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2)
2023(10076)
2022(8423)
2021(7418)
2020(5790)
2019(13410)
2018(13143)
2017(24192)
2016(12592)
2015(13752)
2014(13577)
2013(13450)
2012(12978)
2011(11925)
2010(12312)
2009(11174)
2008(10957)
2007(9864)
2006(8972)
2005(8329)
作者
(36867)
(30747)
(30335)
(28537)
(19561)
(14591)
(13700)
(11847)
(11727)
(10898)
(10480)
(10207)
(9913)
(9642)
(9543)
(9245)
(9073)
(8783)
(8737)
(8695)
(7627)
(7482)
(7283)
(7095)
(6926)
(6836)
(6686)
(6685)
(6090)
(6037)
学科
(60452)
经济(60401)
管理(38647)
(38610)
(30774)
企业(30774)
中国(23925)
地方(22730)
技术(17824)
(16345)
方法(15343)
业经(15322)
技术管理(12899)
数学(12349)
数学方法(12268)
地方经济(12078)
(11697)
农业(11547)
(11046)
金融(11046)
(10935)
银行(10924)
(10743)
环境(10470)
(10115)
(10042)
贸易(10028)
(9843)
(9545)
(9326)
机构
学院(180092)
大学(176623)
(77564)
经济(75822)
管理(68976)
研究(68894)
理学(57807)
理学院(57000)
管理学(56259)
管理学院(55878)
中国(52292)
(42032)
科学(40330)
(34227)
(32971)
中心(30779)
研究所(30631)
(28865)
北京(27777)
(27140)
(26563)
师范(26358)
(25646)
财经(25028)
业大(24005)
(23695)
(22568)
经济学(22556)
师范大学(21211)
农业(20638)
基金
项目(117785)
科学(94907)
研究(89488)
基金(83490)
(71922)
国家(71241)
科学基金(62448)
社会(58516)
社会科(55599)
社会科学(55588)
(48056)
基金项目(44921)
(40358)
教育(39578)
自然(38139)
自然科(37339)
自然科学(37336)
自然科学基金(36661)
编号(35266)
(32469)
资助(31326)
(30539)
成果(28234)
创新(27568)
重点(26886)
发展(26744)
课题(26668)
(26283)
(24391)
国家社会(23801)
期刊
(96834)
经济(96834)
研究(61465)
中国(46449)
管理(29941)
(26091)
教育(24786)
科学(24701)
(22691)
学报(22129)
(19635)
金融(19635)
农业(17990)
技术(17657)
大学(17500)
业经(17198)
学学(16012)
经济研究(15132)
问题(13621)
科技(11757)
财经(11734)
(10611)
(10369)
技术经济(10238)
(10207)
现代(9814)
(9562)
论坛(9562)
商业(9373)
(9260)
共检索到295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理清京津冀城市群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是下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也将决定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空间格局与布局形态。本文在借鉴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凝练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当前呈现的三大基本格局、三大基本趋势,并据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四大着力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士运  曹倩  申红艳  张红  
在中微观层面,从区域协同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依据协同论和创新网络等理论,基于基础、主体、要素、载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从主体合作、要素流动、载体共建、产业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包括创新基础有待改善、主体合作仍需加强、要素流动与共享程度不够、载体共建能力还需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升等;最后,提出“夯实创新基础—强化协同合作—加快共享互通—加大共建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陈耀  
该文选取人均GDP、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进出口额五项指标,采用威尔逊系数法,对1999—2013年的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与长三角的均衡发展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显著,五项指标所衡量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外向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且差距收敛趋势不明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的原因是:产业配套不协同、城市群利益分配冲突、行政体制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合城市群协同发展理论及实践,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2014年2月1日~2015年1月31日期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952篇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报刊文献为样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热点主题、薄弱环节等进行分析,挖掘出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的热点领域,识别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各自定位与诉求,探究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以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实践推进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振军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必将是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和质量的卓越。现实阻力来自固有体制、观念的束缚以及政策刚性与大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冲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学莉  温夫成  李英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和特征的系统分析,结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提出应从强化合作意识、突出"双核"驱动作用、完善区域产业链条以及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等方面制定、实施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带状"结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登科  
京津冀地区古称燕赵之地。这里有着相同的历史沿革和不可分割的地形地貌。这里,秦汉时是中原的东北边陲,三国时同属曹魏管辖,到唐朝,它是保卫中原的东北方军事重地,辽代时,则是北京与契丹统治者的接壤交错地带。金代,又均在女真完颜氏的版图之内,元明清三朝,均同属于京畿之地。从地理环境上看,京津冀地区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红  孙艳艳  苗润莲  毛卫南  曹倩  
基于产业协同和创新网络等理论,以主体、载体、要素、环境等资源分布和互动关系为重点构建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结合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研究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资源基础,从主体培育、载体共建、要素共享等方面分析协同进展与成效。基于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链布局—强核引领—平台支撑—服务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提升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