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4)
- 2023(13199)
- 2022(11019)
- 2021(9779)
- 2020(7887)
- 2019(17805)
- 2018(17094)
- 2017(32138)
- 2016(17566)
- 2015(18842)
- 2014(18462)
- 2013(18241)
- 2012(17063)
- 2011(15660)
- 2010(15858)
- 2009(14433)
- 2008(14069)
- 2007(12313)
- 2006(11103)
- 2005(10048)
- 学科
- 济(77373)
- 经济(77289)
- 业(45363)
- 管理(44216)
- 企(31930)
- 企业(31930)
- 中国(28582)
- 方法(27528)
- 数学(24476)
- 数学方法(24274)
- 地方(24121)
- 农(21624)
- 业经(17389)
- 财(15534)
- 农业(15184)
- 银(15127)
- 银行(15077)
- 学(14689)
- 行(14505)
- 贸(14504)
- 贸易(14491)
- 融(14135)
- 金融(14134)
- 易(13938)
- 制(13831)
- 环境(13365)
- 发(12927)
- 地方经济(12738)
- 技术(11595)
- 险(10991)
- 机构
- 学院(247626)
- 大学(246379)
- 济(103607)
- 经济(101415)
- 管理(92220)
- 研究(91437)
- 理学(78591)
- 理学院(77516)
- 管理学(76183)
- 管理学院(75735)
- 中国(71002)
- 科学(58101)
- 京(56028)
- 农(49395)
- 所(46925)
- 财(46247)
- 研究所(42822)
- 中心(41515)
- 业大(41066)
- 农业(38959)
- 江(37509)
- 财经(36413)
- 北京(35861)
- 范(33417)
- 院(33297)
- 经(33185)
- 师范(32978)
- 经济学(31698)
- 州(30108)
- 省(28728)
- 基金
- 项目(170509)
- 科学(134853)
- 基金(124552)
- 研究(117767)
- 家(111261)
- 国家(110329)
- 科学基金(94310)
- 社会(78125)
- 社会科(74218)
- 社会科学(74200)
- 基金项目(66983)
- 省(66877)
- 自然(62179)
- 自然科(60812)
- 自然科学(60794)
- 自然科学基金(59676)
- 划(57700)
- 教育(52099)
- 资助(49368)
- 编号(44774)
- 发(42145)
- 重点(38917)
- 部(35935)
- 创(35644)
- 成果(34212)
- 创新(33523)
- 发展(33025)
- 计划(32920)
- 国家社会(32860)
- 科研(32818)
- 期刊
- 济(115698)
- 经济(115698)
- 研究(77033)
- 中国(52861)
- 农(44761)
- 学报(43434)
- 科学(39862)
- 管理(32586)
- 财(32364)
- 大学(32186)
- 学学(30648)
- 农业(30363)
- 融(28807)
- 金融(28807)
- 教育(22730)
- 业经(19994)
- 技术(18987)
- 经济研究(18965)
- 财经(17249)
- 问题(16580)
- 业(16167)
- 经(14794)
- 科技(12504)
- 资源(12410)
- 商业(12090)
- 发(12022)
- 技术经济(11912)
- 版(11798)
- 现代(11752)
- 业大(11509)
共检索到377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肖明迁 张晓丽 王岩
本文分析了2002年至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中人身保险行业的空间格局变化,利用Arcgis软件对京津冀城市群中10个城市的人身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深度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且探讨了该10个城市人身保险行业的联系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人身保险行业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保险市场和区域因素等影响,最后本文利用2007-2012年的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与常住人口、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保险公司的分布数量和历年的保险赔付等变量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模型。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演化 协同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彦哲 周京奎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璐璐 赵金丽 宋金平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会军 张冠楠
流通产业因其具有引导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及吸纳就业等作用,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不平衡性,因此明确其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是实现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2008-2017年京津冀流通产业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对京津冀流通产业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应用Arcgis可视化其空间分布动态的演进趋势,从而厘清流通产业区域间发展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京津差距不明显,京冀、津冀差距较大。因此,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应优化资源的空间布局,建立"多规合一"运行平台,从而改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萍 李朝洪
我国人身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人身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对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文章选择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金融支撑水平进行空间计量,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人身保险 空间杜宾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志霞 毕胜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数据,从城市功能的视角构建了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规律,探究了城市发展质量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城市发展质量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间发展质量的差距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城市发展质量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三轴"上的核心城市,其他低质量水平的城市零星或呈片状分布在高质量城市周围。(2)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集聚能力在逐渐增强,但全局Moran’s I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表明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关联性并不稳定。(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交通与通讯水平度影响各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各城市发展质量都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作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差异影响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各个城市发展质量影响呈现出一定地区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冬
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城市流6个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对2012—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以及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呈现上升态势,但三地差距明显,北京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天津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河北各市处于失调阶段,且均为中度和重度失调,城镇化质量亟待提升。北京的创新、开放、城市流指数较高,国家中心城市特征显著;天津的创新、开放指数占优,但城市流指数偏低,国家中心城市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北各市近年来的着力点在绿色发展方面,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型的特征明显,但整体城镇化水平偏低。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协调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分异 空间异质性 GW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辉 张胜宝 孙畅
文章应用三次加权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高端产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其空间区位特征、集聚模式及演化。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高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呈现以京津两市为核心,向外逐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从空间集聚区位特征看,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的空间格局,且产业分布重心小幅度地向东北方向移动;从空间集聚模式看,其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集聚模式以高-低模式与低-高模式居多,且样本考察期内,集聚模式未发生显著变化,未形成较好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雪 狄乾斌 季建文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生态绩效水平及其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生态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沧州市和唐山市在研究期内始终保持在生产前沿面以上,北京市和石家庄市远远低于生产前沿面,城市生态绩效水平提升空间较大。②绝对差异变化和相对差异波动幅度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阶段变化特征明显,近两年差异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绩效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贴近沿海地区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③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低碳潜能、空气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生态绩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的估计系数为负且较显著;人口压力是阻碍生态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性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发展质量 协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比之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其区域内各城市政策差异大,经济发展差距大,补偿机制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发展城市对低发展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对周边村镇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联动合力。本文借鉴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聚焦完善补偿机制和健全学研产转化体系,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力,以期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与繁荣。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