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9)
- 2023(16104)
- 2022(13755)
- 2021(12800)
- 2020(10503)
- 2019(24298)
- 2018(23965)
- 2017(46256)
- 2016(24814)
- 2015(27852)
- 2014(27654)
- 2013(26696)
- 2012(24715)
- 2011(22342)
- 2010(22837)
- 2009(20722)
- 2008(19929)
- 2007(17548)
- 2006(15720)
- 2005(13825)
- 学科
- 济(105955)
- 经济(105855)
- 管理(72568)
- 业(67210)
- 企(53965)
- 企业(53965)
- 方法(43808)
- 数学(38591)
- 数学方法(37895)
- 中国(31874)
- 农(29675)
- 地方(27816)
- 财(24334)
- 业经(23320)
- 环境(21940)
- 农业(19963)
- 学(19732)
- 贸(18206)
- 贸易(18192)
- 易(17563)
- 制(17495)
- 理论(16933)
- 技术(16348)
- 和(16194)
- 银(16060)
- 银行(16044)
- 划(15845)
- 发(15803)
- 融(15561)
- 金融(15560)
- 机构
- 学院(345765)
- 大学(340532)
- 济(141864)
- 经济(138755)
- 管理(135977)
- 研究(117455)
- 理学(116571)
- 理学院(115257)
- 管理学(112996)
- 管理学院(112359)
- 中国(89188)
- 京(74829)
- 科学(71588)
- 财(64332)
- 所(57976)
- 中心(54743)
- 农(54239)
- 江(52624)
- 研究所(52493)
- 财经(50342)
- 业大(49897)
- 北京(47645)
- 范(46927)
- 师范(46502)
- 经(45709)
- 院(43657)
- 经济学(42253)
- 州(42166)
- 农业(41883)
- 经济学院(37938)
- 基金
- 项目(234514)
- 科学(186255)
- 研究(173235)
- 基金(168743)
- 家(146403)
- 国家(145183)
- 科学基金(126186)
- 社会(109778)
- 社会科(104168)
- 社会科学(104140)
- 省(93160)
- 基金项目(88719)
- 自然(81486)
- 教育(80171)
- 自然科(79573)
- 自然科学(79558)
- 划(78437)
- 自然科学基金(78072)
- 编号(70849)
- 资助(69560)
- 成果(56208)
- 发(54806)
- 重点(53179)
- 部(50983)
- 课题(49855)
- 创(49176)
- 创新(45862)
- 国家社会(44933)
- 科研(44493)
- 教育部(43803)
- 期刊
- 济(159293)
- 经济(159293)
- 研究(101253)
- 中国(70994)
- 管理(50891)
- 农(48977)
- 财(48565)
- 学报(47823)
- 科学(47343)
- 教育(41354)
- 大学(37683)
- 学学(35350)
- 技术(34232)
- 农业(33886)
- 融(32740)
- 金融(32740)
- 业经(27750)
- 经济研究(25059)
- 财经(23813)
- 问题(21782)
- 经(20524)
- 业(18298)
- 统计(17598)
- 资源(17592)
- 技术经济(17553)
- 策(16589)
- 现代(16031)
- 科技(16007)
- 图书(15871)
- 商业(15656)
共检索到51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婷
依据京津冀城市群1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实际发展状况,基于DPSIR-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DPSIR模型分析环境承载力各项指标,并利用TOPSIS法评析生态环境承载力障碍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处于向好态势,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指标仍有提升空间。通过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的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之路。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并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化水平,重点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少城市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极差分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婷
依据京津冀城市群1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实际发展状况,基于DPSIR-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DPSIR模型分析环境承载力各项指标,并利用TOPSIS法评析生态环境承载力障碍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处于向好态势,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指标仍有提升空间。通过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的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之路。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并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化水平,重点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少城市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极差分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姚晓东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反映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和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并成为支撑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京津冀城市群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科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并提出提升综合承载力的建设性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利用TOPSIS法、针对局部变权TOPSIS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给出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辖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排序和"短板子承载力",并针对10个城市各自特点,分别给出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砚 赵弘
本文借助超效率CCR-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82015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与津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2)京津冀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升;(3)京津冀各城市投入——产出系统虽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未来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砚 赵弘
本文借助超效率CCR-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8~2015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与津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2)京津冀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升;(3)京津冀各城市投入——产出系统虽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未来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建设雄安国家新区的战略性历史机遇,统一认识,密切合作,促进京津冀城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砚 赵弘
本文借助超效率CCR-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8年至2015年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与津、冀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各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第二,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第三,京津冀城市的投入-产出系统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京津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砚 赵弘
本文借助超效率CCR-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8年至2015年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与津、冀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各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第二,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第三,京津冀城市的投入-产出系统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测度的文献,还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正不断推进并深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认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苑清敏 崔东军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基于DPSIR概念模型,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以区域为主要着力点的现实情况,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天津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值UESDI,得出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等级,提出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烨 李桂君 李玉龙 常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交通、住房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和能源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现状,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合理确定指标权重。选取了2001—2014年北京市城市发展指标数据,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安子琪 魏建飞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安子琪 魏建飞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带状"结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