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2)
- 2023(6776)
- 2022(5979)
- 2021(5516)
- 2020(4954)
- 2019(11854)
- 2018(11630)
- 2017(23299)
- 2016(12934)
- 2015(14425)
- 2014(14654)
- 2013(14542)
- 2012(13498)
- 2011(12225)
- 2010(12398)
- 2009(11497)
- 2008(11498)
- 2007(10533)
- 2006(8982)
- 2005(8072)
- 学科
- 济(56969)
- 经济(56924)
- 业(31371)
- 管理(31148)
- 方法(27128)
- 数学(24536)
- 数学方法(24324)
- 企(24013)
- 企业(24013)
- 农(15719)
- 中国(14901)
- 地方(13987)
- 财(13979)
- 学(12502)
- 农业(10214)
- 业经(10062)
- 制(10040)
- 贸(9823)
- 贸易(9820)
- 易(9408)
- 务(8238)
- 财务(8215)
- 财务管理(8191)
- 和(7934)
- 企业财务(7752)
- 环境(7606)
- 银(7520)
- 银行(7494)
- 融(7400)
- 金融(7398)
- 机构
- 大学(186117)
- 学院(184107)
- 济(76747)
- 经济(75094)
- 管理(68399)
- 研究(64644)
- 理学(59067)
- 理学院(58242)
- 管理学(57105)
- 管理学院(56753)
- 中国(47385)
- 京(42671)
- 科学(41716)
- 农(35531)
- 财(33896)
- 所(33730)
- 研究所(30860)
- 业大(30564)
- 中心(30009)
- 农业(28200)
- 江(28066)
- 财经(27248)
- 北京(27110)
- 范(25258)
- 师范(24986)
- 经(24714)
- 经济学(24500)
- 院(23148)
- 经济学院(22343)
- 州(21586)
- 基金
- 项目(124104)
- 科学(96838)
- 基金(90112)
- 研究(87152)
- 家(79191)
- 国家(78590)
- 科学基金(66551)
- 社会(55126)
- 社会科(52353)
- 社会科学(52335)
- 基金项目(48921)
- 省(48121)
- 自然(43820)
- 自然科(42785)
- 自然科学(42769)
- 自然科学基金(41979)
- 划(41649)
- 教育(39865)
- 资助(36839)
- 编号(35013)
- 重点(28314)
- 成果(28298)
- 部(27594)
- 发(27540)
- 创(24993)
- 科研(24351)
- 课题(24313)
- 计划(23752)
- 创新(23545)
- 教育部(23079)
共检索到265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琳珊 陈彦光 李双成
城市形态和城镇体系都具有分形性质,但简单分形模型不能有效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结构特征及其背后的问题。多分形模型及分析方法是研究城市空间复杂性和描述城市异质性的有效手段。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和总建设用地的多分维谱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城镇体系及主要城市的空间演化问题。主要结果如下:(1)京津冀总建设用地的全局谱线不正常,代表中心区的谱线收敛过快,而代表边缘区和乡村地区的谱线收敛位置严重越界;(2)局部谱线单峰左偏,左(趋向中心区)高密、右(趋向边缘区)低疏,且右边数值越界;(3)多分维增长曲线服从二次logistic函数,但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增长曲线的拐点位置不同。深入分析谱线特征及其异常根源,得出如下结论:(1)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中心区填充过密,没有太多缓冲空间,而边缘区无序扩展,需要通过规划进行优化;(2)京津冀城市生长以外延扩展模式为主,但河北省总建设用地有中心集聚迹象;(3)京津冀地区特别是主要城市用地接近饱和,土地扩展速度高峰已经过去,只有河北省部分区域例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金伟 张赛茵 秦静 韩雨桐 赵洋
[目的]近年来,京津冀问题广受学术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分析京津冀领域现有文献,识别京津冀研究的知识聚类与研究网络,以从整体把握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文章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对京津冀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京津冀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1992—2005年)、缓慢发展(2006—2013年)和迅猛增长(2014—2017年) 3个阶段;研究群体主要来自京冀,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较少,且缺乏京津冀之外研究者的参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受关注度最高;协同发展、环境治理、产业转移、雄安新区等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领域。[结论]在京津冀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有必要突破"协同发展"的框架,拓展研究范畴,创新研究方法,构建研究网络,从更广泛的视角进行多元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翠玲 龙瀛
准确把握城镇扩张过程中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对城镇规划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对京津冀远景的城镇增长进行预测,本文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BUDEM)扩展到京津冀(JJJ)区域,构建了京津冀城镇空间发展分析模型(BUDEM-JJJ)。该模型以城市增长理论和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Constrained CA)模型为基础,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和单一参数循环方法(Monoloop)为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利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历史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2049年的城镇形态进行了多种情景模拟,分析了不同发展情景(Scenario)下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可为当前京津冀城镇发展方向的调整和下一轮的城镇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威 李佳洺 李洪省
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采用人口密度和交通可达性两个指标,基于10 km格网数据将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内层中心空间、外层中心空间、人口稠密的过渡空间、人口稀薄的过渡空间、人口增长的边缘空间、人口稀薄的边缘空间六种类型,结果表明:1中心空间以占9.87%的土地面积集聚了31.39%的人口,边缘空间以占75.4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47.95%的人口,中心空间的人口密度是边缘空间的4.97倍。2中心空间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的市辖区以及保定和廊坊的部分市辖区内。边缘空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这些地区以山区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该格局反映了这一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耦合的基本特点。3比照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中心空间和过渡空间与开发类地区的拟合度达61.6%,边缘空间与保护类地区的拟合度达72.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胜彬 王华伟
本文首先以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城市规模,然后利用分级路网数据建立时间网络数据集,并得到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最后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通过时序比较发现,城市间联系愈加紧密,轴带化趋势逐渐显现,其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两核两副一轴两带多中心"。结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京津冀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中部平原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功能区、南部平原拓展功能区、西北部山坝生态功能区。此外还发现,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四个城市周围形成了40-70公里的中小城镇带,亟需以区域的观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加快构建区域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剑 杨爱婷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ESDA和CSDA技术,对1992-2007年京津冀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格局和演变进行了分析。E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天津、唐山一带是京津冀经济中心,其扩散效应明显大于极化效应,而河北的西北部、中南部是经济落后区,发展缓慢。C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空间结构属于空间误差模式,说明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错位是导致目前京津冀空间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回莹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污染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显著相关;产业结构与其呈"倒U型"曲线,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自身及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镇化水平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双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镇化水平质量的提高会缓解京津冀雾霾污染,实际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FDI、人口密度等也会对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骏 林馨 吕萍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跨区域的影响,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为主要研究变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存在异质性,2014年以前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2014年后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北京和天津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而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凤 陈彦光 刘鹏
京津冀地区人水关系矛盾突出,分形可以有效描述城镇体系和水系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两者演化关系,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依据。论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多分维谱,首先分别刻画了两者的时空演化特征,其次探讨了城镇体系和水系结构之间的时空关系,最后探究了水系结构退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①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的网格维数升高、自相似性增强、从集聚向分散转变,意味着建设用地朝着空间填充程度增强、有序、分散的方向发展,而水系反之,证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空演化方向;②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的人水关系十分紧张,南水北调虽然缓和了京津冀用水问题,改善了大尺度上的水系结构,但在小尺度上改善有限;③越靠近城市中心,建设用地分形形态发育越成熟,结构越有序,越靠近外围越混乱无序;④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造成,21世纪以后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水系,重视低等级水系的保护;另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发展和水系的非线性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网格维数 多分形 城镇体系 水系 京津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龙 刘慧 张梦天
行政边界如何影响城市用地规模?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案例,基于结构方程构建5个时段(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城市用地行政边界效应模型,揭示行政边界影响下城市用地的扩张机理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行政边界对城市用地规模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行政边界通过对经济、人口等中间要素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城市用地的扩张过程;1990—2010年的5个时间节点,京津冀城市用地行政边界效应的间接影响要素中,财政支出和非农业人口的主导作用明显,社会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和职工平均工资也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滞后的阶段,社会固定资产是行政边...
关键词:
行政边界 城市用地 结构方程模型 京津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静 陈彦光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都被证明具有标度性质,但不同标度过程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以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指标为主要测度,借助位序—规模律和异速生长律研究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标度特征,并揭示等级标度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关系。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双对数线性回归估计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在一定尺度范围内,京津冀城镇体系服从位序—规模标度律和异速生长标度律。(2)借助位序—规模标度指数的比值可以估计异速生长标度指数。(3)相对于人口规模,经济产出指标异速生长的标度指数多大于1,但经济投入指标的标度指数不稳定。(4)落入标度区的城市集中于京津冀的东南一带,形成标度区域。由此可得如下结论:(1)京津冀城镇经济系统的产出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2)京津冀位序—规模分布与横向异速标度具有对应性;(3)京津冀东南区域与标度区一致,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更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智华 李铁铮 肖瑞青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6年研究对象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大小。定量计算数据揭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的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内部的协同情况,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情况均是呈现不断改善和上升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相林 马凌波 孙中伟 谢爱良
选取反映城市旅游能级的27个单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城市旅游能级指数,并划分为4个层级。从城市旅游经济能级、旅游竞争潜力能级和旅游环境支撑能级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提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以北京、天津为第一增长核心"和"以石家庄、唐山、保定为第二增长核心"的节点优化路径,构建"环京津特色旅游轴线"和"四纵旅游轴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