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8)
- 2023(15105)
- 2022(13067)
- 2021(12254)
- 2020(10046)
- 2019(23538)
- 2018(23534)
- 2017(45024)
- 2016(24561)
- 2015(27678)
- 2014(27839)
- 2013(27429)
- 2012(25349)
- 2011(22985)
- 2010(23330)
- 2009(21167)
- 2008(20576)
- 2007(17982)
- 2006(15878)
- 2005(14194)
- 学科
- 济(105696)
- 经济(105591)
- 管理(66766)
- 业(63414)
- 企(51253)
- 企业(51253)
- 方法(45228)
- 数学(39451)
- 数学方法(38758)
- 中国(31667)
- 地方(27573)
- 农(27189)
- 业经(23235)
- 学(22173)
- 财(20901)
- 农业(18467)
- 贸(17784)
- 贸易(17769)
- 理论(17538)
- 易(17105)
- 制(16867)
- 环境(16620)
- 和(16255)
- 技术(15934)
- 银(15703)
- 银行(15661)
- 融(15273)
- 金融(15272)
- 行(15084)
- 发(14986)
- 机构
- 大学(346048)
- 学院(346017)
- 管理(137041)
- 济(135286)
- 经济(132125)
- 研究(119176)
- 理学(118201)
- 理学院(116798)
- 管理学(114399)
- 管理学院(113774)
- 中国(88473)
- 京(77572)
- 科学(75677)
- 所(60273)
- 财(59736)
- 农(55592)
- 研究所(54929)
- 中心(53232)
- 业大(52039)
- 江(50720)
- 北京(50084)
- 范(48261)
- 师范(47823)
- 财经(47536)
- 院(43874)
- 农业(43202)
- 经(43123)
- 州(41976)
- 经济学(39389)
- 师范大学(38620)
- 基金
- 项目(236914)
- 科学(186141)
- 研究(172430)
- 基金(169838)
- 家(147939)
- 国家(146700)
- 科学基金(126359)
- 社会(106948)
- 社会科(101373)
- 社会科学(101346)
- 省(93167)
- 基金项目(89968)
- 自然(83095)
- 自然科(81190)
- 自然科学(81175)
- 自然科学基金(79642)
- 教育(79453)
- 划(78856)
- 资助(70961)
- 编号(70948)
- 成果(57134)
- 发(53627)
- 重点(53107)
- 部(50898)
- 课题(49801)
- 创(48793)
- 创新(45512)
- 科研(44851)
- 教育部(43361)
- 大学(43241)
- 期刊
- 济(151934)
- 经济(151934)
- 研究(103982)
- 中国(70276)
- 学报(53378)
- 管理(51053)
- 科学(50568)
- 农(50458)
- 教育(43204)
- 财(42473)
- 大学(40391)
- 学学(37647)
- 农业(35361)
- 技术(32280)
- 融(29338)
- 金融(29338)
- 业经(26092)
- 经济研究(24068)
- 财经(21939)
- 问题(20931)
- 图书(19623)
- 经(18701)
- 业(18414)
- 科技(17302)
- 技术经济(17141)
- 理论(16421)
- 统计(16348)
- 资源(16338)
- 现代(16051)
- 商业(15801)
共检索到515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嬛
近年来"大城市病"困扰北京城市发展,引导城市体系理性发展和结构优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快速城镇化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等级—规模"分布演进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快速城镇化时期京津冀城市群总体呈现超大城市人口膨胀、中等规模城市断层和小城市空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与帕累托最优分布存在偏离,且偏离幅度具有加剧趋势。基于此,应借鉴近年来国外"多中心大都市区域"(polycentric mega-city regions)的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规模分布 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城市群 定位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张颖 游斌
该文利用城市首位度、城市指数、偏态系数等指标,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描述,并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角度,利用Zipf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欠合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大,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失衡,极化效应明显,"中心—外围"格局显著,城市间差距较大,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强。文章建议:通过区域顶层设计,提升京津两城市的双核辐射能力,同时强化副中心和新城功能,从而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冯婷婷
长期以来,机场群研究往往聚焦于空域使用、航线组织、航司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伴随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步呈现,世界级机场群的雏形初现。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级机场群,均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对内是国内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对外是面向全球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从国内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机场群相对超前、日趋成熟。参考国内外经验,京津冀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应从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功能和空间上统筹协调,促进两者联动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经机场群 城市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波士华城市群是较早被认可的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其功能定位和产业构成对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在对波士华城市群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波士华城市群 京津冀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既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博弈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理论,尊重科学规律,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共同繁荣昌盛、共享蓝天白云、共担发展风险、共建世界都会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与科学规律。认为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应以协同论、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论作为科学理论基础,其中协同论为核心理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过程是一个博弈、协同、突变、再博弈、再协同、再突变的非线性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博弈—协同—突变过程,都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基于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版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的分析思路、规划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等三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规划 原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既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博弈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理论,尊重科学规律,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共同繁荣昌盛、共享蓝天白云、共担发展风险、共建世界都会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与科学规律。认为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应以协同论、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论作为科学理论基础,其中协同论为核心理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过程是一个博弈、协同、突变、再博弈、再协同、再突变的非线性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博弈—协同—突变过程,都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向更高级协同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规律。具体包括协助阶段、协作阶段、协调阶段、协合阶段、协同阶段、协振阶段、一体化阶段和同城化阶段共8大阶段。进一步分析认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真正内涵是推动城市群实现规划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城乡协同、市场协同、科技协同、金融协同、信息协同、生态协同和环境协同,建设协同发展共同体。本文成果旨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合作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陈耀
该文选取人均GDP、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进出口额五项指标,采用威尔逊系数法,对1999—2013年的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与长三角的均衡发展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显著,五项指标所衡量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外向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且差距收敛趋势不明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的原因是:产业配套不协同、城市群利益分配冲突、行政体制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合城市群协同发展理论及实践,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差距 障碍 协同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