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6.51.21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0)
2023(21061)
2022(18255)
2021(16620)
2020(14314)
2019(32907)
2018(32398)
2017(61872)
2016(34085)
2015(38463)
2014(38432)
2013(37883)
2012(35122)
2011(31859)
2010(32073)
2009(29722)
2008(29024)
2007(25946)
2006(22740)
2005(19969)
作者
(103965)
(86930)
(86498)
(82161)
(54983)
(42053)
(39303)
(34219)
(32917)
(31066)
(29443)
(29263)
(27886)
(27472)
(27152)
(26940)
(26409)
(25837)
(24941)
(24939)
(21996)
(21405)
(21309)
(19820)
(19600)
(19250)
(19213)
(19134)
(17779)
(17305)
学科
(148475)
经济(148319)
管理(96687)
(90893)
(75335)
企业(75335)
方法(65845)
数学(57620)
数学方法(56749)
(36916)
中国(35514)
(34742)
(34685)
地方(31040)
业经(30928)
(25073)
贸易(25061)
农业(24916)
(24248)
(24231)
理论(23482)
环境(22304)
(21971)
财务(21877)
财务管理(21827)
(21684)
技术(20832)
企业财务(20641)
(19847)
银行(19752)
机构
大学(496032)
学院(495240)
(197860)
经济(193637)
管理(188228)
研究(170831)
理学(163526)
理学院(161573)
管理学(158082)
管理学院(157228)
中国(124315)
科学(111595)
(107112)
(92805)
(89235)
(87144)
研究所(81998)
业大(81949)
中心(76767)
农业(73648)
(72835)
财经(70471)
北京(67506)
(64310)
(63933)
师范(63480)
(61518)
经济学(59891)
(58513)
技术(54389)
基金
项目(340295)
科学(264460)
基金(244962)
研究(237040)
(217983)
国家(216220)
科学基金(183222)
社会(147389)
社会科(139597)
社会科学(139553)
(134571)
基金项目(129363)
自然(123645)
自然科(120775)
自然科学(120737)
自然科学基金(118546)
(113954)
教育(109994)
资助(102788)
编号(95087)
重点(77275)
成果(76350)
(73189)
(72685)
(69973)
课题(66601)
科研(66123)
创新(65449)
计划(65395)
大学(62279)
期刊
(215162)
经济(215162)
研究(139347)
中国(91570)
学报(91183)
(83200)
科学(79098)
管理(68151)
大学(67170)
(67049)
学学(63709)
农业(56801)
教育(51337)
技术(43968)
(38324)
金融(38324)
经济研究(35473)
财经(34456)
业经(34139)
(29946)
(29614)
问题(27855)
(25401)
统计(25315)
技术经济(25080)
科技(24286)
业大(24129)
图书(23791)
(23027)
商业(21866)
共检索到71752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志超  贾丰源  白宇航  张立中  
基于2010—2020年兰州-西宁城市群39个县(市、区)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ML模型对各县(市、区)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市群中39个县(市、区)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总效率整体增长、纯技术效率整体退化和技术进步指数整体进步的趋势,表明总经济效率的提升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得以实现,且技术进步可以明显弥补技术效率的不足;产业结构优势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效率有普遍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效率存在极其微小的抑制作用;消费水平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卜洪运  崔雪飞  李红莲  
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生态经济效率以衡量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产出能力,结合全局参比法利用US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3—2013年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和演变分析,并从构成区域投入产出系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生态经济无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呈两极分化且跨期变化不大;对生态经济无效率影响最严重的为环境产出无效率,其次为资源投入无效率和经济产出无效率。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过量排放对环境无效率合计贡献约80%,水、能源和土地等过度消耗对资源无效率合计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卜洪运  崔雪飞  李红莲  
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生态经济效率以衡量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产出能力,结合全局参比法利用US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3—2013年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和演变分析,并从构成区域投入产出系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生态经济无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呈两极分化且跨期变化不大;对生态经济无效率影响最严重的为环境产出无效率,其次为资源投入无效率和经济产出无效率。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过量排放对环境无效率合计贡献约80%,水、能源和土地等过度消耗对资源无效率合计贡献超过70%;个别城市生态经济无效率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王海川  
本文通过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研究2015年以来京津冀13城市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变趋势,然后引入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的静态金融效率达到前沿面水平,河北各城市金融效率较低且主要是规模效率不足导致;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看,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0%,技术进步起主要作用,天津和河北分别提高了14.4%和13.4%,技术效率的作用更大。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的因素中,政府干预对效率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而经济开放度对金融效率的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广阔  王艺群  
本文运用非期望Super-Min DS模型测度了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耗能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普遍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市间的差异较大,差异随着时间变动呈现收敛态势;(2)京津冀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北京、天津、沧州、廊坊、保定5个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高——高正相关聚集区;(3)区域经济水平、科技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管宁  何皛彦  李博雅  
数字服务经济是一种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经济新业态,正在成为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区域,亟需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培育绿色经济新业态,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要素融合、运行高效、服务智能、绿色低碳四个方面阐述数字服务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数字服务经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内部数字服务经济规模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倒N型影响特征,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信息化水平、财富积累均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但当前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不足,且尚未形成数字服务经济的产业链接格局。应遵循数字服务经济规模演进的客观规律,通过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构建京津冀数字服务经济链、加大绿色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带动区域整体的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浩  陈平  罗艳  
考虑资源环境因素,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3~2013年的环境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环境效率水平不高,有逐步变好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技术进步是阻碍环境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人均收入、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对环境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引进外资水平、人均道路面积、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金岭  朱沛宇  
从绿色经济新形态的视角出发,综合选取合理的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以"一带一路"重点省份2006—2016年的数据为依据,利用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绿色经济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据此对各省份及区域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识别,研究表明,西部和东北部分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他省份,但区域间差距在缩小,城市化率等指标对效率值存在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区域发展和提高绿色经济水平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青松  张凤太  苏维词  杨庆  孙长城  魏珍  
[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青松  张凤太  苏维词  杨庆  孙长城  魏珍  
[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