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9)
2023(13833)
2022(11684)
2021(10352)
2020(8351)
2019(18773)
2018(18290)
2017(33904)
2016(18260)
2015(19978)
2014(19533)
2013(19467)
2012(18311)
2011(17012)
2010(17266)
2009(15715)
2008(15187)
2007(13370)
2006(12285)
2005(11307)
作者
(56905)
(47737)
(47607)
(44983)
(30271)
(22963)
(21348)
(18665)
(18190)
(16921)
(16482)
(15812)
(15568)
(15164)
(14880)
(14536)
(14198)
(14080)
(13744)
(13615)
(12118)
(12016)
(11531)
(11015)
(10834)
(10553)
(10406)
(10334)
(9603)
(9463)
学科
(97195)
经济(97113)
管理(46715)
(45085)
(32819)
企业(32819)
方法(30465)
地方(28306)
数学(26835)
数学方法(26648)
中国(26542)
(24194)
(20222)
业经(20120)
农业(17231)
地方经济(16963)
(15988)
贸易(15977)
(15830)
(15324)
环境(15016)
(14155)
(13905)
金融(13904)
(13759)
(13494)
银行(13441)
(13103)
技术(12382)
产业(11623)
机构
学院(267702)
大学(266575)
(119778)
经济(117634)
研究(104457)
管理(96441)
理学(82518)
理学院(81372)
管理学(80019)
管理学院(79524)
中国(77618)
科学(65642)
(59785)
(54968)
(53684)
研究所(50205)
(49983)
中心(45693)
业大(43707)
农业(42191)
(40645)
财经(39499)
北京(38307)
经济学(37444)
(37324)
(36478)
师范(35993)
(35865)
经济学院(33485)
科学院(33084)
基金
项目(181174)
科学(142321)
基金(131482)
研究(126012)
(118268)
国家(117303)
科学基金(98563)
社会(83155)
社会科(78923)
社会科学(78905)
(70852)
基金项目(70051)
自然(63790)
自然科(62317)
自然科学(62299)
自然科学基金(61193)
(61079)
教育(55775)
资助(52142)
编号(47961)
(45828)
重点(42269)
(38572)
(37913)
成果(37787)
发展(35875)
创新(35668)
(35336)
国家社会(35225)
计划(34922)
期刊
(140508)
经济(140508)
研究(83461)
中国(57898)
(49087)
学报(48544)
科学(44080)
管理(36170)
大学(35752)
(35325)
学学(34062)
农业(33461)
教育(25297)
(25272)
金融(25272)
经济研究(24033)
业经(22286)
技术(21839)
财经(19930)
问题(18371)
(17943)
(17379)
技术经济(14447)
(14291)
资源(13969)
世界(13534)
科技(13490)
国际(13400)
商业(13202)
(12648)
共检索到41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典  蔺雪芹  
以京津冀地区各县域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3-2014年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探讨了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放缓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属于低水平协调发展模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但程度有所减弱;对外开放、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导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岩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其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但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内部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仍然较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落后,本文通过钱纳里发展阶段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考量发现该区域城市已全部进入工业化后期,而北京已经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通过区位熵指数和产业灰色关联度对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历程的经济数据进行测量后发现,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诸如产业空间不匹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岩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其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但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内部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仍然较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落后,本文通过钱纳里发展阶段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考量发现该区域城市已全部进入工业化后期,而北京已经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通过区位熵指数和产业灰色关联度对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历程的经济数据进行测量后发现,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诸如产业空间不匹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蒙  
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性测算这一角度,对三地协同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从1995—2013年的较长时期看,京津冀总体上呈现经济发散趋势,但其间经历了收敛—发散—再收敛三个阶段;从影响因素看,京津冀地区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以及产业同构与结构梯度差异并存等问题。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突破路径主要在于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合理的产业转移和错位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蔺雪芹  边宇  王岱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带状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城市间工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减小。(2)工业行业间碳排放效率差异大,不同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差异显著。(3)生产力水平、工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这种作用持续增大;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显著负相关转变为不显著相关;能源消费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始终呈负相关,但这种负向作用逐渐降低;重工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不显著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明华  张晓萌  仲崇阳  刘玉鑫  
本文运用关系数据计量建模技术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进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及路径。结果表明:FDI、技术进步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整体来看,技术进步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最大,FDI次之;分段来看,自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力显著增强;逐年来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对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而FDI和人口密度的作用略有减弱,2008年以后技术进步超越FDI成为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技术进步日趋重要的决定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玉成  杨露鑫  万兴  
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额的季度数据,运用"反事实"分析框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三地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额的实际值和"反事实"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评估该战略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该战略的实施并未显著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增长,其中对天津和河北两地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但存在较大波动,三地的经济增长差异依然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连莲  叶旭廷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学本质是实现生产性要素的重新分配与布局,"飞地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能够促进实现区域间要素的有效流动与利益诉求的合理分配。本文首先从发展目标、利益倾向、产业联通与兼容三个维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的选择进行分析,进而结合"飞地经济"模式在平衡利益诉求、调整产业均衡、实现共同发展方面的优势,从制度建设和飞地布局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良震  王军锋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气环境的治理更是关键问题。为探究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等驱动因素的变动对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2年京津冀三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考虑排放系数、能源强度、投入结构、最终产品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6个因素的影响,构建了NO_x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别增长了43%和33.4%。能源强度、投入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化导致了氮氧化物排放变化,但是这些因素在三个省份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将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水英  
京津冀三地互相毗邻,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位,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构建了地区生态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和测算模型,提出了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最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土地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给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法,目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丽华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改善生产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制度设计的优劣以及协同性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一直踌躇不前,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协同的滞后。尽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对各地均有好处,却因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能协同,博弈行为主体谈判地位不对等,传统制度设计的路径依赖固化既有利益格局,导致市场分割状态依旧,既无法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也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而形成了集体行动难题。而要进一步推动三地合作进程,创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必须构建制度协同体系,强化制度设计体系中利益的协同性,强化制度供求结构的有效性与均衡性,强化政府在制度供给中权力行为的边界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澄  戴文俊  
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给予传统金工艺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京津冀地区金工行业发展既面临激烈的外埠发展竞争和大都市(北京、天津)空间不足、成本快速上涨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具有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世界城市建设等良好机遇。如果可以对行业发展规律、产业属性、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加以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政策法规保障及其优劣势进行介绍,对加快行业创新发展,发挥京津冀地缘整体优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