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4)
2023(2353)
2022(2006)
2021(1796)
2020(1365)
2019(3463)
2018(3369)
2017(6633)
2016(3654)
2015(4045)
2014(3944)
2013(3905)
2012(3710)
2011(3382)
2010(3741)
2009(3268)
2008(3103)
2007(2677)
2006(2395)
2005(2038)
作者
(10755)
(9144)
(8688)
(8312)
(5590)
(4201)
(4107)
(3610)
(3387)
(3090)
(2984)
(2957)
(2887)
(2768)
(2758)
(2741)
(2698)
(2675)
(2522)
(2494)
(2223)
(2129)
(2054)
(2051)
(1993)
(1961)
(1839)
(1832)
(1794)
(1775)
学科
(19219)
经济(19201)
中国(8279)
管理(7606)
地方(7419)
城市(6038)
(5068)
城市经济(4271)
方法(3929)
数学(3560)
数学方法(3511)
(3408)
地方经济(3200)
环境(3132)
(3108)
(3042)
企业(3042)
(2817)
(2660)
方城(2555)
(2468)
关系(2448)
农业(2401)
业经(2384)
理论(2088)
联合(1804)
技术(1796)
(1789)
服务(1781)
(1733)
机构
大学(49997)
学院(49671)
研究(20747)
(19844)
经济(19161)
管理(17849)
(15166)
理学(15019)
理学院(14691)
管理学(14442)
管理学院(14343)
中国(13585)
科学(13263)
(10166)
北京(10121)
研究所(9310)
(9259)
中心(8900)
业大(8704)
(7883)
(7784)
师范(7716)
农业(7158)
(7072)
(6947)
师范大学(6538)
科学院(6388)
研究院(6012)
研究中心(5787)
(5751)
基金
项目(35992)
科学(28908)
基金(26294)
研究(25076)
(23128)
国家(22964)
科学基金(20097)
社会(16432)
社会科(15574)
社会科学(15571)
基金项目(14659)
自然(13468)
自然科(13160)
自然科学(13158)
(12992)
自然科学基金(12891)
(12588)
教育(10841)
资助(9807)
编号(9681)
(8695)
重点(8239)
成果(7479)
课题(7408)
(7296)
(7107)
发展(7033)
(6957)
计划(6940)
创新(6757)
期刊
(23147)
经济(23147)
研究(16145)
中国(11060)
(8197)
科学(7801)
学报(7625)
城市(7191)
大学(5797)
管理(5452)
教育(5423)
农业(5380)
学学(5331)
问题(5129)
(4764)
(4045)
技术(4044)
业经(3319)
现代(3310)
资源(3217)
发展(3188)
(3188)
(3146)
金融(3146)
经济研究(2876)
地理(2833)
城市问题(2684)
(2636)
(2464)
论坛(2464)
共检索到75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李娟  马燕坤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足、城乡联动不足、产业分工不足、市场化水平不足、基础设施一体化不足、消费和出口作用不足等许多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其在空间的有效分解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地区的区位、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以启动京津实质性合作和构建京津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契机,以深化区域制造业分工为核心,以制造业集群发展为支撑,创建"繁荣看京津,实力看河北"的区域联动型产业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比之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其区域内各城市政策差异大,经济发展差距大,补偿机制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发展城市对低发展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对周边村镇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联动合力。本文借鉴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聚焦完善补偿机制和健全学研产转化体系,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力,以期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与繁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阎东彬  王蒙蒙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京津冀三省(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具有经济互补性和企业受益于区域集聚经济的空间和功能一体化的城市群,这是研究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的基本遵循。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功能整合和城市互补是当今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三个核心概念。功能空间分布的失衡与破解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研究话题。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互补性是否存在,以及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不具有空间和功能整合效果,空间经济政策更好地集中在城市群中的较小城市内,同时城市群中不存在由城市的空间和功能整合而形成的经济互补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邢华  张常明  
创新网络是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支撑。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开始浮现,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奠定了基础。以京津冀13个城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的专利合作申请数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3个阶段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对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网络密度等指标,以考察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其演进过程。研究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已经逐步形成;(2)北京处于创新网络核心地位;(3)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不高,仍在发育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运用肯达尔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性检验,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事后一致性检验。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宁  满燕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各个城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GIS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但呈增长态势,空间上由十字结构转变为缺口饼状的递增环形结构。京津冀不同于其他城市群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行政地位和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