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7)
2023(11815)
2022(10450)
2021(9811)
2020(8083)
2019(18900)
2018(18758)
2017(36371)
2016(19869)
2015(21946)
2014(21944)
2013(21747)
2012(19772)
2011(17777)
2010(17593)
2009(15840)
2008(15286)
2007(13004)
2006(11163)
2005(9528)
作者
(57476)
(47740)
(47077)
(45196)
(30290)
(22823)
(21518)
(18773)
(18000)
(16847)
(16336)
(16047)
(14941)
(14816)
(14783)
(14521)
(14372)
(14147)
(13475)
(13472)
(11796)
(11423)
(11351)
(10730)
(10603)
(10472)
(10439)
(10349)
(9534)
(9469)
学科
(78516)
经济(78428)
管理(54795)
(51288)
(42670)
企业(42670)
方法(38003)
数学(33230)
数学方法(32829)
中国(21684)
(18867)
(18630)
(18350)
地方(17848)
业经(16224)
理论(13176)
环境(12811)
农业(12772)
(12493)
贸易(12489)
(12366)
(12277)
(12096)
技术(12085)
(12044)
财务(12034)
财务管理(12015)
企业财务(11458)
(10892)
(10466)
机构
大学(278597)
学院(275595)
管理(111745)
(105585)
经济(103134)
理学(98003)
理学院(96792)
管理学(94988)
管理学院(94483)
研究(92705)
中国(65619)
(61717)
科学(60959)
(46424)
(46302)
(44586)
业大(43801)
研究所(42858)
中心(41413)
北京(39079)
财经(38391)
(37427)
(37341)
师范(36995)
农业(35249)
(35106)
(34196)
经济学(31210)
(31098)
师范大学(30315)
基金
项目(200189)
科学(157634)
基金(146419)
研究(141998)
(128472)
国家(127477)
科学基金(110031)
社会(89349)
社会科(84721)
社会科学(84698)
基金项目(79177)
(77001)
自然(74035)
自然科(72345)
自然科学(72330)
自然科学基金(70976)
(66215)
教育(64290)
资助(59918)
编号(56619)
成果(44749)
重点(44492)
(43324)
(41974)
(41217)
课题(38828)
科研(38591)
创新(38469)
计划(37007)
教育部(36817)
期刊
(108452)
经济(108452)
研究(78845)
学报(46666)
中国(46379)
科学(42979)
(39066)
管理(38655)
大学(34671)
(32937)
学学(32644)
教育(28272)
农业(27737)
技术(22406)
(19404)
金融(19404)
财经(17651)
业经(17388)
经济研究(17339)
问题(15805)
(14955)
图书(14644)
科技(14242)
(14092)
理论(13536)
资源(13519)
技术经济(12854)
现代(12711)
(12648)
实践(12627)
共检索到382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永欢  薛晔  徐美玲  李凡  
为厘清城市间的韧性发展规律,基于2010—2018年的京津冀城市韧性各指标值,采用GA-BP神经网络,对京津冀城市韧性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利用全局寻优特点弥补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点的劣势,达到优化预测模型的目的;韧性的空间全局特征表现为空间集聚;空间局部特征表现为环京贫瘠带,沿津协同发展带,环石贫困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明玉  
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发展机理和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较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经济资源政策对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创新资源和外部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增加;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代表的中部和沿海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保持较高水平,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部高周围低的现状,分区域来看,河北省平均竞争力水平较低,且提升速度较慢;物流集群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失调阶段,与竞争力发展水平不匹配;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企业和人才培育,以及政策支持和协同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志远  张雅惠  张小红  
京津冀城市群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束缚,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破解京津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文章基于2004—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工业数据,采用改进后的RSBM-ML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测算了京津冀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异逐渐加大,出现右拖尾的特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差异增加,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空间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对于本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拉动作用,而低水平邻域会阻碍本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涛  樊丽丽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城市联系愈来愈密切,并呈现出网络化特征。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5年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时间、空间动态比较分析,将京津冀地区集聚扩散中心划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间合作和交流,利用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桃杏   杨雨帆   葛勇  
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要素全方位质量提升的过程。基于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等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应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对现代化发展程度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历经调整适应期、逐步提升期、稳步推进期3个阶段,阶段性发展特征显著。京津冀各区域现代化发展有普遍性和趋同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近邻效应、分层抱团效应明显,区域现代化受周边相邻区域的影响,同时和北京、天津等区域相邻的城市,其向上转移的概率会增加。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提出使未来京津冀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理性、平稳和均衡。政策是引领、推动和完善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重大事件的热点效应是加速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蕊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收入分配对消费、创新等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韧性的水平。研究收入差距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有益于增强经济应对风险时的预防、抵抗、恢复以及创造新增长路径能力。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对经济韧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京津冀三地为样本,选取反映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与城乡收入比作为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研究收入差距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发现不论地区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均对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彪  程达  
以能值分析法作为账户统计工具,运用SBM模型指数对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测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实际水平;2005-2014年京津冀综合代谢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格局上由2005年的"低分散"转变为2014年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高集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化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则对新陈代谢效率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泰尔指数等综合方法,以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和旅游总收入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差异较省际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四大旅游分区组内差异增大,组间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趋于均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杨宝臣  
基于SBM-Undesirable(SU)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城市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并考察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特征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京津冀大气环境效率的动态演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的效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特征均对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与环境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政府环境管理能力则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格局方面,整体上环境质量变差的城市离北京、天津较近,受其环境污染辐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西南方,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东北方,北京、天津对其周围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是很明显。耦合协调发展度方面,时间上,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先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空间上,廊坊、沧州、天津为上升型城市,唐山为下降型城市,其他为磨合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的类型由四类向三类过度,且协调发展度差距在缩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钰  梁一灿  齐艳芬  崔寅  
将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四大生态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2009—2019年生态效率测算,以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态效率时空维度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⑴从时序演进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趋于下降,"中部和东部领先"的状态尚未改变;⑵从四大生态区之间的差异来看,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态势但其内部存在较大非均衡性,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生态效率差距的主要来源;⑶从四大生态区空间收敛性来看,大部分生态区表现为σ收敛特征,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在所有生态区均为显著状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缩小区域生态差距、推进京津冀生态效率持续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菊平  潘玉君  骆华松  高大帅  
城市韧性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论文以滇中城市群49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空间分析法对2005—2019年城市韧性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进行动态模拟预测。结果发现:(1)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高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核心地区,呈“小片状”分布。较低、低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呈“边沿分散分布”空间格局。(2)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中心城市热,外围冷,“热点恒热”现象显著。(3)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能准确地预测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时空格局演变规律。韧性强的城市持续集中在中心城市。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有高度的相似性,生态韧性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论文深入研究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进行韧性的预测与分析,对于厘清城市韧性发展规律、提升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