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15)
2023(17679)
2022(15253)
2021(14277)
2020(11789)
2019(26971)
2018(26711)
2017(51196)
2016(27761)
2015(31196)
2014(31437)
2013(31067)
2012(29210)
2011(26291)
2010(27026)
2009(24806)
2008(24455)
2007(21615)
2006(19403)
2005(17628)
作者
(80645)
(67143)
(66495)
(63725)
(42847)
(31932)
(30356)
(26112)
(25458)
(24372)
(22709)
(22549)
(21531)
(21392)
(20918)
(20539)
(19921)
(19512)
(19164)
(19062)
(16878)
(16605)
(16215)
(15451)
(15079)
(15014)
(14839)
(14749)
(13604)
(13168)
学科
(129360)
经济(129243)
管理(82617)
(77043)
(62680)
企业(62680)
方法(47652)
数学(40862)
数学方法(40407)
(36570)
中国(36027)
地方(33728)
(33405)
业经(28198)
(25943)
(23739)
农业(22371)
(20950)
贸易(20936)
(20162)
(19461)
银行(19420)
环境(19392)
(19239)
财务(19165)
财务管理(19109)
(18785)
金融(18783)
地方经济(18643)
(18627)
机构
学院(397162)
大学(396939)
(169103)
经济(165516)
管理(154058)
研究(141539)
理学(131476)
理学院(129963)
管理学(127953)
管理学院(127234)
中国(107188)
(87519)
科学(84833)
(81970)
(72158)
研究所(64845)
中心(62678)
(62096)
财经(61641)
(60451)
北京(56597)
(55787)
业大(55751)
(53562)
师范(53119)
(51090)
经济学(50915)
(48445)
农业(47932)
经济学院(45464)
基金
项目(259827)
科学(204165)
研究(193726)
基金(186813)
(161327)
国家(159959)
科学基金(137227)
社会(122506)
社会科(116096)
社会科学(116069)
(101133)
基金项目(98470)
教育(87902)
自然(86942)
自然科(84860)
自然科学(84844)
(84818)
自然科学基金(83292)
编号(79385)
资助(77173)
成果(65877)
(59295)
重点(58134)
(57107)
课题(55461)
(53649)
创新(50040)
国家社会(49890)
教育部(49153)
项目编号(48620)
期刊
(199739)
经济(199739)
研究(127999)
中国(83251)
(64343)
管理(59084)
学报(58366)
(57241)
科学(54937)
教育(45653)
大学(44680)
学学(41812)
农业(39388)
(39018)
金融(39018)
技术(35180)
经济研究(32221)
业经(31483)
财经(30793)
(26501)
问题(25681)
技术经济(20764)
图书(20175)
(19969)
(19725)
理论(18806)
现代(18722)
科技(18395)
世界(18073)
商业(17904)
共检索到61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景坤  陈祎然  陈琳琳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财政政策是实现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来防治雾霾污染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京津冀地区雾霾防治财政政策发展过程的萌芽、起步、发展、完善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及特征;给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完善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发展,加强财政监管等完善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优化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水英  
京津冀三地互相毗邻,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位,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构建了地区生态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和测算模型,提出了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最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土地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给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法,目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洁  姜丰  钱春丽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京津冀协调发展指数,增加了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人口协调性的测度,对京津冀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协调发展程度仍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从而影响京津冀城市群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基于此,应从系统思维、系统理论与方法审视和解决制约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建立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两条指挥线相统一的社会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协调合作机制、财税协调机制以及市场一体化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宇   崔叶竹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循环发展,而流通经济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更是区域流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本文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仍属于濒临失调状态;从耦合度和协调度来看,北京市始终处于高耦合和极度协调状态,而承德、衡水等地处于低耦合和极度失调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浩  蒲海霞  
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的相关理论与框架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5-2015年期间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2)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北京的协调度水平高于天津和河北,三地之间的协调度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3)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度逐渐提高,北京的综合发展优势随时间推移更加显著,天津与河北的综合发展度差距逐渐缩小;(4)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但地区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津冀两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喆  吴殿廷  
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是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对最终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有效疏解北京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区域运输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与特征,构建京津冀交通综合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交通运行效率及各交通运输系统间运行动态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当前在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综合交通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不足、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效率有待提高等。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一要建立协调统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二要加快城市、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巨才  孔伟  任亮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瑞  
通过SWOT分析方法,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特征,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政府统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信息平台构建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佳  任亮  孔伟  唐淑慧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地均已进入到协调发展大类,但2010年以来处于发展瓶颈期,未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京津冀三地优势与制约因素不同,优势互补带来区域整体耦合,但河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落后则制约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只有加快河北经济发展才能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本底具有一定稳定性,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二者紧密耦合成为影响整体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王帅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特殊的地区。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然而经济发展差异却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采用2005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京、津及河北省各城市的经济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差异原因,提出了一些协调发展京津冀经济区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王雷  
本文针对京津冀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两个系统开展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在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上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京津冀三地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逐渐提升的状态。在耦合度方面,北京和天津处于高耦合阶段,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进入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阶段,河北一直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北京进入了中度协调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波  
从跨行政区整体区域发展战略看,京津冀城乡协调发展包括各自内部城乡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部联系两层含义。京津冀地区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依然较大,城乡人口流动单一趋势较为明显,城乡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优化京津冀地区城乡关系实现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应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处理好城市和农村、发达和落后这两对突出矛盾,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加快区域协调步伐,着重做好构建多中心城镇网络、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和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三项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