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0)
2023(15574)
2022(13493)
2021(12372)
2020(10429)
2019(23844)
2018(23390)
2017(44517)
2016(24503)
2015(27216)
2014(26745)
2013(26456)
2012(23929)
2011(21618)
2010(21391)
2009(19429)
2008(18848)
2007(16031)
2006(14061)
2005(11930)
作者
(72982)
(60622)
(60184)
(57163)
(38258)
(29275)
(27274)
(23959)
(23103)
(21350)
(20615)
(20543)
(19242)
(18930)
(18657)
(18607)
(18511)
(18025)
(17281)
(17085)
(15365)
(14635)
(14461)
(13731)
(13587)
(13519)
(13302)
(13096)
(12285)
(12191)
学科
(97473)
经济(97358)
管理(69897)
(64071)
(52610)
企业(52610)
方法(44885)
数学(39380)
数学方法(38935)
中国(25731)
(25663)
(24367)
(22895)
地方(21428)
业经(21264)
环境(18865)
农业(17437)
(16770)
贸易(16765)
(16211)
技术(15504)
(15323)
理论(15277)
(15203)
(14650)
(14430)
财务(14364)
财务管理(14345)
企业财务(13603)
(12351)
机构
大学(344360)
学院(342322)
管理(136500)
(131214)
经济(128307)
理学(119804)
理学院(118391)
管理学(116198)
研究(116160)
管理学院(115599)
中国(83048)
科学(77837)
(75710)
(65132)
业大(59856)
(59180)
(56022)
研究所(54938)
中心(52124)
农业(51698)
(47901)
北京(47348)
财经(46179)
(44917)
师范(44367)
(42659)
(42212)
(39089)
经济学(38577)
技术(36196)
基金
项目(249978)
科学(195282)
基金(181135)
研究(173846)
(161474)
国家(160182)
科学基金(136649)
社会(109630)
社会科(103951)
社会科学(103921)
(98496)
基金项目(97850)
自然(92449)
自然科(90247)
自然科学(90221)
自然科学基金(88566)
(84125)
教育(78812)
资助(73436)
编号(69039)
重点(56358)
(53332)
(53318)
成果(53179)
(52080)
创新(48665)
计划(48304)
科研(48280)
课题(47672)
大学(44997)
期刊
(135595)
经济(135595)
研究(92935)
学报(64147)
中国(63742)
(57536)
科学(56212)
大学(46870)
管理(46342)
学学(44490)
(40541)
农业(40059)
教育(33191)
技术(27125)
业经(23499)
(22255)
金融(22255)
经济研究(21578)
财经(21217)
(20774)
问题(19390)
科技(18906)
(18159)
资源(17963)
业大(17639)
(17294)
图书(17153)
技术经济(15738)
理论(15069)
现代(15029)
共检索到477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潘佩佩   王晓旭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勇  孙瑞欣  
将土地因素引入水—能源—粮食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8年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和增长趋势。(2)将土地纳入水—能源—粮食系统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大多数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3)土地与水—能源—粮食子系统组成的两要素系统的协调水平会进行叠加或抵消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京津冀城市群在考虑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土地对水—能源—粮食系统整体及内部子系统的影响,根据城市自身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洁  姜丰  栗志慧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城市群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唐秦和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耦合协调格局。但是由于人口发展水平提升较慢,高耦合协调城市存在人口与空间耦合协调度滞后的特征,低耦合协调城市主要存在产业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系统思维进一步推进产业、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浩  王子羿  王婧  孟娜  
基于2000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与数理统计方法,设计4组城市气温对比方案,定量模拟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2840 km2,94.37%由耕地转换而来;2)北京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天津和唐山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3)分季节来看,北京与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群季均气温的影响排序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冬季;4)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北京市年均气温增加0.07℃,且夏季降温作用明显,而该变化对天津市年均气温作用不明显,但秋季与冬季的增温区域形成了京津唐热环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遥响应"特性,因而有必要从大尺度、泛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张志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张志宏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差别大,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二者之间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为评价基期,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揭示京津冀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耦合协调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之间为高度协调,发展类型为集约度滞后型;天津市和沧州市为中度协调,天津市发展类型是集约度滞后型,沧州市为城镇化滞后型;河北省除了沧州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均为低度协调。从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远,受到北京和天津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不大,区域建设用地与城镇化为低度协调,并且为城镇化滞后;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受到北京和天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强,因此城镇化滞后型和集约利用滞后型处在此消彼长、向协调发展的过渡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本文运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PVAR模型,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实证解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土地潜在综合承载力的挖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加和结构优化;(2)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波动均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3)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从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再向勉强协调,然后向中度协调过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丽英  梁彦庆  黄志英  史思琪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了生态文明背景下,2007—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状态、耦合协调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京津冀健康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值随时间均以京津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递减,但健康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要优于土地集约利用。(2)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但随时间差距逐渐缩小;历年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均呈显著集聚状态,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3)因子探测器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子,交互式探测器进一步揭示了各驱动因子的交互促进能力。研究结果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燕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燕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