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7)
- 2023(11203)
- 2022(9678)
- 2021(8573)
- 2020(7150)
- 2019(16205)
- 2018(15760)
- 2017(30005)
- 2016(16532)
- 2015(17963)
- 2014(17489)
- 2013(17148)
- 2012(15631)
- 2011(14124)
- 2010(14139)
- 2009(13337)
- 2008(13038)
- 2007(11290)
- 2006(10085)
- 2005(8945)
- 学科
- 济(68408)
- 经济(68293)
- 管理(53248)
- 业(46918)
- 企(38040)
- 企业(38040)
- 方法(28355)
- 数学(25218)
- 数学方法(25006)
- 财(20318)
- 中国(19720)
- 农(18142)
- 地方(16802)
- 制(16448)
- 环境(15694)
- 业经(14859)
- 学(13623)
- 务(12246)
- 财务(12227)
- 财务管理(12203)
- 农业(12143)
- 贸(12103)
- 贸易(12100)
- 易(11679)
- 企业财务(11641)
- 划(11421)
- 体(11290)
- 银(10435)
- 银行(10396)
- 融(10369)
- 机构
- 大学(236937)
- 学院(235397)
- 济(99643)
- 经济(97668)
- 管理(90428)
- 研究(81754)
- 理学(78987)
- 理学院(78016)
- 管理学(76851)
- 管理学院(76428)
- 中国(59900)
- 京(52005)
- 科学(51286)
- 财(46009)
- 农(44317)
- 所(41203)
- 业大(39240)
- 研究所(37657)
- 中心(37043)
- 财经(36764)
- 农业(35076)
- 江(34009)
- 经(33405)
- 北京(32304)
- 经济学(31463)
- 院(29778)
- 范(28907)
- 经济学院(28527)
- 师范(28498)
- 财经大学(27453)
- 基金
- 项目(168441)
- 科学(133438)
- 基金(125807)
- 研究(115733)
- 家(112234)
- 国家(111397)
- 科学基金(95499)
- 社会(78538)
- 社会科(74642)
- 社会科学(74622)
- 基金项目(68134)
- 省(64110)
- 自然(63041)
- 自然科(61569)
- 自然科学(61550)
- 自然科学基金(60437)
- 划(55528)
- 教育(51497)
- 资助(49680)
- 编号(43000)
- 重点(38370)
- 部(37213)
- 发(36196)
- 创(35356)
- 制(34578)
- 国家社会(33796)
- 创新(33341)
- 成果(33102)
- 科研(32760)
- 计划(31961)
- 期刊
- 济(104618)
- 经济(104618)
- 研究(67419)
- 中国(43937)
- 学报(42396)
- 农(39007)
- 科学(38130)
- 财(35960)
- 大学(31817)
- 管理(31520)
- 学学(30556)
- 农业(25749)
- 融(19654)
- 金融(19654)
- 财经(18479)
- 经济研究(17091)
- 业经(16524)
- 教育(16460)
- 技术(16448)
- 经(15889)
- 问题(15744)
- 业(13435)
- 版(12235)
- 资源(11775)
- 科技(11766)
- 业大(11346)
- 现代(10697)
- 技术经济(10489)
- 贸(10421)
- 商业(10372)
共检索到337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杨宝臣
基于SBM-Undesirable(SU)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城市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并考察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特征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京津冀大气环境效率的动态演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的效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特征均对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与环境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政府环境管理能力则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茜 姚慧琴
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较高,但存在较大省际差异。北京和天津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均实现了DEA有效,而河北省整体距离实现DEA有效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沧州和唐山率先达到DEA有效;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人口数量和外商投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市土地扩张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赛 薛勇 黄钊坤
环境与就业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绕不开的两个重要议题,聚焦京津冀城市群,基于201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和空间杜宾多种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中,环境规制对就业呈现U型影响,因此应从发展的眼光看,长期坚持环境治理,才能突破就业规模提升的U型拐点;(2)截至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中的8个城市尚未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因此各城市环境规制政策应有针对性,促使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进行流动,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就业规模的整体提升;(3)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对于已经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持续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对于尚未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争取尽快突破拐点,同时加强各城市间环境治理技术的联系,达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与就业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环境规制 就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周永恺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婷婷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先发地区,在经济上的成果有目共睹。但近年来,在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上饱受诟病。合理分析导致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为何如此严重的原因,对进一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改革,保障京津冀地区切身实际的人民利益,带动京津冀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计量的方法对2004~2013年京津冀三地环境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的减少有不显著的正向作用,煤炭使用的减少对大气污染的减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天津地区的环境规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北京河北两地的环境规制力度有待加强。最后,基于一系列研究结果,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大气污染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志新
据环保部2014年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4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高于全国74个城市11.4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12个城市超标,京津冀成为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促进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必须加大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和先进环保科技与设备的引资及引进,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政府要严格执法,用法律、法规"倒逼"传统外资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阎东彬 王蒙蒙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京津冀三省(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具有经济互补性和企业受益于区域集聚经济的空间和功能一体化的城市群,这是研究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的基本遵循。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功能整合和城市互补是当今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三个核心概念。功能空间分布的失衡与破解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研究话题。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互补性是否存在,以及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不具有空间和功能整合效果,空间经济政策更好地集中在城市群中的较小城市内,同时城市群中不存在由城市的空间和功能整合而形成的经济互补性。
关键词:
空间整合 功能整合 经济互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朴胜任 李健 苑清敏
基于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利用三种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对环境效率有较大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对于碳排放的敏感度要大于二氧化硫;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环境效率;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明显,规模效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能力对环境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关键词:
不同处置性 京津冀城市群 环境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朴胜任 李健 苑清敏
基于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利用三种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对环境效率有较大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对于碳排放的敏感度要大于二氧化硫;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环境效率;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明显,规模效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能力对环境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关键词:
不同处置性 京津冀城市群 环境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分异 空间异质性 GWR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泰尔指数等综合方法,以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和旅游总收入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差异较省际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四大旅游分区组内差异增大,组间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趋于均衡。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京津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京津冀 空间分异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群力 罗艳 陈平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浩 王子羿 王婧 孟娜
基于2000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与数理统计方法,设计4组城市气温对比方案,定量模拟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2840 km2,94.37%由耕地转换而来;2)北京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天津和唐山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3)分季节来看,北京与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群季均气温的影响排序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冬季;4)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北京市年均气温增加0.07℃,且夏季降温作用明显,而该变化对天津市年均气温作用不明显,但秋季与冬季的增温区域形成了京津唐热环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遥响应"特性,因而有必要从大尺度、泛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