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5)
2023(12459)
2022(10986)
2021(10240)
2020(8445)
2019(19726)
2018(19455)
2017(37820)
2016(20624)
2015(22620)
2014(22506)
2013(22275)
2012(20196)
2011(18165)
2010(18001)
2009(16214)
2008(15632)
2007(13297)
2006(11520)
2005(9815)
作者
(59251)
(49068)
(48589)
(46670)
(31062)
(23641)
(22144)
(19352)
(18595)
(17289)
(16848)
(16620)
(15525)
(15277)
(15197)
(14994)
(14762)
(14601)
(13886)
(13880)
(12225)
(11723)
(11684)
(11064)
(10928)
(10827)
(10790)
(10637)
(9848)
(9743)
学科
(81198)
经济(81109)
管理(58160)
(52836)
(43643)
企业(43643)
方法(38323)
数学(33454)
数学方法(33084)
中国(22329)
(20408)
(19740)
(19175)
地方(19050)
业经(17228)
环境(16563)
农业(13845)
(13388)
理论(13362)
技术(12757)
(12581)
(12544)
财务(12484)
财务管理(12466)
(12452)
贸易(12447)
(12291)
(11984)
企业财务(11888)
(10885)
机构
大学(287222)
学院(284758)
管理(115047)
(109358)
经济(106823)
理学(100862)
理学院(99616)
管理学(97835)
管理学院(97323)
研究(96152)
中国(67852)
(63579)
科学(63234)
(47809)
(47797)
(46578)
业大(45621)
研究所(44298)
中心(42910)
北京(40183)
财经(39637)
(39009)
(38933)
师范(38579)
农业(36642)
(36207)
(35669)
经济学(32498)
(32425)
师范大学(31631)
基金
项目(207812)
科学(163906)
基金(151836)
研究(147854)
(133293)
国家(132277)
科学基金(114148)
社会(93598)
社会科(88794)
社会科学(88769)
基金项目(82608)
(80465)
自然(76386)
自然科(74579)
自然科学(74562)
自然科学基金(73189)
(68930)
教育(66552)
资助(61373)
编号(58811)
重点(46270)
成果(46094)
(44887)
(44002)
(42867)
课题(40189)
创新(40028)
科研(39854)
计划(38343)
国家社会(38260)
期刊
(113851)
经济(113851)
研究(81017)
中国(48260)
学报(48252)
科学(44475)
(40727)
管理(39212)
大学(35773)
(34002)
学学(33736)
农业(28889)
教育(28711)
技术(22539)
(19591)
金融(19591)
业经(18818)
财经(18287)
经济研究(17855)
问题(16445)
(15486)
科技(15016)
图书(14935)
资源(14834)
(14759)
理论(13693)
现代(13220)
(13173)
技术经济(13024)
实践(12768)
共检索到393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钰  梁一灿  齐艳芬  崔寅  
将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四大生态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2009—2019年生态效率测算,以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态效率时空维度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⑴从时序演进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趋于下降,"中部和东部领先"的状态尚未改变;⑵从四大生态区之间的差异来看,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态势但其内部存在较大非均衡性,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生态效率差距的主要来源;⑶从四大生态区空间收敛性来看,大部分生态区表现为σ收敛特征,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在所有生态区均为显著状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缩小区域生态差距、推进京津冀生态效率持续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梁一灿  齐艳芬  崔寅  
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时空双维度对各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及空间相关性刻画,并构建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探讨其长期动态转移趋势。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进上,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走势,低生态效率城市的效率波动剧烈。(2)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凸显"东南高西北低"布局态势,高高集聚区分布于京津一带和冀东南地区,低低集聚区位于河北北部。(3)从四个连续区间来审视京津冀生态效率四大等级,发现其整体趋势倾向于低等级方向,呈现俱乐部收敛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全方位提升该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梁一灿  齐艳芬  崔寅  
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时空双维度对各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及空间相关性刻画,并构建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探讨其长期动态转移趋势。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进上,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走势,低生态效率城市的效率波动剧烈。(2)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凸显"东南高西北低"布局态势,高高集聚区分布于京津一带和冀东南地区,低低集聚区位于河北北部。(3)从四个连续区间来审视京津冀生态效率四大等级,发现其整体趋势倾向于低等级方向,呈现俱乐部收敛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全方位提升该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雪  狄乾斌  季建文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生态绩效水平及其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生态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沧州市和唐山市在研究期内始终保持在生产前沿面以上,北京市和石家庄市远远低于生产前沿面,城市生态绩效水平提升空间较大。②绝对差异变化和相对差异波动幅度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阶段变化特征明显,近两年差异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绩效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贴近沿海地区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③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低碳潜能、空气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生态绩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的估计系数为负且较显著;人口压力是阻碍生态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性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怡  茶洪旺  
运用包含污染物排放的非经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京津冀13个地级城市的环境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环境效率的整体水平较低,2008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京津冀环境效率既存在绝对收敛又呈现条件收敛,即京津冀环境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控制变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外商直接投资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环境效率收敛过程的影响不同,人均GDP和能源强度与环境效率的变化显著负相关,对环境效率的收敛过程起到抑制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则相反,对环境收敛过程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对环境效率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孟真  梁志霞  潘莹雪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及圈内各城市存在σ收敛,各城市内部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都市圈整体及大部分城市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仅唐山市不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先峰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DEA方法测算了1992~2005年间京津冀地区总的以及分产业的生产率,并检验了三个地区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表明,在1992~2005年,京津冀地区总的生产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三地总的生产率表现出很强的收敛性;京津冀地区总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地产业结构的不同;天津市向河北省的收敛源于服务业和工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北京市向河北省和天津市收敛则是由于其在服务业比重和生产率上的不断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景文  毕胜  梁志霞  
强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是突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优化空间战略规划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利用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城市流强度模型,分别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整体空间联系特征及"三轴"上六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城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三轴"中京津方向城市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京保石和京唐秦方向城市间联系相对较弱;"三轴"上六大核心城市,除北京、天津外,其他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不突出,产业优势不显著,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霞  王德起  
运用GIS工具,结合地统计学空间差值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一级市场工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工业地价呈波浪状次第衰减趋势;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不平稳衰减趋势,存在明显的地价"悬崖"与"价值洼地",城市群腹地的工业用地价值未得到充分显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胜彬  王华伟  
本文首先以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城市规模,然后利用分级路网数据建立时间网络数据集,并得到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最后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通过时序比较发现,城市间联系愈加紧密,轴带化趋势逐渐显现,其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两核两副一轴两带多中心"。结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京津冀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中部平原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功能区、南部平原拓展功能区、西北部山坝生态功能区。此外还发现,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四个城市周围形成了40-70公里的中小城镇带,亟需以区域的观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加快构建区域城市。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群力  罗艳  陈平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宇飞  方创琳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是近年来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县域为单元,利用PM2.5、NO2遥感反演等数据,设计资源投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县域单元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与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1资源投入、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格局存在明显时空分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三市及周边部分县区;22006、2010、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