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5)
2023(10478)
2022(9360)
2021(8932)
2020(7366)
2019(17115)
2018(17023)
2017(32767)
2016(17917)
2015(19950)
2014(19766)
2013(19308)
2012(17525)
2011(15721)
2010(15547)
2009(14021)
2008(13674)
2007(11581)
2006(10031)
2005(8488)
作者
(50515)
(41792)
(41250)
(39596)
(26375)
(19932)
(18891)
(16557)
(15877)
(14807)
(14384)
(13837)
(13070)
(12994)
(12918)
(12555)
(12505)
(12388)
(11830)
(11671)
(10432)
(9965)
(9941)
(9440)
(9306)
(9302)
(9269)
(9083)
(8350)
(8346)
学科
(66308)
经济(66235)
管理(53277)
(47698)
(39952)
企业(39952)
方法(31707)
数学(27168)
数学方法(26854)
(18766)
(16780)
(16506)
中国(16499)
环境(15826)
业经(15233)
地方(14910)
农业(12479)
(12220)
(11617)
理论(11595)
(11379)
财务(11317)
财务管理(11297)
(11181)
(10900)
贸易(10896)
企业财务(10754)
技术(10610)
(10517)
教育(9589)
机构
大学(246277)
学院(244531)
管理(101417)
(90904)
经济(88769)
理学(88697)
理学院(87700)
管理学(86209)
管理学院(85787)
研究(80024)
中国(57616)
(55224)
科学(52038)
(40965)
(39445)
业大(38601)
(38367)
研究所(36315)
中心(36115)
北京(35394)
(33471)
财经(33440)
(33039)
师范(32772)
(30450)
农业(29866)
(29806)
(27695)
师范大学(26759)
经济学(25771)
基金
项目(176890)
科学(138672)
研究(129692)
基金(127730)
(111146)
国家(110221)
科学基金(94906)
社会(80295)
社会科(75925)
社会科学(75902)
基金项目(69103)
(68525)
自然(62660)
自然科(61047)
自然科学(61035)
自然科学基金(59902)
(58500)
教育(58489)
编号(53304)
资助(51761)
成果(42498)
重点(39239)
(38311)
(37205)
(36560)
课题(36197)
创新(34064)
科研(33815)
项目编号(32792)
大学(32631)
期刊
(97033)
经济(97033)
研究(69048)
中国(43000)
学报(40328)
科学(36908)
管理(34869)
(34487)
大学(30289)
(29852)
学学(28350)
教育(27604)
农业(24702)
技术(20045)
业经(16514)
(16442)
金融(16442)
财经(15029)
经济研究(14366)
图书(14125)
科技(13037)
问题(12693)
理论(12596)
(12583)
资源(12470)
(12069)
实践(11867)
(11867)
(11782)
现代(11246)
共检索到340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巍贤  王月红  
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区域合作治理是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共识,但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而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CGE模型,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问题,并构建了一个"先定上限,后定下限,再定额度"的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的完整框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京津冀大气治理的内生激励需要。该框架具体如下:首先,基于静态单区域CGE模型,设定不同的硫税冲击模拟河北省承担全部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下的产出损失,该损失即为京津应该支付给河北省的"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根据不同的大气污染治理(PM2.5)目标,测算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然后,进一步地基于京津冀动态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京津冀不同PM2.5预期目标下各自的产出损失,由此获得三地大气治理的机会成本"点值",加总后再对比"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通过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名义"占比确定补偿标准的下限。最后,在确定了京津冀不同大气环境质量预期目标下河北省应该接受的PES支付标准区间后,在基准"点值"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功能定位、经济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对补偿额度进行调整和校准,以最终确定具体的补偿额度。文章不仅对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实质性进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而且为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技术支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薇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建议在京津冀地区实施以排污权交易为主的市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清洁大气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根据京津冀重污染企业分布特点,确定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权交易范围,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权交易模式。通过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污染源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污染防治科技合作,保障大气污染排放权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的有效落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茜  姚慧琴  
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较高,但存在较大省际差异。北京和天津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均实现了DEA有效,而河北省整体距离实现DEA有效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沧州和唐山率先达到DEA有效;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人口数量和外商投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市土地扩张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阿娜  李从欣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阿娜  李从欣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本文针对京津冀如何形成有效的跨域污染联合治理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跨域合作污染治理的特征函数及模糊合作博弈的参与度函数。其次结合京津冀实际环境数据,利用模糊博弈Shapley值法获得合作省市成本分摊方案。最后分析了年平均浓度,年空气质量未达标天数及环境污染治理力对成本分摊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在评价期内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预算越大,计算的模糊博弈参与度越小,且平均浓度及污染天数与成本分摊值成正比例关系,环境污染治理力与成本分摊值成反比例关系。同时应鼓励合作省市前期治污的有效投资,在前期投资越大治污效果越好,且后期成本分摊值就越小。据此本文建立的联合治污经济利益协调机制能对参与者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促使跨域联合治污有效实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本文针对京津冀如何形成有效的跨域污染联合治理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跨域合作污染治理的特征函数及模糊合作博弈的参与度函数。其次结合京津冀实际环境数据,利用模糊博弈Shapley值法获得合作省市成本分摊方案。最后分析了年平均浓度,年空气质量未达标天数及环境污染治理力对成本分摊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在评价期内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预算越大,计算的模糊博弈参与度越小,且平均浓度及污染天数与成本分摊值成正比例关系,环境污染治理力与成本分摊值成反比例关系。同时应鼓励合作省市前期治污的有效投资,在前期投资越大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确定了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旨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动协作,形成治污合力。今年,协作小组成员确定按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共性关键问题、统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各省区市落实各自的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艳磊  吴朝阳  郑东博  
植被物候是指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大气污染物变化对植被生长峰值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究。论文利用卫星观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2001—2015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植被生长季峰值(peak of growing season,POS)、生长期最大值(maximum vegetation growth,NDVI_(max))的时间变化,探究大气污染物(PM_(2.5))对POS、NDVI_(max)的影响,阐明PM_(2.5)对POS、NDVI_(max)与气象因子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山和太行山区POS较早且NDVI_(max)较大,东南部平原POS较晚,张家口地区、燕山和太行山区NDVI_(max)呈显著增加趋势。季前降水(季前指POS或NDVI_(max)与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距多年平均POS的时间长度)对POS、NDVI_(max)的影响均较大,显著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域的12.9%、15.2%;温度影响所占比例分别为8.7%、5.9%(P<0.1)。在PM_(2.5)的影响下,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反馈不同;物候对由PM_(2.5)引起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响应同样具有空间异质性。PM_(2.5)导致中东部平原和北部燕山地区降水对POS的提前作用被低估,张家口北部丘陵地区POS的提前作用被高估,东部、南部平原和坝上地区温度对POS的提前作用被高估;整体来看,PM_(2.5)对NDVI_(max)的间接作用表现为降低NDVI_(max)(P<0.1)。长期来看,京津冀大部分地区,PM_(2.5)的直接作用表现为PM_(2.5)使POS提前、NDVI_(max)增大(P<0.1)。研究结果主要揭示了京津冀地区植被生长峰值对气候变化及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对深入理解不同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灵傲  张曦月  陆相林  
科学评价"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低碳政府绩效,为其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极为必要。基于平衡计分卡法基本原理和客观赋权法适用条件,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维度构建低碳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实证,利用两阶段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其低碳政府绩效水平,从国家、省域、城市自身三个层面为其低碳政府绩效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凤珍  何昌  蒋北辰  钱越  
在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缺失的情况下,以维护共同大气环境利益为目标,区域内各行政机关对区域间大气污染治理与大气环境保护等环境执法事务进行协调,推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进程,从而维护与实现区域间整体大气环境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