育(21759)
- 资助(19940)
- 编号(18135)
- 重点(15608)
- 发(15545)
- 部(14899)
- 创(14355)
- 成果(14278)
- 国家社会(13484)
- 创新(13455)
- 课题(12997)
- 教育部(12789)
- 科研(12758)
共检索到144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晗 舒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尽管产业协同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相似度依然较高,特别是津冀的优势产业仍高度趋同,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河北作为主要的产业承接地,其承接能力关系到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布局以及协同的发展成效。本文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就影响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地各城市间产业承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资源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是影响产业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区域内产业承接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业协同模式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开忠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事业。这在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当今社会尤为如此。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教育协同发展放在支撑和引领位置。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京津冀教育发展协同体制。深化改革京津冀高考招生制度,有序形成统一的京津冀高考招生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完善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点发展区域,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也是经济高度发展后的必然趋势,商贸流通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从溢出效应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河北省的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为正,这说明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而且能促进邻近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产业结构虽然在本地区表现的是挤出效应,但是能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地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居民消费品可能主要来源于邻近省份的"进口",会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基于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京津冀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市域能源强度的局部空间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且不稳定,使得京津冀能源强度在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要素、产业、制度等三个层面提炼能源强度的供给侧因素,并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产权安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投资、政府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统筹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机制、交通体系建设、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化、利益共享机制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上下贯通、强有力的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消除阻碍协同发展的软性制度约束,为要素流动扫清障碍,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基金,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一体化 第三增长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庆友 王雅娴 于振华 桂增侃 米乐乐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预测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仍是导致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可以抑制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但能源强度的作用更强,尤其在河北省;(3)预测结果显示,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约35 318万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庆芳 周立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各方的广泛重视。各界普遍将经济界协同发展战略视为京津冀三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尤其是河北省更将其看作是自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希望借此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的要素整合和经济互动似乎并未达到各方的预期。进入"十三五"以后,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路径和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河北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路径和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兵 曹文蕊 梁林
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发展落差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有效流动配置,识别京津冀人才配置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配置模式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法,逐条分析了自2012年2月26日以来与"京津冀"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表明,京津冀人才配置的影响因素体系主要包括区域环境、组织气候和个体意愿3个层次共12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聚类分析,归纳出追赶型、发展型和进取型3类人才配置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曼 郎郸妮
选取区位商作为衡量指标,从制造业整体及其具体行业分析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该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技术要素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资本要素对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应从产业对接、配套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流动政策等方面探讨制造业产业集聚,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韦文英 孙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治理面临战略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协同发展与地方利益博弈、治理分权与协同分权、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与政府治理能力匹配、城市功能转换与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关键性问题。在剖析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预判北京治理趋势,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治理模式、调整部分政府机构职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澄 戴文俊
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给予传统金工艺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京津冀地区金工行业发展既面临激烈的外埠发展竞争和大都市(北京、天津)空间不足、成本快速上涨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具有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世界城市建设等良好机遇。如果可以对行业发展规律、产业属性、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加以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政策法规保障及其优劣势进行介绍,对加快行业创新发展,发挥京津冀地缘整体优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金工 协同发展 保障措施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祖春生 卢丹
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对各主要行业的影响以及由此给北京地区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并以工行北京分行为例从数据层面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展现。提出下一步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领域及主要思路:即围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交通一体化中的重大项目,实施积极的信贷战略,进一步深化"全量融资"理念,丰富融资营销模式,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合理提升贷存比,推动融资业务转型并提升综合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体化 疏解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