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0)
2023(15638)
2022(13047)
2021(12061)
2020(9811)
2019(22645)
2018(22655)
2017(42986)
2016(23664)
2015(26575)
2014(26915)
2013(26412)
2012(24318)
2011(22005)
2010(22199)
2009(20195)
2008(19560)
2007(17307)
2006(15463)
2005(13989)
作者
(69681)
(57793)
(57150)
(54306)
(36678)
(27541)
(26007)
(22784)
(22005)
(20694)
(19655)
(19532)
(18329)
(18287)
(17774)
(17706)
(17208)
(17007)
(16431)
(16337)
(14356)
(14293)
(13953)
(13115)
(12895)
(12785)
(12762)
(12748)
(11591)
(11350)
学科
(102032)
经济(101930)
管理(64045)
(63080)
(49985)
企业(49985)
方法(40038)
数学(34036)
数学方法(33634)
中国(31444)
(29214)
地方(28126)
业经(24447)
(21645)
(21320)
农业(20072)
(17491)
(17050)
贸易(17035)
(16364)
理论(16191)
环境(15979)
(15927)
(15888)
银行(15845)
(15777)
(15730)
金融(15728)
技术(15583)
(15252)
机构
大学(335152)
学院(334344)
(132467)
管理(129991)
经济(129496)
研究(118652)
理学(111470)
理学院(110098)
管理学(108112)
管理学院(107510)
中国(87751)
(75768)
科学(74537)
(60467)
(59187)
(56227)
研究所(55045)
中心(52716)
业大(50639)
(49752)
北京(48952)
(47311)
师范(46868)
财经(46772)
农业(43697)
(43156)
(42452)
(41094)
经济学(38803)
师范大学(37921)
基金
项目(227072)
科学(177966)
研究(167260)
基金(162306)
(141643)
国家(140405)
科学基金(119945)
社会(104137)
社会科(98544)
社会科学(98520)
(88791)
基金项目(86218)
自然(77232)
教育(76125)
自然科(75400)
自然科学(75385)
(75262)
自然科学基金(73969)
编号(69157)
资助(66324)
成果(56323)
(52283)
重点(51087)
(48931)
课题(48374)
(46671)
创新(43497)
科研(42777)
国家社会(42257)
发展(41818)
期刊
(152757)
经济(152757)
研究(103152)
中国(69183)
学报(53619)
(52661)
科学(50115)
管理(49051)
教育(42900)
(42414)
大学(40519)
学学(37623)
农业(36762)
(30416)
金融(30416)
技术(30188)
业经(26278)
经济研究(23932)
财经(22192)
问题(20279)
图书(19879)
(18926)
(18890)
科技(16819)
技术经济(16333)
理论(16029)
现代(15760)
资源(15570)
(15067)
商业(14995)
共检索到506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桃杏   杨雨帆   葛勇  
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要素全方位质量提升的过程。基于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等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应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对现代化发展程度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历经调整适应期、逐步提升期、稳步推进期3个阶段,阶段性发展特征显著。京津冀各区域现代化发展有普遍性和趋同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近邻效应、分层抱团效应明显,区域现代化受周边相邻区域的影响,同时和北京、天津等区域相邻的城市,其向上转移的概率会增加。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提出使未来京津冀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理性、平稳和均衡。政策是引领、推动和完善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重大事件的热点效应是加速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永欢  薛晔  徐美玲  李凡  
为厘清城市间的韧性发展规律,基于2010—2018年的京津冀城市韧性各指标值,采用GA-BP神经网络,对京津冀城市韧性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利用全局寻优特点弥补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点的劣势,达到优化预测模型的目的;韧性的空间全局特征表现为空间集聚;空间局部特征表现为环京贫瘠带,沿津协同发展带,环石贫困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志清  欧阳杰  宁宣熙  李晓津  
本文研究了民航产业集群的构成和民航产业集群(包括民航产业链)的区域经济特征,再分析和总结出机场与产业集群的经济关系,然后论证了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优势,一并提出在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设想及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茜  耿晓  马正英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国家战略目标,它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河北周边现代农业园区实地调研的形式搜集信息,旨在通过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影响的分析上探索河北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新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进入新阶段,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还要直面问题,有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是对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完善条件,实现突破并积累经验,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实走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薄文广  殷广卫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三年以来,三地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以及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为重点的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等三方面。但三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仍然以人员和货物更便利进出北京为重点;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举措更多采取科学性和落地可行性均较少考虑的行政命令手段;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由于一些逻辑难题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缺乏而存在进展迟缓特征。在未来三地协同发展上,应逐渐实现三大转向:更多中央理性顶层设计为主转向基层主动创新为主,更多行政命令为主转向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智华  李铁铮  肖瑞青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6年研究对象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大小。定量计算数据揭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的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内部的协同情况,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情况均是呈现不断改善和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辰  冀雪华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借助DPSR模型和产业发展的环境-能力-绩效理论,本文构建了符合京津冀物流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京津冀地区201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北京核心地位稳固,津冀差距呈缩小趋势,这与三地物流发展现实情况相符。最后,根据当前物流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忠江  艾巧玥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