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7)
- 2023(14185)
- 2022(11905)
- 2021(10905)
- 2020(8807)
- 2019(20562)
- 2018(20355)
- 2017(39061)
- 2016(21574)
- 2015(24287)
- 2014(24191)
- 2013(23715)
- 2012(21373)
- 2011(19120)
- 2010(18999)
- 2009(17160)
- 2008(16400)
- 2007(14168)
- 2006(12422)
- 2005(10826)
- 学科
- 济(86928)
- 经济(86830)
- 管理(58072)
- 业(55250)
- 企(44461)
- 企业(44461)
- 方法(38117)
- 数学(33041)
- 数学方法(32687)
- 中国(25658)
- 农(24780)
- 地方(20558)
- 业经(20173)
- 学(19378)
- 财(18610)
- 农业(16540)
- 理论(14329)
- 制(14197)
- 环境(14053)
- 贸(13791)
- 贸易(13784)
- 易(13265)
- 和(13212)
- 技术(12988)
- 发(12189)
- 划(11747)
- 教育(11581)
- 务(11446)
- 财务(11377)
- 财务管理(11359)
- 机构
- 大学(303701)
- 学院(301277)
- 管理(120193)
- 济(116411)
- 经济(113675)
- 理学(104830)
- 理学院(103556)
- 研究(102696)
- 管理学(101675)
- 管理学院(101148)
- 中国(72963)
- 京(67612)
- 科学(66649)
- 农(51532)
- 所(51190)
- 财(49735)
- 业大(48577)
- 研究所(47257)
- 中心(45617)
- 江(42979)
- 北京(42646)
- 范(42133)
- 师范(41754)
- 财经(40777)
- 农业(40370)
- 院(37586)
- 经(37200)
- 州(34815)
- 经济学(34332)
- 师范大学(34179)
- 基金
- 项目(215738)
- 科学(169991)
- 基金(156393)
- 研究(155633)
- 家(136969)
- 国家(135839)
- 科学基金(117123)
- 社会(97980)
- 社会科(92837)
- 社会科学(92810)
- 基金项目(84405)
- 省(84047)
- 自然(77158)
- 自然科(75372)
- 自然科学(75355)
- 自然科学基金(73972)
- 划(71714)
- 教育(70616)
- 编号(63284)
- 资助(62720)
- 成果(50251)
- 重点(48325)
- 发(46506)
- 部(46335)
- 创(44463)
- 课题(43784)
- 创新(41511)
- 科研(41058)
- 国家社会(40082)
- 大学(39522)
- 期刊
- 济(125157)
- 经济(125157)
- 研究(87446)
- 中国(55743)
- 学报(50421)
- 农(46788)
- 科学(46423)
- 管理(41862)
- 大学(37796)
- 学学(35321)
- 财(35004)
- 教育(34562)
- 农业(32658)
- 技术(25465)
- 融(21238)
- 金融(21238)
- 业经(21016)
- 经济研究(19493)
- 财经(18662)
- 问题(18146)
- 图书(17106)
- 业(16491)
- 经(15911)
- 科技(15381)
- 资源(14920)
- 理论(14347)
- 现代(14329)
- 版(14126)
- 技术经济(14090)
- 业大(13277)
共检索到42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娟 孙桂平 石晓丽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京津冀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区域新型城镇化作为研究对象,将GIS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21个能够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系统地测算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差异,1995~2010年空间差异不断减小;(2)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低地";(3)1995~2010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未...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奔 薛阳
本文在全面梳理有关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突变理论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存在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产业分工布局仍需逐步优化等问题;社会城镇化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薄弱;生态城镇化方面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超限、土地城镇化过快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镇化 质量评价 突变理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明星 郭莎莎 陆大道
新型城镇化突出强调实现“人的城镇化”,摸清流动人口的特征与格局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收支情况等流动特征,以及流动人口的“源”(来源地)、“汇”(流入地)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呈现出受教育水平偏低,户口类型以农业为主,并以跨省流动为主等特征;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收入水平以低、中收入为主,恩格尔系数高于常住人口平均水平,行业分布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赵栩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较为突出,处于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测度模型,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经历了较为显著的"S"型周期性变化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呈现较大幅度起伏,三者不平衡、不协调特征显著。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测度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春杨 任晓红
根据收集的城市间铁路客运车次数据,构建吸附指数和依附指数,基于人口流向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联动格局与时空演进特征,并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增长及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异构效应。结果显示:随着铁路网的完善,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吸附能力在考察期内呈现更加均衡的发展趋势,但仍表现为鲜明的首位型分布特征;借助于高铁,城市联动关系得以重组,"中心—腹地"联动格局的空间分异得到明显优化;高铁建设加速了途经城市的经济扩张和规模增长,使城市群空间格局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已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格局重构的新动力。
关键词:
高铁 京津冀地区 城市群 空间格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连标 陈惠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和趋势面分析,探究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基于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京津冀污染物排放当量有所下降,但碳排放呈增长趋势;(2)京津冀整体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有所下降,且北部、中部和南部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收敛性特征;(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中部>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4)能源强度、人均GDP、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水平是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影响最大。本文建议京津冀地区强化能耗双控、引导高质量外资向绿色低碳产业投入,因地制宜明确适宜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雷 鲁强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柴多多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采用ESDA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县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动情况,提出城镇化率变动分城乡贡献度指标并就京津冀地区进行研究,采取空间误差模型与GWR的方法分别考察该地区城镇化全局和局部的驱动力状况。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城镇化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并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2)城镇化率提高过程呈现收敛模式,高城镇化率地区对于周边城镇化率过低的地区具有带动作用;(3)对于城镇化率提高的地区,其增量中乡村贡献度的高值分布与城镇化程度低的一些地区重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彪 程达
以能值分析法作为账户统计工具,运用SBM模型指数对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测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实际水平;2005-2014年京津冀综合代谢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格局上由2005年的"低分散"转变为2014年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高集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化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则对新陈代谢效率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冬
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城市流6个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对2012—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以及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呈现上升态势,但三地差距明显,北京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天津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河北各市处于失调阶段,且均为中度和重度失调,城镇化质量亟待提升。北京的创新、开放、城市流指数较高,国家中心城市特征显著;天津的创新、开放指数占优,但城市流指数偏低,国家中心城市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北各市近年来的着力点在绿色发展方面,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型的特征明显,但整体城镇化水平偏低。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协调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张志宏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差别大,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二者之间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为评价基期,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揭示京津冀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耦合协调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之间为高度协调,发展类型为集约度滞后型;天津市和沧州市为中度协调,天津市发展类型是集约度滞后型,沧州市为城镇化滞后型;河北省除了沧州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均为低度协调。从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远,受到北京和天津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不大,区域建设用地与城镇化为低度协调,并且为城镇化滞后;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受到北京和天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强,因此城镇化滞后型和集约利用滞后型处在此消彼长、向协调发展的过渡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燕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