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7)
- 2023(10285)
- 2022(8855)
- 2021(7792)
- 2020(6657)
- 2019(15858)
- 2018(15214)
- 2017(29543)
- 2016(15959)
- 2015(18015)
- 2014(18131)
- 2013(18266)
- 2012(17402)
- 2011(16014)
- 2010(16419)
- 2009(15373)
- 2008(14997)
- 2007(13646)
- 2006(12108)
- 2005(11039)
- 学科
- 济(93880)
- 经济(93807)
- 管理(42751)
- 业(38116)
- 方法(35712)
- 数学(32353)
- 数学方法(32111)
- 企(29280)
- 企业(29280)
- 地方(23878)
- 中国(22735)
- 农(19035)
- 财(18362)
- 贸(17764)
- 贸易(17761)
- 易(17165)
- 学(17037)
- 业经(15366)
- 地方经济(14425)
- 出(12807)
- 农业(12754)
- 制(12721)
- 环境(12707)
- 和(11044)
- 融(11042)
- 金融(11040)
- 银(10293)
- 银行(10269)
- 发(10016)
- 行(9836)
- 机构
- 大学(243319)
- 学院(241124)
- 济(115244)
- 经济(112971)
- 管理(89566)
- 研究(87647)
- 理学(76602)
- 理学院(75601)
- 管理学(74437)
- 管理学院(73972)
- 中国(64947)
- 京(53663)
- 科学(51934)
- 财(48830)
- 所(44602)
- 研究所(40423)
- 农(39462)
- 中心(39442)
- 财经(39051)
- 经济学(37981)
- 江(36008)
- 经(35370)
- 业大(34653)
- 北京(34264)
- 经济学院(34171)
- 范(31472)
- 师范(31219)
- 农业(31038)
- 院(30949)
- 财经大学(28793)
- 基金
- 项目(156405)
- 科学(123560)
- 基金(115061)
- 研究(112426)
- 家(99622)
- 国家(98873)
- 科学基金(84695)
- 社会(74671)
- 社会科(71002)
- 社会科学(70977)
- 基金项目(61237)
- 省(59492)
- 自然(53214)
- 自然科(51994)
- 自然科学(51980)
- 自然科学基金(51027)
- 划(50781)
- 教育(50048)
- 资助(46980)
- 编号(43342)
- 发(35639)
- 重点(35420)
- 部(35045)
- 成果(34803)
- 创(31627)
- 国家社会(31495)
- 课题(30423)
- 教育部(30094)
- 创新(29889)
- 科研(29815)
- 期刊
- 济(130034)
- 经济(130034)
- 研究(76667)
- 中国(44053)
- 财(37860)
- 学报(36116)
- 农(34585)
- 科学(33629)
- 管理(31077)
- 大学(27150)
- 学学(25638)
- 农业(23047)
- 经济研究(22330)
- 融(20913)
- 金融(20913)
- 技术(20782)
- 财经(20277)
- 问题(19130)
- 业经(17997)
- 教育(17803)
- 经(17663)
- 贸(15423)
- 技术经济(14418)
- 统计(13647)
- 国际(12590)
- 业(12563)
- 世界(12308)
- 策(11920)
- 商业(11632)
- 现代(11299)
共检索到365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强 陈倩倩 黄经南 刘学军
城市群中心城市极化过程中,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抑制,为了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总结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并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论文以200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中处于非中心地位的河北省11个主要城市作为样本,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这些城市的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长时序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有效的城市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投入冗余的要素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造成投入产出无效和冗余的原因和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促进城市群城市经济均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更高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选用京津冀城市群2014—2021年相关数据,利用断裂点模型和辐射场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格局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强极核”模式凸显,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且差距持续拉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突出但彼此之间实力悬殊;中心城市的辐射强度均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差距较大,辐射方向均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形成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形态;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腹地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与唐山四点构成的菱形结构为支撑,其他中小城市为重要节点的辐射空间格局,不同中心城市辐射腹地彼此融合、相互嵌套,通过以“点”突破、以“线”联通、以“面”扩延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泰尔指数等综合方法,以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和旅游总收入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差异较省际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四大旅游分区组内差异增大,组间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趋于均衡。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京津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分异 空间异质性 GWR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会良 杨雅旭 张伟达
本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132014年我国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进行效率评价,给出了非DEA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相关指标的投入冗出量和产出不足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会良 杨雅旭 张伟达
本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13~2014年我国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进行效率评价,给出了非DEA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相关指标的投入冗出量和产出不足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吴静
文章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调入调出平衡、总产出分析了京津冀工业26个细分产业碳排放量及产业间的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产业碳排放较低,多为碳净流入产业,河北产业碳依赖程度高,多为碳净流出产业;北京产业间关联度较低,产出碳多用于最终使用,天津河北产业间关联度较高,产出碳多用于产业生产中间使用,可考虑产业间的生产合作减排;京津冀三地碳排放关键产业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产业联合减排。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碳排放 碳关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群力 罗艳 陈平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京津冀 空间分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丽 沈镭 李艳梅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在行政主导的产业转移机制下,为了明确京、津、冀的优势工业部门,综合运用区位商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依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参考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工信部等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确定京、津、冀工业重点行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丽华
城市经济势能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辐射范围的远近,也决定着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高低。经过选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势能量级与沪苏浙城市群存在着明显差距。京津冀城市群应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契机,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扩大其经济势能量级,积极培育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动能,增强附近区域吸引力,构建均衡的城市空间布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丽华
城市经济势能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辐射范围的远近,也决定着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高低。经过选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势能量级与沪苏浙城市群存在着明显差距。京津冀城市群应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契机,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扩大其经济势能量级,积极培育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动能,增强附近区域吸引力,构建均衡的城市空间布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