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4)
2023(15543)
2022(12892)
2021(11534)
2020(9976)
2019(22530)
2018(21983)
2017(42679)
2016(23447)
2015(25709)
2014(25624)
2013(25699)
2012(23746)
2011(21229)
2010(21577)
2009(20456)
2008(20660)
2007(18898)
2006(16573)
2005(14941)
作者
(71382)
(59819)
(59739)
(56370)
(37917)
(28756)
(27024)
(23484)
(22494)
(21131)
(20393)
(19735)
(18995)
(18978)
(18717)
(18420)
(18410)
(17676)
(17228)
(17194)
(15169)
(14579)
(14478)
(13585)
(13575)
(13337)
(13300)
(13177)
(12054)
(11945)
学科
(104496)
经济(104365)
(91328)
管理(79421)
(79194)
企业(79194)
方法(46659)
数学(37561)
数学方法(37196)
(33437)
(33408)
业经(30910)
中国(27170)
农业(23685)
(21978)
财务(21935)
财务管理(21901)
企业财务(20716)
地方(20291)
(19721)
(19445)
贸易(19438)
(19233)
技术(19052)
(18722)
(17534)
理论(17343)
(16254)
(15574)
环境(14966)
机构
学院(351595)
大学(348636)
(147018)
经济(144176)
管理(136014)
理学(117317)
理学院(115971)
研究(115167)
管理学(114199)
管理学院(113552)
中国(87544)
(74961)
科学(72984)
(68842)
(67916)
(59842)
业大(56734)
农业(54779)
研究所(54300)
财经(54257)
(53312)
中心(52094)
(49190)
北京(46904)
经济学(45146)
(43052)
师范(42536)
(42122)
经济学院(41062)
(40404)
基金
项目(231368)
科学(182472)
基金(169830)
研究(161536)
(149641)
国家(148331)
科学基金(127673)
社会(105848)
社会科(100429)
社会科学(100395)
(91340)
基金项目(90716)
自然(84339)
自然科(82485)
自然科学(82458)
自然科学基金(81037)
(76688)
教育(72449)
资助(68236)
编号(62664)
重点(51882)
(50244)
(50128)
(50106)
成果(48917)
(47804)
创新(46358)
科研(44786)
国家社会(44074)
计划(43602)
期刊
(165848)
经济(165848)
研究(100898)
(62899)
中国(62126)
学报(60386)
(55791)
科学(53889)
管理(51947)
大学(44886)
学学(42936)
农业(42221)
业经(29354)
(29100)
金融(29100)
技术(29025)
财经(28154)
教育(26614)
经济研究(26440)
(24778)
(24265)
问题(23693)
技术经济(19796)
商业(18798)
(18157)
现代(17365)
(17222)
科技(16239)
统计(16142)
世界(15631)
共检索到513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田芬  
京津冀地区已是一个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中,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通业集聚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旨在将零售、物流、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这种集聚通常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从而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丰富了消费选择。本文将探究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影响,并关注收入水平的中介作用,旨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以促进地区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消费规模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在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促进消费规模提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收入水平在京津冀城市群流通业集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凡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数字经济可通过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和降低商品零售价格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将流通业聚集纳入研究范畴并建立门槛模型发现,流通业聚集过度化会降低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需对京津冀地区流通业聚集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文章提出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流通业聚集政策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馨玮   罗翠梅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对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可以显著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在环京城市表现较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市场一体化通过加快产业聚集,从而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明辉   刘继来  
随着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结合更加紧密,探讨数字物流如何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业发展效益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且这一影响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影响机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通过缓解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提升。最后,本文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晓   刘景芝   张茜  
本文基于2014-2020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倒“U”型关系,其对邻接地区居民消费结构改善起到带动作用;从区域层面和城乡层面来看,平台经济发展能显著改善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通过引入中介变量后发现,平台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本文提出持续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建立完善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平台经济行业优秀人才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潜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口集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代表之一。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变革,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内地的重要经济区域,其居民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对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具有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集聚对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考虑消费习惯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因此,本文将实证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集聚对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考察消费习惯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旨在深化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人口集聚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理解,为政策制定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集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消费习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集聚促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辛静静  侯圣银  王德起  
依据集聚经济相关理论与研究,可以模拟出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及该城市体系中各城市的产业部门集聚弹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群经济学视角的均衡模型。针对中心城市过度集聚问题,应当通过配置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部门人口以实现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的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景华  冯剑  张吉福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宁  满燕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各个城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GIS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但呈增长态势,空间上由十字结构转变为缺口饼状的递增环形结构。京津冀不同于其他城市群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行政地位和经济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奎  李广东  劳昕  
科学解析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不仅有助于深化产业空间演化相应理论,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论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全国工业企业库数据,采用经校正的产业比重变动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进行了解析,并据此提出优化调控对策。主要结论有:①产业空间重构是推动城市群发育与成熟的重要动力,其中嵌入全球价值链并持续攀升是推动城市群高级化的基础动力,而内部产业空间重构则是完善产业合作网络、推动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此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全球化、郊区化的交互是形成双"C"字形空间格局的基础与支撑;②在国际产业空间重构方面,目前天津市为承接核心,北京次之,其余城市发展则相对滞后;③在城市群内部产业空间重构方面,由北京—天津—唐山—沧州围成的内"C"字形范围是产业空间重构的核心区,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驱动特征,其中纺织服装业表现为全球价值链主导下的市场驱动,化学产业表现为环境管制与水资源依赖的双重作用,钢铁产业表现为明显的政府主导,医药制造业则表现为全球价值链主导下的政府调控;④京津冀城市群的内"C"字形地区应侧重产业升级,外"C"字形地区则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以内"C"引领外"C",以外"C"保障内"C",双"C"联动,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